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

2016-10-21 18:15彭涛何富
考试与评价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证明所学创造力

彭涛 何富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创新”一词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21世纪,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时代对人才的根本要求。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学家罗塔戈在3000多年前就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只需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传播知识,而是为了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然而,自推行素质教育至今,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受到以往传统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没有彻底解放思想,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必须从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人手,以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激励机制与创新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迈阿密大学附属小学的一位教师在上绘画课时,他让学生画太阳,一位学生把太阳画成了方形,这位教师便于工作给学生打了一个“×”。结果这位教师被校长训斥了一顿,这位教师终于把“×”改成了“、/”。从“激励”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学生把太阳画成方形的,可能出自多方面的原因:也许出于自己的想像,也许出于自己特殊的观察,也许自己实在画不圆,也许……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梦想成真。激励是“爱”的补充形式之一,也是成功的教育艺术。它能使气氛和谐,心情愉快,从而加速思维的活跃,有助于提高创造力。教师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学生回答问题胆怯、着急或者一时语塞时,教师如果以鼓励的语气说:“别怕,别着急,慢慢想,答错了也没关系……”这种宽容和充满爱意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得以缓和,思维会立刻活跃起来,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反之,如果教师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怒目而视,板着脸吼叫:“快点,真笨,这么简单的問题都答不上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被吓得乱了方寸,又被吼掉了自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言,可谓背道而驰。实践证明,激励能激活思维,发展创造力,对后进生尤为重要。

二、环境氛围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为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我们经常采取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积极质疑,指导学生互助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当然,在组织形式上要严密,教师要把握主脉,掌握火候,以免出现偏离主题,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心理学认为: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实践证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或工作,思维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思维闭塞,操作迟缓。学生若生活在“强制”的氛围中,处处谨小慎微,事事看老师脸色行事,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就无创造可言。

三、求异思维与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新教材多设置了一个“拓展”的内容,这是一个以课堂、课本为基础,向课堂外、课本外延伸、拓展的内容。这个内容能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挣脱课本的束缚,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角度、特点作不同的延伸,不但使学到的东西成为自己的,而且能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起飞的翅膀。实践证明,如果妥当处理好这一环节,就不难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精彩,学生的想法是那么离奇。这种求异的思维就是创新的“火苗”,“星星之火”将成为燎原大火。所以,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宽厚的心,给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提供其生存的土壤和必要的营养。

四、实践活动与创新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客观世界、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做出来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还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进而深入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世界格局在变化。“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适应新时代,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样,我们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可谓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的“创新教育”之路在不断的“创新”中早早迎来辉煌。

猜你喜欢
实践证明所学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高等数学解题中概率论方法的实践分析
论素质测评(一)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