申 彤,刘向阳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361422052@qq.com)
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预科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与分析*
申 彤,刘向阳**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361422052@qq.com)
目的 从同学之间的交往出发调查了解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预科生人际交往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200名预科生实施调查并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预科生普遍存有强烈的人际交往意愿。在同学交往过程中呈现动机单纯但存在差异性、交往范围狭窄、交往能力缺失、社交活动形式单一的特点。结论 依据医学院校预科生人际交往现状,加强预科阶段的语言应用能力;转变观念,重视预料教育阶段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预科生的表达和倾听艺术。
医学院校;预科生;人际交往
医学院校预科生是大学新生中的特殊群体。首先需要在跨文化背景下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身份的转变。其次,身处医学院校,面对医学生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的高标准以及超负荷的学业压力,对于多数成长环境单一、偏远的预科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困难,进而影响医学专业的学习与生活。本次调查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向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预科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97%。其中,维吾尔族学生136名,哈萨克族学生53名,塔吉克族学生3名,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学生各1名。此外,还与数名预科生进行深度访谈。
2.1 人际交往意愿强烈
在“步入大学后,你是否愿意主动与老师及同学交往”问题中,95.9%的被调查者选择愿意,4.1%的被调查者选择一般。
医学院校有别于综合类院校,学生普遍从入学起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疗工作者,献身医学,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预科生年龄普遍集中在18~20岁之间,正处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因此,医学院校预科生呈现出强烈的人际交往意愿。渴望快速融入医学生群体,迫切地需要友谊,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一起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
2.2 人际交往范围狭窄
在“你交往密切的朋友主要是”问题中,56.2%的被调查者选择“本民族同学”,3.1%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少数民族同学”,11.8%的被调查者选择“汉族同学”,28.9%的被调查者选择“善良可信的各民族同学”。在“你与其他民族同学相处主要的障碍有哪些”多选题中,58.8%的被调查者选择“语言障碍”,52.6%的被调查者选择“风俗习惯差异”,47.9%的被调查者选择“宗教信仰”,7.7%的被调查者选择是“其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学院校预科生步入大学后,要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医学生朝夕相处,本民族语言不再是主流沟通方式,本民族文化不再是主流背景文化[1]。在跨文化背景下,预科生的日常交往中往往会因为语言障碍、不同地区生活习惯的差异产生误会甚至摩擦,逐渐感受到差异性,彼此难以交流和理解,导致平时交往密切的多是本民族同学。
这种局限性交往不利于医学院校预科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封闭式的思维模式。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同质会增加熟悉度和吸引力显然无可厚非,但仅仅局限于同质交往、划定交往范围,会减少知识共享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削弱互补互促的可能性[2]。
2.3 人际交往能力缺失
在“对自我交往能力的认知”问题中,46.9%的被调查者选择“我对自己的交际能力并不满意”,17.5%的被调查者选择“我对自己的交际能力感觉非常不满意”,23.2%的被调查者选择“我对我自己的交往能力感到很满意”,12.4%的被调查者选择“对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清楚”。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预科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过困难,所以对自己的交往能力不甚满意,显现出对人际交往的不自信。当前的医疗模式已逐渐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愈加强调病患的主体地位,这就对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对于医学院校预科生来说,在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易形成人际交往中的被动交往地位。长此以往,医学院校预科生处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与专业需求的差距,却不知如何有效改善的现状。
2.4 社交活动形式单一
在“你更愿意参加哪类社交活动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问题中(多选题),78.9%的被调查者选择“参加社团”,62.9%的被调查者选择“参加班集体活动”,20.1%的被调查者选择“阅读分享人文社科类书报”,12.9%的被调查者选择“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在“你最愿意参与哪种集体活动”中,92.3%的被调查者选择“歌舞表演”,6.7%的被调查者选择“语言表达类活动”,1.0%的被调查者选择“知识竞技类活动”。数据表明,与理论层面的知识、技巧学习相比,大部分医学院校预科生认为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等互动交往实践类活动更有助于提升社交能力,并且可以扩大交往范围。在互动交往实践类的集体活动中,医学院校预科生更愿意歌舞表演,这与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质有很大关系,更擅长文艺类的自我表现方式。通过访谈了解到,由于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医学院校预科生更愿意花精力浏览学习医学类书籍,较少涉及人文社科类书籍。对于知识类和语言表达类的团体活动主动参与度不高,极少数医学院校预科生甚至存在排斥心理。
通过分析得出,医学院校预科生普遍存有强烈的人际交往意愿。这为其以后的医学学习期间的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及其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在医学院校预科生培养方面需要做的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医学预科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 加强预科阶段的语言应用能力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其核心思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势必要通过某一种共通的语言作为两者间的沟通媒介。对于医学院校预科生来说,汉语掌握程度的好坏不仅仅是日常交往是否顺利的前提,更是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基础医学教育以及在实际医疗工作的一个关键所在。然而预科生普遍存在汉语口语表达不顺畅、词汇量少、课外阅读量低等严重影响自身人际交往的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其以后医患顺畅沟通。因此,作为医学院校的预科生,未来是要走入医疗服务行业的,所以必须加强其预科阶段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及应用环境,预科生的汉语学习主要在课堂。在汉语教学中,要充分调动预科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预科生的书面及口语表达能力,鼓励预科生大胆开口讲汉语。同时适当的多采用和医学人文教育相关的事例进行课堂讲学,在住宿安排上尝试穿插住宿,将预科生随机穿插进高年级民汉混合住宿的宿舍中,通过日常相处加深预科生与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强自主学习、自主运用的主动性,创造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对医学有一个基本的接触。其次,鼓励预科生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活的各类活动中,这些大学生均为医学知识学习者,二者若能更好地融合,对预科生来说也是提前接受医学相关信息的一个良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大学生的各种活动时,既扩大预科生的交往范围,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提高其汉语应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2 转变观念,重视预科教育阶段人文素质的教育
作为预科班的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预科生作为一名未来医务工作者,即便是处于预科学习阶段,但是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其求学、工作生涯的始终,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医学院校预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预科阶段,抓住一切机会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之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3.2.1 强调遵循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原则。
预科生正处于从依赖性为主要特质的青少年向独立性为主要特质的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强,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独立性,追求平等。彼此平等交往中才有可能深交,才有可能建立密切的、深层次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尊重他人和宽容大度原则。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预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适应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大学生朝夕相处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会逐渐凸显出来。此时,尊重他人和宽容大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保持良好人际交往的主要条件。在实际交往中,人人都应尊重他人的习惯、个性、爱好、信仰等,不要用自己的或者固有的标准去苛求他人。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做到真正理解他人,营造宽容和谐的交往氛围。这样促使医学院校预科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时刻做到关注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要,必然要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目前,医学上有很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医生所能给予患者的主要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温暖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希望,从而尽可能的保障其生存质量。只有医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起促进治疗的良好医患关系,才能了解患者所关心与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的医疗效果。
3.2.2 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自身满意度。
预科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呈现出自大与自卑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不同民族的预科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时,都希望同学能够尊重、理解自己的民族。极少部分预科生会为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而自豪,存在狭隘的民族情绪;另一方面,预科生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容易产生自卑感。部分预科生对自我要求过高,一旦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不但无法进步,反而会越来越自卑[4]。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需要预科生既看到自己身上的亮点,也要坦然接受自己身上的不足,学会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在预科学习阶段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向合格医务人员迈进的思想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人,一般在实际医务工作中,都会表现出较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医生能够显得更加自信。
3.2.3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有着较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在医疗服务工作中,更容易做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服务患者,既代表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人文的关怀与善意的沟通。
3.3 培养预科生的表达和倾听艺术
表达是沟通情感、增加友谊,加强影响的重要手段。预科生在未来如果步入医疗行业的话,那么在沟通交流时,应展现出真诚、坦荡、友好的相处态度。不同民族预科生之间要善于发掘对方的优点,学会相互欣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交流,收获深厚的友谊,为以后的良好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倾听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门艺术,提升预科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下一阶段基础医学教育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积极耐心聆听患者的诉说,对于患者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释放和安慰,所以作为未来的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自己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讲话的,对患者、对自己也是一种责任,使其明白未来在日常的工作中自己除了是一名医生外,也是一名耐心的聆听者,在聆听中正确引导患者讲出与疾病相关的重要的内容。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文素质的培养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当代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承载着社会基层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这就要求他们更加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拥有全面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和良好沟通技能的新型医务工作者。
所以,在预科教育阶段,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在跨文化背景下适应大学生活,相比普通新生需要适应和转变的地方更多,过程更为艰辛。因此,预科生的人际交往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进行正面引导,促进其成长成才。
不仅仅需要解决的是其基本语言的学习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语言的学习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强烈的医学人文精神,使其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基层群众,更好的为大家的健康进行指导。
[1] 汪行福.走出时代的困境: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反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68.
[2] 王世忠.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廖志鸿.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5(5):50.
[4] 张晓普,熊筱晶. 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5(2):66-67.
〔修回日期 2017-04-02〕
〔编 辑 李丹霞〕
Investigation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Preparatory Students in One Xinjiang Medical College
SHENTong,LIUXiangyang
(Department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11,China,E-mail:361422052@qq.com)
Object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preparatory students in one Xinjiang medical college from the exchanges between students. Methods:Using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00 preparatory students and 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or typical cases.Results:Preppies showed a strong willing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interaction, some features were presented as followings: pure motives but dissimilarity, narrow range of interactions, lack of interaction ability and the single form of social activities.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preparatory students, it should enhance the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reparatory stage,change the idea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preparatory education and train preppy's expression and listening art.
Medical Colleges; Preparator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多元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为13BKS057
*通信作者, E-mail:137684099@qq.com
R195
A
1001-8565(2017)05-0626-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5.23
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