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保存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研究

2016-12-02 09:25沈国华李春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全冠牙槽骨牙体

沈国华,张 洁,李春艳,李 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微创手术保存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研究

沈国华,张 洁,李春艳,李 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保存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2例纵折后牙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微创组给予微创手术保存治疗,即口内直接粘结全冠修复,微创手术清除根尖周炎性肉芽组织及移位牙根;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存治疗,即口外拔除粘结再植法后全冠修复。比较2组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1个月后、6个月后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1年后和2年后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随访期间牙根表面凹陷、牙周脓肿、牙槽骨吸收过多、根分叉病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微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即口内直接粘接全冠修复和常规保存治疗近期疗效相近,但前者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推广和应用价值。

微创手术;纵折后牙;根尖周炎;再植

后牙纵折是临床常见的牙体损伤类型,是后牙冠根完全性纵向折裂,多数患者常表现为近远中向纵折。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后牙纵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已从过去的拔除转化为粘结全冠修复,人们对保存牙齿结构和功能的意识也明显提高。在临床中,通过对后牙纵折患者给予适当处理,可以保持牙列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还可满足对外貌美观的需求[1]。但是目前口腔医学水平条件下,并没有良好的后牙纵折保存治疗方案,且保存治疗常由于牙周反复感染影响效果,甚至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多数患者仍选择姑息性保守治疗或拔除[2]。口外拔除粘结再植法后全冠修复是目前常用的保存治疗方案,粘结效果良好,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但是有学者研究指出[3],此种方法存在拔牙创伤问题,并且远期牙根吸收状况并不理想。而高质量的保留纵折后牙,最大可能恢复牙列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减少并发症是后牙纵折患者治疗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口腔科112例纵折后牙患者,分别给予微创手术保存治疗和常规保存治疗,比较2组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以期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佳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纵折后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后牙纵折,年龄≥18岁;方便定期随访和复查;积极配合诊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纵折时间>7 d者;牙冠劈裂为斜形,其中一部分松动度>2度者;急性牙周炎症者;牙体缺损超过1/4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56颗患牙)。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存方案治疗,即口外拔除粘结再植法后全冠修复:局麻下将纵折后牙拔出,清洗、根管治疗、SUPER-BOND超强树脂粘结剂复位粘结、降低咬后,再植入拔牙窝,牙周塞治剂固定。微创组采用微创手术保存方案治疗,即口内直接粘结全冠修复:首先给予微创手术搔刮根尖周,并将折断或移位牙根取出,将深部的感染源进行彻底清除,必要时给予持续浓碘液烧灼,直至窦道消失;纵折劈裂后牙首先降低咬,咬面均匀磨除1~2 mm,未做根管治疗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次氯酸钠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纵折间隙,彻底清理劈裂间隙。用SUPER-BOND超强树脂粘结剂复位粘结两部分劈裂牙体,凝固后牙体预备,制作全冠粘戴。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禁止使用患牙咀嚼食物,且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必要时可给予漱口液,抗生素乙酰螺旋霉素口服0.2 g/次,4次/d,连续治疗5 d;1个月后复查患牙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观察6个月,对于牙龈反复肿痛或形成窦道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拍摄X射线片,判断根尖周低密度影的部位,依据低密度影的部位或窦道附近,做小弧形切口,用仰角钻配长车针去除部分骨组织,用小剔挖器刮除根尖周围肉芽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关闭伤口。手术后再观察3个月,对于窦道未消失者窦道内每周注射1次浓碘液治疗,持续1~4次。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1个月后、6个月后、1年后和2年后对2组患牙综合情况进行判定,参照《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4]进行评定。优:患牙能充分发挥正常咀嚼功能,且无明显异常感觉,牙齿松动或叩击痛,无牙周附着丧失现象,且X射线片投射区消失,牙槽骨无吸收;良:患牙有咀嚼能力,无明显不适,牙齿松动或叩击痛,局部牙周袋≤4 mm,X射线片示牙槽骨吸收≤根长1/3;可:有拒绝食物能力,偶有不适感,牙齿轻度松动和叩击痛,牙周袋≤6 mm,且X射线片示牙槽骨吸收≤根长1/2;差:原折断面再次折断,明显松动和叩击痛,且X射线片示牙槽骨吸收>1/2。优良率即为优和良人数所占比例。②观察2组随访期间牙根表面凹陷、牙周脓肿、牙槽骨吸收过多、根分叉病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期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2检验,综合效果采用等级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不同时期患牙综合情况比较 2组1个月后、6个月后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1年后和2年后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随访期间牙根表面凹陷、牙周脓肿、牙槽骨吸收过多、根分叉病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微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纵折后牙是口腔科临床上常见疾病类型,患病率较高,且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解剖形态、死髓、过度磨耗等均是导致纵折后牙发生的常见原因。此外随着牙体和牙髓病治疗研究逐渐深入和广泛应用,存在牙体和牙髓病治疗史的患者发生后牙纵折的风险也明显增高,分析可能由于牙体组织严重缺损,影响牙齿营养供应状况,使得牙本质更为脆弱;另一方面,牙体和牙髓病治疗过程中,常对牙体组织进行切割,外力作用下导致的牙本质变薄、髓底磨除使得侧压造成的应力难以被均匀分布,后牙承受的压力也呈现不均匀分布,使得部分牙体组织纵折的可能性增大[5-6]。另有研究表明,第一磨牙发生后牙纵折的可能性最高,这和牙体本身结构缺陷有关,第一磨牙萌出时间最早,且承受压力最大,其咬面上独特而复杂的沟裂使得应力集中,而其结构确实较为脆弱的,从力学原理上分析,第一磨牙更容易出现纵折情况[7]。此外,咬面不均匀磨耗、夜磨牙、以及咬创伤等均是导致后牙纵折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后牙纵折常表现出对称性发病,患者口腔保健意识较弱是导致后牙纵折后拔除和缺失的重要原因,不仅影响疗效和牙体功能恢复,同时也造成巨大痛苦[8]。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应当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方案,保证牙体咀嚼功能快速恢复。

表2 2组不同时期患牙综合情况比较

组别n1年后优/例良/例可/例差/例优良率/%2年后优/例良/例可/例差/例优良率/%微创组563215548430165582对照组56201710966161891361U/22.5174.7622.9965.294P0.0120.0290.0030.021

表3 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纵折后牙由于常累及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甚至是牙骨质和牙周膜等结构,再加上饮食可能会扩大损伤范围或加重损伤程度,故而保守治疗并未取得满意效果[9-10]。临床调查发现,纵折后牙保存治疗可以较大程度上保证恢复效果,对牙体外观和咀嚼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11]。但是关于保存治疗两种常用方法的效果和价值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有学者认为,口内直接粘接法失败率明显高于口外粘接再植法,应将后者作为纵折后牙患者临床治疗首选方案[12]。但另有学者认为,口外粘接再植法不仅操作复杂,治疗后还较易出现叩击痛、牙体松动、牙槽骨吸收过多等并发症,与此同时,牙周炎以及根分叉病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而口内直接粘接法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应激伤害性刺激较小,更具应用价值[13]。至于口内直接粘接法失败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根部裂隙和周围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反复肿痛和感染并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14]。由此可知,两种保存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口内直接粘接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减少并发症,改善治疗成功率。

本研究微创组在采用口内直接粘接法治疗前首先给予微创手术对根尖周进行搔刮处理,同时将出现折断或移位的牙根取出,然后将深部的感染源进行彻底清除,必要时给予持续浓碘液烧灼,直至窦道消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保存治疗后反复发生脓肿或感染现象,提高治疗成功率。由此可知,微创手术联合口内直接粘接法保存治疗在纵折后牙患者中应用可以显著改善疗效,保证牙体功能恢复。和常规口外粘接再植法比较,不仅可以避免牙体拔出时的二次创伤,还可以保证保存治疗早期牙体稳定性,避免出现牙体松动和叩击痛等问题,还可以避免远期并发症如骨粘连、牙槽骨吸收过多以及根分叉病变等。本研究结果显示,1个月后和6个月后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1年后和2年后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手术保存疗法在纵折后牙临床治疗中近期疗效和口外粘结再植治疗相近,但在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保存治疗纵折后牙和常规保存治疗在纵折后牙患者中应用近期疗效相近,但前者可以更为显著地改善远期疗效,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夏英芬,李思凝,赵德柱,等. 后牙纵折61例保存治疗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2):115-116

[2] 袁慧娟. 后牙折裂的临床观察和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33-34

[3] Rocca GT,Saratti CM,Cattani-Lorente M,et al. The effect of a fiber reinforced cavity configuration on load bearing capacity and failure mod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molars restored with CAD/CAM resin composite overlay restorations[J]. J Dent,2015,43(9):1106-111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4-10

[5] 李洪涛,段建民,文军,等. 口内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纵折后牙28颗报告[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11(3):161-164

[6] 张珂,盛乾斌,王淑敏,等. 纵折后牙黏结再植术中离体时间与愈合方式的关系[J]. 中国临床医学,2012,19(01):71-72

[7] 何琴,陈怀丽,赵静,等. 3种粘接剂在离体后牙纵折粘接修复中的微拉伸强度的比较[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4):460-463

[8] Greco M,Derton N. Orthodontic extrusion for a preprosthetic approach:a bracketless mini-implant-based mechanics[J]. Orthodontics,2012,13(1):210-215

[9] 黄丽娟,俞立英,王丽珍. 不同粘结剂对纵折牙根粘结后再植的疗效观察[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25(5):302-304

[10] 冉祝. 28例后牙根管治疗后失败的探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38(4):378-379

[11] 俞立英,李凤波,盛乾斌,等. 纵折后牙黏结再植治疗后丧失的原因探讨[J].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768-769

[12] 黄政,朱雅男,杨卫东,等. 微创拔牙技术在纵折后牙粘结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 口腔医学研究,2009,25(6):750-752

[13] 蔡意达,李风波,俞立英,等. 纵折后牙粘接再植的长期疗效评价[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5):521-523

[14] 张涤凡. 后牙纵折保存冠修复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1):3340-3340

张洁,E-mail:13603364432@139.com。

2014年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2014013115)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8.029

R781.05

B

1008-8849(2016)18-2016-04

2016-01-26

猜你喜欢
全冠牙槽骨牙体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研究
大规格树木生长季节全冠移植技术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