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文化之“水”“推”动语言学习之“舟”

2016-10-21 18:15刘丽
考试与评价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沟通培养

刘丽

[摘要]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教语言不触及到文化,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文化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课文进行显性的文化意识培养。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单纯的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顺”应文化之“水”“推”动语言学习之“舟”,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培养 沟通

例1,1896年李鸿章奉命在欧洲考察技术,并有娇妻陪伴。英国大使欲阿谀奉承,曰:“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李中堂听后大悦,不过为了表示大清的谦虚,就道“哪里哪里”。不料却让旁边的翻译一头雾水:Why did he say“Where?Where?”于是就只好译为:“Where?Where?”大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乎只好回答“Everywhere,Everywhere.”

例2,几句谚语:

1、Let sleeping dog lie.(让睡觉的狗躺着。)

2、A cat may look at a king.(一只猫看着一个国王。)

3、A fox may grow gray,but never good.(一只狐狸可能是灰色的,但是永远不好。)

4、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树篱让友谊是绿色。)

按照汉语习惯翻译后,以上几句话不知所云。其实它们的意思分别为:

1、不要惹是生非。

2、人人平等。

3、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4、君子之交淡如水。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意识的不同使得语言变得“不可理喻”,交流也无法进行。因为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其自身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教语言不触及到文化,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语言只是一个外壳,仅仅掌握听、说、读、写,实际上无法进行跨文化交流。在欧洲考察的李鸿章也可能对英语略知一二,但事实上,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很大的误会、误解,难以传达自己的意识,因为很多东西他不理解,只是理解表层的语言结构意思,因此常闹笑话,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出现尴尬难堪的场面,导致交际失败。而几条谚语的翻译更加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对于教师来说,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通过融入背景知识、挖掘文化内涵、组织活动课等形式来渗透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轻松获得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这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单纯的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顺”应文化之“水”“推”动语言学习之“舟”,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传统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二者密不可分,与文化分离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一个民族的精神,志向和习俗,直接由语言来加以呈现。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文化环境。《英语课程标准》表明文化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五个方面。教师应该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对其加以渗透。通常文化教学模式包含知识本文教学模式,行为本位教学模式和文化体验模式。下面笔者分别详细加以说明。

文化体验模式是通过“体验”来进行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参与各种文化體验活动,感知各种文化行为。其实这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诸如“课本剧”、“演讲比赛”、“英语角”等活动,通过活动来感知文化。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本质、价值与态度,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语言发展空间,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化知识经过语言这一载体渗透到学生之中,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最终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要充分利用手头资源,进行挖掘,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熏陶,“顺”应文化之“水”“推”动语言学习之“舟”,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是富有丰富内涵,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When you are in Rome,do as Romans do.”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沟通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