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给予重视。如今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激励是指激發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势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之中,教与学将是一片阳光明媚。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笔者通过实践,反复调整、修正,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①启发式教学、奖励式授课;②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③赞许式评价;④反馈式聊天;⑤激励式谈话;⑥激励。1生评语。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的担负起建国保国创业的重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这些缺点。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就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铅笔写)。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擦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
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要触动他们心中的那根向上的弦,使他们也能弹奏出美丽的明天。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答对者,统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奖励他们一道题,或一个小小的礼物,或带他们搞一些小试验、小制作。目的是抓住他们爱动手的特点,使他们能得到有利的发展。如:班上一位同学勤奋好学,就指导他做针孔照相机、利用可乐瓶做有关大气压强及浮力实验、利用塑料袋做热气球、利用易拉罐加热后放置水中显示大气压强实验等等。这一做法带动了不少同学。最后,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讲评时,要有一个度,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二、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教师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笔者拿一个凸透鏡,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这样先提问讲后再回答的措施,调动了其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
三、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予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才华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其中同学们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也特别差的学生的意见至今记忆犹新,“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1千米一1000米,你不就回答对了吗?再有,在学习简单机械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你找的也很准确啊!你纪律不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换位思考呢?老师、同学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我们盼着你的捷报早日传来。”“虽然你纪律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捣乱了,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真的很希望你努力一些,别给咱班拉分”……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使他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记得在学完杠杆的应用时,他拿来筷子、钳子、剪刀、镊子、指甲刀、起瓶器,然后问:“这些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杠杆?…‘你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真好。现在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四、反馈式聊天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师生之间应该做到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同时这也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生活、学习、工作等),并且能尽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教师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问卷调查,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长为主体,及时的发现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式的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次考试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退步,尤其凸透镜成像知识点错误率较高。原因是什么呢?他们派来几名代表谈看法、说意见,出谋划策。言谈之中,发现他们掌握不牢的原因主要是课上吸收率较低。这时就应改正以往的教学模式,课上不再是一言谈、满堂灌,请学生站起来,回答凸透镜的特点,并请他做凸透镜,在教室中央站好,再请两个学生回答焦距的定义与特点,然后请他们分别做凸透镜两侧的焦点,然后请两个学生回答2倍焦距的特点,再请他们分别做凸透镜两侧的2倍焦点,最后,请若干个学生做物体(位置不同),若干个学生做像。要求回答出所在位置,像应该成在什么地方,再看一下像站的位置对不对。这一措施,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励式谈话
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是谈话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且制定一些措施或制度,约束自己,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如,笔者现在教的这个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然而个性又都十分好强,就像一个个小刺猬,体现了当今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娇生惯养、依赖性强、自尊心极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其中有一个学生特别明显,她叫李静。课下我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进行德育教育,见有了转机,又给她举了《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感人片段来激励她,要以做人、学习为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要向剧中的方学桐那样,为国家出一份力,争一份光。
六、激励性评语
评语本来是班主任的特权,那么任课教师不时地在反馈内容或形式上(作业、试卷、问卷等),给出适当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有同学在作业本上写道:“老师,我心里有一个秘密,你能帮我吗?好多人都说我笨,我是不是真的很笨,我是不是真的不行?我该怎么办?我就是学不会……”我的失職,痛心之后,认真地写到:“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信心加上99%的努力、辛勤、汗水、科学的方法,一定会成功的。你不要气馁,别灰心,我会帮你的。你知道吗?你很勤奋,也很用功,你虽然不聪明,但你手中有一把金钥匙呀!—基本功很扎实。……”后来,他的成绩真的有所进步。以后,平时的作业更是注意及时地给予他一些客观性评价。如:“聪明的你,为什么将作业写得这么乱,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对吗?”“好。有进步,再加把劲,加油!”在一位毕业学生的赠言中,这样写到:“您的鼓励、信任、支持是我成功的基础。感谢之余,我们向您郑重起誓:今天,我们跨出校门,带着我们特有的如原子裂变般的激情,在人生征程上不断加速。但无论我们做出多大的成绩,具有多大能量,母校对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永恒的向心力,让我们时刻热力四射,光电永恒。”可见,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评语用到物理教学中会使物理教学更具特色。
總而言之,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本着这个原则,激励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让激励性教育发挥出它的价值,使亿万人的心共同为祖国的明天而跳动。
时代在进步、在发展,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教学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此时你就融入了为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的一个大熔炉中,通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锤炼、敲击、磨砺,反复地调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产生强烈的核裂变效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