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工作看似繁琐复杂,但归根结底是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沟通一旦出现问题,师生关系就会紧张,班主任的引导教育就会收效甚微。工作忙而无获,职业幸福感就会下降,引发恶性循环。因此,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是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新兴科学技术NLP的基本假设和理念,分析当前班主任工作缺乏成效的原因和障碍,并提出一些改善师生沟通的策略,希望能从理论上对班主任提高工作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沟通;NLP;倾听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98-02
一、班主任工作成效现状及分析
很多机构都对学校里班主任这个群体的职业幸福感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指数偏低。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学校环境等,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班主任工作的特性。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尤其大部分班主任面对的都是未成年的学生,这使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充满变数:苦口婆心教育劝导后,发现学生嗤之以鼻、并不领情;加班加点做思想工作,发现老问题还在;轻言细语,学生根本不放心上;严厉斥责,又遭来学生集体抗议……付出与回报成反比,让班主任心力交瘁,发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现在的孩子太难教”等感慨,工作中处处充满挫败感。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人。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沟通。与学生的沟通有效,则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就会有成效,反之,则无效或收效甚微。因此,班主任工作之所以处处碰壁,其根本原因在于与学生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二、NLP及对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必然性分析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N (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nguistic)指语言,是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我们思维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式,可以通过更新软件而改变。简单概括,NLP就是让人发挥自己的脑力去改变生活的方式。
NLP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Richard Bandler和John Grinder两位美国学者合创完成。他们针对当时在临床上极受欢迎的心理治疗大师以及在各个领域中创下超高业绩的沟通专家所使用的共同沟通方式进行研究,从心理学、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沟通技巧,并且把成果予以系统化,从而建立起一套任何人都可以应用的模式,即NLP。
可见,NLP是一种沟通工具,它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思考习惯来提升沟通效果,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个人成长、亲子教育、家庭婚姻等领域并取得成效,必将对班主任的沟通教育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的借鉴。
三、运用NLP提升班主任沟通效果
NLP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沟通的意义在于你得到的回应。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对象而言,产生的反应和效果也不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和内容。
但班主任在日常中习惯以自己的判断标准来衡量学生,斥责学生不按标准行事,而忽略、无视甚至鄙视学生的标准和想法。即便有时也会让学生先说,但那也是“走过场”,往往会在学生说完之后,立马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话一股脑儿地说出来。这种“关上”耳朵、只用嘴巴的行为做法,渐渐伤害了学生的“心”、堵住了学生的“嘴”,使班主任失去了了解学生特殊性的渠道和机会,致使无法采取正确的沟通方法和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关上”了他们的“耳朵”和“心门”,致使班主任教育疏导工作走向失败。
基于此,班主任要做的第一件事——“打开”自己的耳朵,认真仔细地“听”学生的“话”。
(一)“清理”耳道是“打开”耳朵的前提
NLP的基本精神是地图,而不是实际的疆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对世界的认知和描绘,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脑内世界”。基于此,班主任是一个世界,而学生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班级中有多个学生,就有多个世界。
因此,班主任必须打破自己世界的屏障,建立起桥梁,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而这个“屏障”就是班主任自己的固有想法和做法,这个“桥梁”就是班主任的“耳朵”。抛开固有思想,才能“听”得更顺畅。
1.不要被自己的经验牵绊住,人与人是不同的
固有思想:我带班XX年,什么样的学生没见过?我还不了解他们?
NLP观点: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因素构建出一个自己的世界。因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需要等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反应不同,行为模式也不同。尊重他人的不同才会换来他人的尊重。
结论:抛开经验主义,耐心“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才有机会走进他们的世界,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2.不要被自己的双眼所蒙蔽,可能有“隐情”
固有思想:我都看到了,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们还想狡辩什么?
NLP观点: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每个人所做的都是在他们看来最好的选择,并且在当时的环境里,这种选择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学生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动机,他们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做出了相应行为。所以,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没有效果的行为。
结论:表象不是现实,眼睛只能看到行为。唯有“听”,才能发现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给予最贴心的帮助。
3.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让语调平和
固有思想:我是老师,他们是学生,难道要我求着他们?给他们好脸色,他们就会蹬鼻子上脸!
NLP观点:所有人都拥有足够的资源,去成功达成自己的理想及目标。在任何系统中,最灵活变通的人拥有最佳的成功机会,是最能影响大局的人。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建立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凭借已掌握的方法和技巧引导教育学生。同时,要学会察言观色,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从而投其所好、掌控局面。
结论:吓唬或强迫学生,只会营造出紧张不安的氛围。不妨先“听”,才能获取足够的资源,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切入点。
4.不要期待立竿见影,凡事都需要过程
固有思想:我昨天刚刚就这个问题和他们谈了那么久,他们今天又犯了。好好说话没有用,不给点教训,他们压根不长记性。
NLP观点: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我们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通过改变我们自己,去影响别人。如果没有达到效果,说明我们不曾改变自己,因为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换一种做法,也许结果就会大不同。
结论:沟通是双向的,谈得再久并不等于是在沟通。只有听学生的感受、听学生的回应,才能在学生的反馈中判断出沟通是否有效,才能不断调整、改变自己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接收”信息,是“打开”耳朵的重点
NLP发现,人类获得外界信息主要靠三种通道:视觉、听觉和触觉。但在后天发展中,人类慢慢有了自己的偏好和倾向,会渐渐习惯优先使用其中一种通道来接收和处理信息。NLP被称为“表象系统”,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听”,来判断当事人的表象系统类型。NLP研究发现,识别当事人的表象系统类型,对提升沟通效果非常有帮助。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听”出学生的表象系统类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NLP发现,识别表象系统的方法是注意当事人用来描述经历的谓语,这里的“谓语”可以是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其中,视觉型的语调单一,语速较快,喜欢使用“我看到、这样看、观察、清楚、清晰、明白、明显、光明、模糊、朦胧、漂亮、鲜艳、灿烂”等词汇;听觉型的语调抑扬顿挫,语速中等,喜欢使用“我听到、告诉我、我们谈谈、听起来、聆听、响亮、听说、听懂、悦耳、刺耳、安静、吵闹、讨论”等词汇;触觉型的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喜欢使用“我感觉、幸福、温暖、兴奋、安全、自然、顺利、开心、快乐、激动、压抑、危险、难受、害怕、做作、冰冷、紧张、恐怖”等词汇。
用“听”来识别学生的表象系统对于初次尝试的班主任而言,存在较大难度,这需要班主任勤加练习,通过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引导学生多“说”。信息量越大,确认度越高。班主任也可以在初次判断类型后,尝试用该类型的词汇来传递信息,并观察学生的脸部表情。如果学生表现出愉悦、平和的情绪状态,则可以确认该类型;反之,则需要继续认真“听”,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
(三)正确“回应”是“打开”耳朵的目的
NLP认为,说当事人的语言,才会换来当事人的信任,才能帮助他从生活中获得更多。即,先呼应,后引导。
因此,班主任在确定学生属于何种表象系统类型后,就应该尝试着使用该类型的表达方式,呼应配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感官用语,使学生产生“有共同语言”、“很合拍”等感觉,认为班主任是理解他的,从而对班主任建立起好感度,在沟通交流中“除去盔甲、卸下包袱”,“放心大胆”地说。
一旦学生愿意说,班主任就能慢慢“听”出事情的真相、行为的动机以及背后隐藏的价值观、态度等,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分析出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当然,NLP的核心意义在于灵活。班主任要随时根据学生的情绪、用词等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思维模式,使沟通始终保持在和谐的氛围中。那么,学生在尽情“说”的同时,也会比较乐意接受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最终的引导教育、解决问题等工作奠定情感态度基础。
参考文献:
[1][美]理查·班德勒,约翰·葛瑞德.神奇的结构2:NLP语言与治疗的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汪庭弘,文正康.因型施教管教有法:活用九型人格与NLP提升父母管教技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陈晖.基于NLP提高中学班主任影响力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聂林凤.应用NLP理论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11(03).
作者简介:
陈艳菲(1981-),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