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热情真诚的鼓励、实事求是的指导、巧妙科学的方法、智慧高效的拓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敲击学生的灵魂,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畅想遨游。教师科学、恰当、到位、艺术的课堂点评,能让学生如虎添翼,能给课堂画龙点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22-03
一、课堂点评的涵义及价值
课堂点评指教师通过“点”和“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点拨和评价。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思路受阻时给予“点”,在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评”。课堂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充分体现了课堂点评的激励功能、引导作用。有效的课堂点评应简洁准确,得当到位,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也是对含混的廓清,对偏差的纠正,对错误的否定。
二、目前课堂点评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堂点评认识不够,时机和尺度把握不准,方法欠缺多样性和智慧性,常常出现以下情况。
1.不点评。轻视学生的思考成果,漠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声“坐下”敷衍了事。
2.小题大做,随意赞赏。对十分简单、思考价值不是很高的问题,教师却为赞而赞。
3.一味肯定。忽视学生出现的偏差,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不加辨析和更正。
4.轻易否定。发现不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不符合标准的答案,一律否定。
三、语文教师课堂点评的基本策略
在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如何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才能使课堂点评不流于形式,体现出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呢?现结合语文课堂实例,谈谈有效课堂点评的基本策略。
策略1:真诚热情,表扬激励
评价不是简单、机械地罗列成绩、揭摆问题,更不是一味惩罚、指责。评价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感、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评价就像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示例1:一位普通话讲得不太好的学生朗读课文时,非常尽力地使用普通话,结果南腔北调,引得同学哄堂大笑,教师点评道:“笑什么,这位同学朗读得很棒呀,简直是赵忠祥第二!”同学们笑得更加疯狂,这位同学以后再也不愿意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了。
点评:赏识和鼓励,每个人都期望,都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地肯定和表扬,但教师“廉价”的和随意的表扬是不科学的,甚至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示例2:《春》师:“说得真好!你对春天的人和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你充满想象力的语言也把我们带人了那个美丽而神秘的境界之中,感谢你!”“太好了!你是用心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听了你的回答,连老师都对那春天的草地无限向往了!”“说得真是太好了,充满想象和联想,老师相信,像你这样用心的孩子一定不会辜负春天。”“你真是独具慧眼!竟然发现了这么美丽的一处!的确,疏密结合,动能结合,给画面平添了许多魅力。”
点评:教师用欣赏的眼光,与学生真诚交流,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价值倾向,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领会学生的情感意图,随时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信息。通过师生间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贴近学生的心理,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明是非辨善恶”。
策略2:明辨是非,指导纠正
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实事求是、严谨科学。对学生知识、思维上出现的偏差或错误,绝不可简单否决,更不能一味迁就。该肯定的肯定,该引导的引导,该否定的也要否定。当然,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时必须适时适度,讲究方法。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示例:《春》一个学生给春雨中的人命名为“雨中的静默”,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师:“春雨中的人是静默的吗?”生:“好像只有房屋是静默的。”师:“对,春雨中的房屋是静默的,春雨中的人是忙碌的!我们叫‘雨夜春忙。大家觉得可好?”
点评:这种点评,教师特别注重纠误纠偏,拨正航向,既肯定了学生的敢想敢说,又大胆巧妙地说“不”,进而引导学生会想会说。那种学生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好,动辄鼓掌喝彩的做法,不但不能给学生积极的鼓励,继续下去,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策略3:顺水推舟,方法引领
教师点评,要点之有法。“点”在要害,“评“在关键。看似随意,却能一语点醒梦中人。
示例:师:“古人喝春酒,半酣千日醉。”作者笔下的人物是否也因这春酒而沉醉呢?请大家勾画句子,品析人物。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对春酒的喜爱。
师:如果把“偷偷地”、“指甲缝”去掉,好不好?
生:不好。去掉“偷偷地”不能表现小孩子调皮,“多少个指甲缝”更能表明出“我”到底喝了多少的酒。
师:再想想。
生:这里还和前面母亲说的“只能舔一指甲缝”照应,生动地写出我偷喝春酒时的情态,也说明我的顽皮天真以及对春酒的喜爱。
师:原来,我们赏析句子可以抓修饰语,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街接。
点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语言文字中,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只有引导学生真正阅读文本,才能领悟作品的深层内涵。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删除法,引导学生关注“偷偷地”“指甲缝”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修饰词;通过“再想想”这样的等待,引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找寻上下文的联系,发现文章情趣。这种课堂点评,点之有法;这种语言学习,不浮夸在文字表面。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成长。
策略4:水到渠成,拓展思维
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非常必要。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上,智慧高效的教师点评可以打破原有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的封闭性以及唯一性,为形成趣味性的语文课堂补充“源头活水”,拓宽学生视野,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求知、求新的期待心理,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示例:《斑羚飞渡》通过分析关键句子,体会斑羚的内在品质。
师:大家的发言让我深深惊叹于老斑羚们在最危急的时刻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折服于老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有一段感动人物颁奖词:“不是骨肉,却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了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起。在她的家里,水浓于血,善良超越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大家可否也给“最感动自己的斑羚”写一段颁奖词?
点评:语义课程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大语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语义教学再也不能与世隔绝,这样的点评,巧妙地将文本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无缝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迁移、创新等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由此可见,智慧的课堂点评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的课堂点评,不只是追求一个精确的结论,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激励和帮助。智慧的课堂点评不仅仅应关注学生学业水平最近发展区的高度,更应该通过点评挖掘潜能,发挥特长,发现成长的关键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展自我。智慧的教师,高效的课堂,特征常常表现在及时、精准、科学、睿智的评价!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