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
数学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课堂教育就应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它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改革的热门话题。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境、激趣、入情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注意和敏锐感知。因而,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内容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教学中去。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一边背诵已学儿歌——“太阳、地球、月亮”,一边用多媒体显示浩瀚的宇宙图像,并配音解说,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矛盾,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之乐。
二、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并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讲,学生听、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素质教育则重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求知识,找出解决某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过程教学与探索,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变为主动学习,成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预习书中内容去找出问题,并学会用新的知识解答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找出讨论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试题,让学生从中比较,发表意见,最后得出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学习,学生参与主动寻求知识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较,在学习中起到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与学生都比较轻松。因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而且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把较难的概念教学转化成了一个实际操作,寻找概念内涵的教学,学生压力减轻,学习主动,有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他们就自然从愿学到乐学,好像是在玩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指导,使学生从愿学到乐学,再到会学以至于创造性地学习。这里就要求教师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学生学习的一些相关指导程序,达到学生学习知识、类化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相连接应用的知识线条,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通过过程学习达到总体认识,找出重点的知识点;抓住关键知识,并能去发现每节所学知识的含义,以及相关的应用等。当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看,如某些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提问、解疑、讨论能解决学习问题的,教师应大胆让学生完成。再对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分析,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在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能用分析得到的知识解答出问题,学到新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真正自己学到知识。
教师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变“厌学”到“乐学”,真正活跃课堂气氛。这是教改的必经之路,是需要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