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中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培养

2017-01-11 19:54李艳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班级管理

李艳丽

摘要:在高中学生的班级管理中,要利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与规划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组织与规划;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1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及教育的战略主题时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置于战略地位,凸显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规划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学会组织与规划班级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是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期培养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重要性

新时期社会关注的重点就是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培养。组织与规划能力主要指为某一种目标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制定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的整套行动方案,并组织人们去完成目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实践体验的课程。当发现问题后,要想解决问题,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与规划能力,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将问题的解决分解成一项又一项具体的任务或活动,再组织协调组员和指导老师一道有序地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实践体验,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中,学生既是班级的管理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在被管理的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未来的社会是年轻人的社会,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组织与管理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学生一直是被动地接受管理,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学生不去能动参与班级管理,没有参与的主动性,对于未来适应社会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是很不利的。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就要利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公地位去引导学生学会组织和管理班级。

二、现阶段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组织与规划能力对学生自身成长,以及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从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实施情况来看,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实践锻炼,能力发展成空谈

怎样进行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最轻松?不是一切交给学生,而是老师包办一切!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班级管理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课型、模式。这些固定模式在帮助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这门课程的同时,却也让一些教师把学生的研究过程变成了走流程,没有关注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有目标无落实,能力培养纸上谈兵

学生不可能一直依赖老师的指导帮助,他们终将自主、独立组织规划主题研究活动,真正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体。

有些老师清楚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将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开展活动,合作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协调小组成员,有效解决突发情况等能力列入到活动目标中来。活动目标有了,但如何在活动中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呢?从我们搜集整理的各种活动案例来看,许多教师在活动设计中缺乏具体、有效的目标落实措施。在活动的各个阶段、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规划能力?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些在活动目标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都没能体现。缺乏有效、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只能存在于美好的想象中。

(三)能力培养失衡,大部分学生沦为看客

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能力突出、表现欲强。他们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小组活动的负责人,是研究活动的主导者。老师总会将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等任务交给他们去做。在实践活动中,他们的组织与规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会规划设计,有号召力,于是他们在后面的活动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活动的组织者。其他同学也习以为常地唯他们马首是瞻。

那么,我们培养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目的就达到了吗?不!一花独放不是春,班级里一两个人组织与规划能力的突出表现,恰好说明我们的能力培养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而非一两个精英人才的培养。如果长期这样,其他学生都会慢慢成为活动的旁观者。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就会逐渐丧失,这门课程也就会慢慢失去它的生命力!

三、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对策

(一)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活动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因此,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转变班主任思想观念,是培养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前提条件。

班级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教师必须从理念上深刻理解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在活动中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让学生去实践、去尝试,在具体的活动中达到培养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的目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活动指导教师思想理念的转变,学生能力的培养会更加受到重视,学生也将会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要让学生直接参与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但有些教师为了省事,为了让班级的活动都在教师安排控制之下,导致什么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缺乏自主性,得不到实践锻炼的机会。由于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管理,更谈不上组织与规划的实际操作经验,以致学生组织与规划能力得不到实际的提升,能力的发展成为空谈!

(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主动性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班级的体育活动、学习活动中,有许多学生表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把班级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组织、安排得很有秩序,活动也开展得非常出色。班主任就要放手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组织能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