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构建

2016-11-01 12:21王海花
中小学电教 2016年9期
关键词:白蛾组内汇报

☆王海花

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构建

☆王海花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03)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展教学理论的支撑下,构建了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同时,对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和互教互学作了简要概述。

互教互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教师的教学规律等。在适用的教学内容中,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框架和程序,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教学模式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1]。何克抗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单一的方法或策略,教学模式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效果或目标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当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联合运用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时,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2]。本文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而开展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2.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教学模式由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效果评价构成。

理论基础。教学模式以相关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

目标导向。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目标不同,在教学模式选择上也会有所差异。

实现条件。指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功能而采用的各种条件的优化组合结构。

操作程序。指特定的教学计划或合乎逻辑的步骤,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多变。

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程序、条件等各要素设定。

3.互教互学

本文中的互教互学是指在教学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习者和小老师。分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既向其他学生学习,又成为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因而他们之间是相互教学、相互学习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与智慧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合作”、“对话”、“意义建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情景要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本研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情境的创设。“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学习者的互相帮助、学习,该过程有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对话”,协作过程中需要会话交流。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通过会话协商、讨论交流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而,会话在意义建构中显得尤为重要。“意义建构”,学习的目标就是学习者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可归纳为:第一,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处于活动过程中。学习的过程包含教与学两大块,教师在讲授知识单元时要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能确保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链接。值得提出的是,知识的传递者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因为学习的发展主要针对的是学习者学习的发展,因而在传授新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经验。第三,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更为有效的学习应置于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发生的状态不应该是简单抽象的。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习者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以及如何将其发挥作用,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3]。

在应用教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发展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种水平: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其中,现有水平是指学生当前拥有的、已经达到了的水平,而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需要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达到的水平,是现有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纽带。他强调,教学与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推进的,因而教学不能消极地等待儿童生理的、心理的自然发展,跟着发展走,而应积极地去依靠“正在成熟的机能”,创造“最近发展区”[4],将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联系起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发展为更高或更深一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

在应用教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教学,帮助学生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发展为更高或更深一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学会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三、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1.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合作”、“对话”、“意义建构”。以建构主义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以网络为学习平台,注重情境、合作、对话和意义建构的创设,帮助学生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发展为更高或更深一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该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框架图

该模式包括趣味导入、呈现任务,分组合作、任务分解,探究分析、组内交流,资源整理、结论汇报,组间协作讨论,教师补充评价、深化学知,反思总结、成果展示这七个步骤。在分组合作、任务分解,探究分析、组内交流,资源整理、结论汇报,组间协作讨论,反思总结、成果展示这五个步骤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小老师。学生既要对自己的任务部分进行学习,接受来自其他学生的提问,还需要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述和提问,并且是在合作、对话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内容。

趣味导入、呈现任务:教师要做好前期分析,做好学情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提出适合于学生的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学生要进入学习情境。

分组合作、任务分解:学生在协作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或按兴趣进行分组,根据任务的大小进行分解。组内选出一名负责人,担任小老师的身份,根据成员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综合因素,对任务进行恰当的分解,分配给各个组员。

探究分析、组内交流:主要是针对组内成员而言,该阶段是组内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任务搜集资料后,以小老师的身份在组内讲述和交流,同时以学习者的身份听取同组成员的讲述。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做好笔记,并且提出建议和想法,继而完善资料。每个组内之间便形成一个小型互教互学的小班级。

资源整理、结论汇报:各组内成员以Word、PPT或者网页等方式整理好资料后,每组选择负责人担任小老师在班内进行讲述和演示本组的成果,其余各组成员和本组其他成员认真听小老师的汇报,并做好相关笔记。各个小型互教互学的小班级聚集成了原有的班级,此时的每个学生仍是具有双重身份。

组间协作讨论:各组进行汇报后,其他组所有的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对其汇报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做好相关意见的记录。这时的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者,也是小老师。

教师补充评价、深化学知:指出学生忽略的知识点,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仍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深化对该主题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

反思总结、成果展示:主要是根据上两个环节中针对其他组和教师提出的意见和评价,组内再进行交流和协商,对已形成成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以最好的形式(如Word、PPT、网页)展示成果。此时,组内在进行交流和协商时,每个成员依然具有双重身份。

该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该模式的环境下,教师扮演的是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角色,在教学前需要准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而学生扮演着双重身份,共同研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值得提出的是,网络也起到了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学情境创设的工具、知识呈现的工具、信息加工的工具以及学习效果测评的工具、成果汇报展示的工具。小团体和大团体的交流,为学生学习创设讨论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了网络这个平台,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因时因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答疑。

2.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的运用

《美国白蛾》的授课内容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知识和技能:了解生物间的关系,掌握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掌握探究知识的技巧。过程和方法:教师提供教学任务,学生在组内和组间进行角色扮演,既是学习者,又是小老师。以网络、书籍等为途径了解关于美国白蛾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外来物种侵入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让每个人体验到“人人都是小学生,个个都是小老师”的感觉,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该教学内容实施需要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是教师发布任务,学生进行分组、角色扮演;分组交流、进行结论汇报。第二个课时主要是组间互评协作讨论;教师补充评价、深化学知;学生反思总结、展示成果。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趣味导入、呈现任务:教师为学生介绍、提供与“白蛾”有关的报道网址、图书资料和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了解、明确此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

分组合作、任务分解:全班学生依据人数分成合适的组数,成立合作小组进行研究,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讨论研究方法。组内学生可以从生物学家、昆虫学家、植物学家、病虫害防治专家进行角色扮演,对美国白蛾进行研究。教师可进行提示:生物学家,研究美国白蛾的“入侵”历史及原因,搜集有关美国白蛾“入侵”我国的历史及原因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昆虫学家,研究美国白蛾一生的生长过程及环境要求,搜集关于美国白蛾的生长过程资料及每个阶段的特点。植物学家,研究美国白蛾所吃植物的特点,搜集美国白蛾所吃植物的种类、名称及特点,找出关于美国白蛾与其作为食物的植物之间的关系。病虫害防治专家,研究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办法,根据已有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究分析、组内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信息、查阅书籍、新闻视频以及询问教师和家长,将找到的相关信息随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信息的来源。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分享信息、探讨遇到的问题。每个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汇报自己的成果,以学习者的身份听取其他成员的汇报和意见。

资源整理、结论汇报:组员积极发言,共同整理所搜集到的信息,制作成Word、PPT或者网页等。每组的负责人以小老师的身份在班内进行讲述和演示本组的成果,其余各组成员和本组其他成员认真听小老师的汇报,并做好相关笔记。

组间协作讨论:在每组的负责人汇报完后,其他组所有的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对其汇报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同时,根据其他组的汇报内容,对本组的成果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评价、深化学知:这是基于网络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应用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在整个学习环节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并对每组的进展、汇报等情况做好相关的记录。针对学生忽视的某些知识予以指出,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共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小老师。

反思总结、成果展示:集中在第二课时。根据其他组的成果汇报情况以及搜集到的评价信息,针对本组的成果进行反思、修改和完善,之后针对修改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并以Word、PPT、网页等方式进行展示,便于其他成员的查看和分享,也有利于家长和教师的浏览,便于指导和提出意见。

[1]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J].现代教育技术,2008,(07):5-8.

[3]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相力.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简析[J].教学与管理,2003.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6)17-0060-03

猜你喜欢
白蛾组内汇报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