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朋
【摘要】数学教师应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地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有价值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汁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生活 设疑 演示 资源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发现和认知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學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汁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案例1.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轴对称》,我们可以这样引入:
在现实生活中,和谐、美丽的对称形式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奇妙的数学现象吧!
师出示:春节的窗花、端午节的葫芦、结婚用的双喜字······
师:你还可以举出生活中哪些类似的图案?
师:你想怎样说明这些图形的这种对称性?
把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学生最感兴趣,也最容易接受,这样不但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也能使学生主动参与。
二、设疑激趣,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2.八年级上《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1)我今天买了5张福利彩票,王老师没有买,谁可能获奖?
(2)你见过彩票摇奖吗?彩票摇奖过程中,事前你能确定摇出几号球吗?
(3)摇出每个号码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高度概括、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学习数学。
案例3.八年级下册《旋转》
观察电扇或钟表:
(1)正在转动的物体,由一个位置转动到另一个位置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物体的转动中,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转动时是否绕着同一点?转动的方向和角度是否相同?
应该注意的是,直观演示是为了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联想能力。
四、提供资源,创设研究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由学生选择学习、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案例4.七年级下《三角形的再认识》
资源提供:
(1)冀教版七年级课本第十一章;
(2)一组长度分别为3cm,4cm,6cm,8cm的小棒;
(3)问题目录:
① 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② 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③ 任取三根小棒为一组,共有几种分组方法?列举;
④ 用哪组小棒使其首尾顺次连接能构成三角形?哪组不能构成三角形?
⑤能构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中,每两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呢?
给学生提供的资源可以来自教材、工具书、网络等各个方面,同时,教师要给以问题提示以及研究活动中的必要指导。
数学教师应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