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生课余运动训练

2016-11-17 09:36吴明月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教师小学生

吴明月

【摘 要】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体育教师在学校工作中赢得社会、学校支持和重视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必须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除运动训练内容要多样化外,体育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愿意参与课余运动训练。

【关键词】 小学生;课余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学校课余运动的训练是贯彻执行体育课改精神的一个延续,体育教师要通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必须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除运动训练内容要多样化外,体育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愿意参与课余运动训练。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从三年级开始在各班建立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运动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是课余运动训练的关键。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体育教育,对老师传授的内容会产生好奇,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天真活泼的好奇心理,把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运动项目中激发起来。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法、展示各种形状的体育器材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加上体育课对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作业负担,并且都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是学生的真实写照,无疑又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有种亲近感,课堂中学生无拘无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提高体育兴趣和爱好。

2.不断更新课余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是:模仿性强、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兴奋来得快、消退得也快,由于物质代谢旺盛,他们身体恢复得也较快。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课余训练时,内容要丰富,气氛要活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方法要多样,适当地穿插些游戏。通过利用自然地形的冲坡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提高跑步频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例如两人一组的橡皮带的牵引跑,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跑步节奏;对耐力练习和力量练习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承受运动负荷。每周至少对训练进行一次小结,并把小结内容打印出来,做到人手一份,显示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小结时,体育教师应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他们,切忌使用空洞的说叫、挖苦的训斥,让他们形成自卑感和逆反心理,通过对训练情况的分析,使学生对那些“枯燥的运动项目”产生兴趣,树立坚持训练下去的信心。

3.要取得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支持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学生怕苦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还有由于少数教师平时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对体育成绩的提高,甚至挤占学生正常的训练时间来进行文化学习,导致学生的体育成绩下降,家长和任课教师也不愿让学生参加锻炼。针对以上问题,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长和科任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挤占体育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学生要加强锻炼的认识教育,使他们正确处理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做到体育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

(3)对学生进行家访,取得家长的支持,消除家长的顾虑。

(4)增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掌握学生学习和身体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批评指正,做到齐抓共管。

(5)通过表扬体育与文化学习中突出的学生,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给学生讲些成功的例子,如:清华大学培养出的胡凯,学习上既是尖子,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中又获得了100米第一名的成功事例。

4.利用小组长的传帮带作用

在每次运动训练前,体育教师除了向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训练纪律交待外,还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各组的小组长,担负起本小组的技术辅导,发挥传帮带的小助手作用,教师巡回指导。这些小助手在训练中有时手把手地教组内的成员,有时采取陪跑或领跑形式,让大家体会跑的正确姿势和节奏,在同学中起着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小组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发扬。通过传帮带,小组长既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课的训练质量,效果明显改善,训练时间也大大缩短。

5.加强学生意志力和思想品德教育

要想使小学生能保持旺盛精力投入到课余训练中去,除加强技、战术学习外,还应像运动员进行意志力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训练目的教育,端正学生的训练态度,提高训练动机;通过对学生有一定难度的耐力跑和对抗练习,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机智勇敢、顽强拚搏的意志品质;通过为学生分组竞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典型事例,如参加奥运会的我国飞人运动员刘翔,克服脚伤,仍然拚搏在赛场,为祖国争得荣誉,让学生树立战胜伤痛,永不服输的决心。训练过程中,体育老师通过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观察,如:学生的言行、眼神、脸部表情等,发现有厌练情绪时,应深入调查,找出原因,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促使他们向积极正确的方向转化,让他们排除干扰,重新调动起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6.体育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少年儿童,课余训练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坚持基础训练为主,遵循渐进性、全面性、适量性、个别性、经常性等锻炼原则。根据各个小学生的特点,教师除严格要求自己外,还需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但又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除了有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有运动心理、运动保健、运动生理、体育游戏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摸索出适合每一个小学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愿意参与课余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吴明月

【摘 要】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体育教师在学校工作中赢得社会、学校支持和重视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必须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除运动训练内容要多样化外,体育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愿意参与课余运动训练。

【关键词】 小学生;课余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学校课余运动的训练是贯彻执行体育课改精神的一个延续,体育教师要通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必须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除运动训练内容要多样化外,体育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愿意参与课余运动训练。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从三年级开始在各班建立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运动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是课余运动训练的关键。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体育教育,对老师传授的内容会产生好奇,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天真活泼的好奇心理,把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运动项目中激发起来。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法、展示各种形状的体育器材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加上体育课对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作业负担,并且都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是学生的真实写照,无疑又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有种亲近感,课堂中学生无拘无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提高体育兴趣和爱好。

2.不断更新课余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是:模仿性强、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兴奋来得快、消退得也快,由于物质代谢旺盛,他们身体恢复得也较快。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课余训练时,内容要丰富,气氛要活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方法要多样,适当地穿插些游戏。通过利用自然地形的冲坡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提高跑步频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例如两人一组的橡皮带的牵引跑,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跑步节奏;对耐力练习和力量练习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承受运动负荷。每周至少对训练进行一次小结,并把小结内容打印出来,做到人手一份,显示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小结时,体育教师应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他们,切忌使用空洞的说叫、挖苦的训斥,让他们形成自卑感和逆反心理,通过对训练情况的分析,使学生对那些“枯燥的运动项目”产生兴趣,树立坚持训练下去的信心。

3.要取得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支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学生怕苦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还有由于少数教师平时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对体育成绩的提高,甚至挤占学生正常的训练时间来进行文化学习,导致学生的体育成绩下降,家长和任课教师也不愿让学生参加锻炼。针对以上问题,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长和科任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挤占体育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学生要加强锻炼的认识教育,使他们正确处理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做到体育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

(3)对学生进行家访,取得家长的支持,消除家长的顾虑。

(4)增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掌握学生学习和身体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批评指正,做到齐抓共管。

(5)通过表扬体育与文化学习中突出的学生,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给学生讲些成功的例子,如:清华大学培养出的胡凯,学习上既是尖子,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中又获得了100米第一名的成功事例。

4.利用小组长的传帮带作用。在每次运动训练前,体育教师除了向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训练纪律交待外,还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各组的小组长,担负起本小组的技术辅导,发挥传帮带的小助手作用,教师巡回指导。这些小助手在训练中有时手把手地教组内的成员,有时采取陪跑或领跑形式,让大家体会跑的正确姿势和节奏,在同学中起着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小组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发扬。通过传帮带,小组长既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课的训练质量,效果明显改善,训练时间也大大缩短。

5.加强学生意志力和思想品德教育。要想使小学生能保持旺盛精力投入到课余训练中去,除加强技、战术学习外,还应像运动员进行意志力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训练目的教育,端正学生的训练态度,提高训练动机;通过对学生有一定难度的耐力跑和对抗练习,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机智勇敢、顽强拚搏的意志品质;通过为学生分组竞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典型事例,如参加奥运会的我国飞人运动员刘翔,克服脚伤,仍然拚搏在赛场,为祖国争得荣誉,让学生树立战胜伤痛,永不服输的决心。训练过程中,体育老师通过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观察,如:学生的言行、眼神、脸部表情等,发现有厌练情绪时,应深入调查,找出原因,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促使他们向积极正确的方向转化,让他们排除干扰,重新调动起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6.体育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少年儿童,课余训练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坚持基础训练为主,遵循渐进性、全面性、适量性、个别性、经常性等锻炼原则。根据各个小学生的特点,教师除严格要求自己外,还需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但又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除了有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有运动心理、运动保健、运动生理、体育游戏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摸索出适合每一个小学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愿意参与课余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教师小学生
丰富的课余生活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