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亚宾《#d小调钢琴练习曲》演奏方法解析

2017-01-10 09:18孙寅舟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练习曲织体小调

孙寅舟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斯克里亚宾《#d小调钢琴练习曲》演奏方法解析

孙寅舟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对斯克里亚宾《#d小调钢琴练习曲》的风格、曲式、和声、织体予以解析。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让练习者在练习此曲以及这一类型的钢琴曲时能更准确地把握其风格及演奏方法。

斯克里亚宾;《#d小调钢琴练习曲》;演奏方法

一、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

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音乐既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又在和声、织体、音乐构思方面富有创新。[1]6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钢琴作品,其风格也不断变化,由模仿到创新,主要特点可概括为浪漫、炫技和神秘。这三个特点也可以分别从风格上映射其早期、中期、晚期的钢琴作品。从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钢琴曲是肖邦以及李斯特钢琴曲的延续;从中期作品可以看出,他在努力摆脱浪漫主义音乐元素,其中有很多左手高难度演奏技巧的钢琴作品,主要展现了作曲家的技法,充分表现了钢琴作品中的炫技成分;从晚期作品可以看出,他已经完全摆脱浪漫主义的风格,不再按固有的音乐元素去书写浪漫、炫耀技巧,而是开创了“神秘和弦”这一新的钢琴音乐风格。其中26首钢琴练习曲就贯穿其音乐创作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展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他的钢琴作品将技巧训练巧妙地融入感动人心的乐句中,常常使人忘记了这是为手指练习而写的作品。由于他年轻时因右手患疾而过多练习左手,因此其钢琴作品多以练习左手技术为主。从这个角度讲,他的练习曲又有别于肖邦和李斯特的练习曲。[2]8-12

二、斯克里亚宾《#d小调钢琴练习曲》解析

斯克里亚宾《#d小调练习曲》作于1895年,他的这首早期作品突显出对浪漫派风格的继承,又不失突破传统的创作轨迹。斯克里亚宾借鉴了肖邦、李斯特练习曲中调性布局的手法。

《#d小调钢琴练习曲》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呈示部是1—17小节,即强奏f段落;18—33小节是发展部,即弱奏p段落;在p段落的后半部分有一个很长的渐强cresc段,是为了推动到再现部,让再现部从一开始就是ff;50小节到曲终是此曲的尾声。结论为改变织体的动力性再现单三部。

从和声、织体角度而言,此曲的旋律在呈示部与再现部(按传统曲式结构划分)都是有两个层次分别进行的。一个是主旋律,由两个互为八度音程的音构成;还有一个是处于两音之间的中声部副旋律,这一声部上的音在音乐平稳进行处都是单音,到了起伏之处偶尔会出现双音,是为了增加音层。严格说来,这首作品中的副旋律只起到了和声作用,因为它的节奏比主旋律、和声的节奏都稀疏很多,另外它并没有参与任何二对三一类的复杂节奏。主旋律是这首作品的一个特色,它通篇作三句一组的模进之后的那一句是以连续的下行级进作巩固的。另外主旋律不断出现附点节奏,增加了音乐的肯定性和推动性,旋律本身的特点再加上和声的八分三连音,就形成了一种饱满的音色,一种能在节奏上动静互补的音色。在此作品中主要由二对三、三对四两种节奏构成,并且再现部的第二乐句与呈示部不同之处是用了动机展开代替重复乐句,而这一动机用的就是二对三节奏,连续四小节的二对三节奏把音乐推动到了极致。

在创作上使用改变织体的动力性再现手法,这与肖邦的钢琴作品《c小调夜曲》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曲在呈示部及发展部都是以左手大幅度跳进写法为主,主要功能是充当和弦,和弦在弱拍上每一次出现的最高音就是一个旋律音。这样的写法会使旋律出现在不同声部,更加具有时空对话的感觉,这就比只写作一个旋律声部更加饱满、丰富。发展部小调转入大调的这一手法是从古典主义时期以来作曲家一直习惯使用的,但是由于体裁限制,练习曲的音型要相对单一,这样才能显现练习的功效,所以作曲家仅仅在发展部发展了调性与和声,而没有明显发展音型。另外,此曲按照主题的和声、织体元素划分也是三部分,由于划分依据的不同,段落划分的部位也就不同。第一段划在1—33小节,即到前一划法中的再现部之前,第二段划在原再现部到尾声之前,原来的尾声就是现在的第三部分。这种划分法是从和声变奏的角度入手,因为和声、织体的变化,致使人们根据听觉把原发展部的近关系转调段落和原呈示部共同划分为现在的呈示部,后面的和声变奏段落明显在动力上强于现在的呈示部,因此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发展部了。在发展部后半部分的段落也是之前出现过的二对三的节奏,只是增加了使用频率,连续四小节都用了同一节奏,之后还有两小节作为到第三部分的连接,最后第三部分就是两个结束句。

三、演奏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一首难度高深的练习曲,一般用在钢琴学习的高级阶段,在演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左手技巧

此首练习曲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左手连续的八度以上音符跳进,往往要求演奏弱音,这必然比演奏强音在难度上增加了许多(如谱例1所示)。谱例1中第一小节第二拍三连音中的第二个音到第三个音是十一度的距离,同一小节的第四拍也是如此。再如第二小节第二拍三连音中的第二个音到第三个音是十六度的距离。像这样的弱拍大跳还有很多,演奏好这些左手弱位的大幅度跳进音就是此曲的主要难度所在。可以通过变奏的方法去练习,例如用正附点和反附点两种变化节奏练。这种方法加快了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若能够清晰连贯地演奏出正、反两种附点的节奏之后再按原谱中的节奏去演奏,这样才有成效。还有一个难点在于演奏弱音,弱音的难点是弹扎实,强音较容易弹扎实,所以先把强音弹扎实、弹均匀,再将强音均匀弱音弹奏就完成了弱音的演奏。[3]12

谱例1

关于这一部分难度可以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选择几首进行技术性的辅助训练,如《肖邦辉煌圆舞曲》(第1首)、《李斯特侏儒进行曲》等。在练习时需注意以单独练习左手为主。

(二)和弦背景支持织体的段落

再现部改变了原有的织体,换成了和弦背景的支持(如谱例2所示),这里的和弦背景只是作为伴奏,旋律是要重点突出的部分,所以也就意味着一只手要弹出两种力度。因此在这样的段落演奏中,耳朵对旋律部分的听辨更重要,有听到的能力才有弹出的可能。这一段落的难点在于和弦的快速转换,练习方法可以采取跟节拍器慢练,用很慢的速度以达到流畅的效果,一旦能够流畅演奏再打开节拍器的重音(根据此曲的节拍应该是打三拍一个重音),这样练习的难度会增加不少。因为跟无重音的节拍器弹奏是可以允许有误差的,错后容易再次跟上;而跟有重音的节拍器弹奏是不允许有任何误差的,一旦错一拍,下一轮的重音就会全部错位。这就需要弹得更加熟练才能流畅演奏,而练熟的方法就是跟着节拍器的刻度一点一点地加速,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此曲中的这一段落。同一技术难点还有尾声中的八分三连音,也是不容易快速演奏的,它需要手指的快速触键和手腕的快速移位相结合,这样才能把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距离缩到最小,从而快速地演奏这一尾声段落。

谱例2

相应的辅助性练习如 《肖邦前奏曲》(第 17首)、《肖邦夜曲》(第13首)的最后一段再现部。因为这两首肖邦作品在技术上与斯克里亚宾的这首练习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若能仔细练习,将会对演奏斯克里亚宾的这首作品有很大帮助。

(三)关于演奏此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此曲的钢琴教学中,还是要首先强调钢琴练习的三种方法,即分手练、慢练、分段练。对于此曲来说,分手练除为了让练习者听清自己弹出的每个音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解决节奏的问题。慢练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慢练时一要单手渐渐加速,意思就是在单手练熟并且练好之后,可以逐渐加一点速度练习,为的是能更熟练地掌握此曲。需强调的是速度要渐渐加,而不能一次性加很多。二要带表情慢练,也就是指所有的力度、表情记号全部都在慢练中做出。练习时有了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既学习了钢琴技法,又学习了音乐表现力。最后是分段练,分段练的好处对于程度中等或较高的学生来说,会很快弹熟某一完整乐段,甚有成效;对于程度低一点的学生来说,会缩小对整个曲子的心里期待,使其把这一乐段看作一个单独的个体,这样练起来也会很有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果总是分段练,那么分割开的段落之间的连接就要单独花时间练习,这样才能解决曲目的熟练演奏问题。但只解决熟练演奏还不够,接下来应该把每个乐句与乐句之间、每个音与音之间连接起来(它们是从易到难的)。因为乐句比乐段短小,那么需要做连接的就更多、更细致,而最难的是每一个音到下一个音的连接,必须要做到每个手指之间水平快速移位的动态平衡。这一概念分为三个部分,即水平、快速移位、动态平衡。水平主要是强调手腕的动作在没有呼吸的一个乐句之中只做水平方向,也就是左右的移动,而不做上下的移动,这样可以保持很好的连奏。快速移位是指每遇到一个需要指法移位的音,都要在上一个音弹出的同时把下一个音的位置放好。动态平衡是指在音乐进行中,从大臂到小臂到手腕到手指要形成一种自然的平衡,其最佳状态是在每个音到下个音之间的连接都能做到最方便、快捷,也就是平衡,而且是在动态的情况下保持的,即动态平衡。综上所述,即在每一连奏乐句中,水平方向上做手指的快速移位,并在移位的同时保持动态平衡。这一方法对于此曲的左手连续三连音的演奏来说是很有效的。

[1]陈薇.斯克里亚宾演奏风格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

[2]张小羽.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风格渐变特点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1.

[3]旷星.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的文化成因和演奏风格的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吴 夜

An Analysis of the Playing Method of Scriabin’s“#d Minor Piano Etude”

Sun Yinzhou
(School of Art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yle,melody,harmony and texture of “#d Minor Piano Etude”composed by Scriabin in an effort to enable the players to more accurately grasp the style and performance method of the piano music and that of its kind.

Scriabin;“#D Minor Piano Etude”;method of playing

J624.1

:A

:1672-447X(2016)06-0073-03

2016-09-22

孙寅舟(1986—),安徽芜湖人,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猜你喜欢
练习曲织体小调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绘事感言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