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未适龄儿童提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利弊与对策

2016-10-21 18:15冯奕秀
考试与评价 2016年4期
关键词:适龄儿童适龄入学

冯奕秀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使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同时,造成了“留守儿童”问题多多。其中,留守未适龄儿童提前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效果不容乐观。

2007年秋季,单位、教育局派本人去最偏远最难走的春石村浪石小学支教一年。领导安排我教学一年级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个子偏矮,年龄偏小;多数学生的父母远赴广东打工,他们被留在了老家,被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与父母的联系较少而造成与父母有严重的“疏离感”;学生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義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而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学生人数56人(是全校7个班中人数最多的),其中未到学龄的学生占1/5以上:2002年出生的11人,2003年出生的3人;留级生也占1/5以上:1997年出生的1人,1998年出生的1人,1999年出生的3人,2000年出生的11人;2001年出生的26人:7月份前出生的16人,7月份后出生的10人。试想:在这样参差不齐的班级中,适龄学生只占一半左右,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怎么管又怎么教?学生又怎么学?未足龄的孩子提早入学后的情形又如何呢?

有的育儿论坛曾指出:多数幼儿在入小学之前,都已学会了数数、认字等。上学后,前两年的成绩也不错,但到了中、高年级后,有些科目如数学、自然等,必须运用思考、理解、观察等能力。如果孩子的发展不够成熟,到了高年级功课就可能跟不上,因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发展比较慢的孩子最好不要提前入学。有的孩子发展慢,但是这并不表示发展差,等到时机成熟,他的发展就能到达一个相当的程度,适于入学。而对刚入小学的孩子,父母最好能配合老师所教的方法给予辅导,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情形,对于课业上的困难给予帮助,对于优点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初入学的孩子,父母如能注意随时关心,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而且对入学的心理适应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农村,抚养子孙外孙的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问题,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使有一人在家,但他(她)们由于承担全部的家务农活,也无法精心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在生活上照顾就不错了。他(她)們认为把未适龄的孩子送人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好处就是:比送人学校学前班少花钱,可省下在学龄前的一笔费用,并且可以跟着适龄的哥哥、姐姐一起学,多少也可以学到一点知识,若学不到的可再学一年。或者,他(她)们认为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以防孩子整天烦。殊不知,这些未适龄的孩子还未达到一个相当的程度:

一、语言能力

看的方面:孩子要能看懂图画的意义,例如,布告板上的图画或指示。

听的方面:听得懂别人的话语(不包括暗示)。

说的方面: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的方面:能握住笔,画出横线、直线、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线条及图形。

二、注意力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能持续越久越好,孩子听大人讲故事最好能持续15分钟左右。平日多看故事书、听故事、画画或玩游戏都能帮助儿童培养注意力集中度。

三、认知能力

也是判断、思考的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同语文表达能力来观察以外,还可以看看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和发问的能力。认知能力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

四、体能

人小学的儿童要会一些基本的技能,例如,跑、跳、扔球、接球及攀爬等能力。比如,下课铃一响,小朋友都跑到外面玩耍,如果孩子跑一跑就摔倒或爬一爬就受伤,可能就没有人敢找他玩了。如此,很容易影响他的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他的师生关系或学业成绩。

五、社会行为

例如,孩子是否能自然地和成人相处,不怕老师,有事情知道找老师商量或帮忙,也能和其他小朋友自然地一起游戏、合作、共享等。

六、自理能力

即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例如,他是否能自己上学、过马路、看交通标志;路上有陌生人跟他讲话,孩子是否知道不可以随便到对方家里,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如果父母不在家,孩子是否会保管钥匙,是否会开门,有事会不会请邻居帮忙;上学前自己是否会整理东西、收拾书本;上厕所时会不会自己清理等。

以上这些能力和孩子的学业成就、师生关系、社会关系都有密切的联系。然而,每个孩子的智慧和体能的发展都有所不同,哪些孩子适合提早入学,哪些孩子不适合,要斟酌情形而定。如果孩子的能力缺失太多,则需延缓他的入学时间。另外,又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制约,班级人数太多,老师兼顾不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后进生、学困生等就显出了弊端。为此,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弊病。

这些未适龄入学的孩子自控能力弱,在课堂上控制不住玩的天性,以致于影响了老师的上课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甚至造成他(她)自己以为上学就是这样的,各方面的素质较差,学习成绩欠佳,结果还是留级或再次留级。这些孩子,一个学期结束,竟然还不会写自己的姓名。然而,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中,特别是留守未适龄入学的儿童,违规违纪现象普遍,他们只在课堂上随便地学一学,有时想睡觉;有时喜欢讲话;有时喜欢玩玩具;有时喜欢吃零食;有时没有笔;有时又没有本子、没有课本(课本丢了或者撕了)。这样,怎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如,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居然还有学生在课堂上拉屎而脏裤子的。学生自己自卑,会被其他同学耻笑,也会挫伤其自尊。另外由于未适龄而提前入学后各方面都跟不上的留级生,相当固执,知错不改,容不得老师说教,呵不受,理不听,骂不是,打不成,有些还凸现道德危机,家长又难联系,管教起来确实又难又累。一个学期下来,惟有一位这样的家长,主动让村里高年级的学生向老师要手机号码,之后与老师联系:询问她儿子的学习情况,商量如何教育,希望老师多多指教。她说他们为了挣钱,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托付给爸爸妈妈抚养,她每次打电话叫儿子来接,儿子不接,或者接了也不说话。为此,我就找她儿子聊聊天,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使他体谅了父母的辛苦;再鼓励鼓励他,教他今后该如何学习。结果,他变得乖巧、听话了,上课专心听讲了,也做作业了。

有的留守未适龄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并且十分任性。在班里,有的学生没有好的早餐吃,就不上学;有的学生,不给零花钱,即使老人打着送到学校,学生也会悄悄地溜走,不肯上学。老人为了让孩子上学,不得不给钱,也造成了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偷吃零食。

2008年春季期还没結束,就有家长来向老师反映:我那个孩子年纪小,不懂学习,下学期让他(她)留级吧!行吗?

面对农村留守未适龄儿童提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应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的办法。其中,特别要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教育方法。由于農村家长本身受的教育不多,文化知识水平低,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就得想方设法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使广大家长都接受一定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育,逐步改变愚昧落后的教育方法。同时,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爱留守未适龄儿童,就一定不会让留守未适龄儿童输在起跑线上,就能使留守未适龄儿童与其他儿童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此,要解决留守未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既然是教育问题,当然要从教育内部改革着手,加强对留守未适龄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可加强对小学生的学籍管理,重新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禁止留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堵截学生随随便便地留级,提高入学质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可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新模式的寄宿制学校,不只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期间的食宿,而是从始至终对留守在读儿童和留守未适龄儿童全方位地进行监控、教育和关爱。实际上是学校在特定时期充当留守在读儿童和留守未适龄儿童的临时代理“监护人”。也就是说,学校将许多留守在读儿童和留守未适龄儿童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让他们共同生活、学习、娱乐。

其次,作为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或者定期打电话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作为学校,要加强与留守未适龄儿童家长的联系。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加强对未适龄儿童的教育,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与关爱。有的班主任建立家长联系卡、开通家长热线、召开家长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再次,完善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学校教育是教育孩子的重要一环,教师根据留守未适龄儿童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教育,开展一系列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未适龄儿童本人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理解父母的苦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从中掌握生活的技能。

另外,农村未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因此,农村学校对接近适龄入学的小朋友,特别是接近适龄入学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入学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把所有的接近适龄入学的小朋友都动员到学校去,或者寄宿制学校去,接受学前教育,为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奠定基础,为真正达到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而努力。

猜你喜欢
适龄儿童适龄入学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红色主题儿童绘本的适龄性研究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适龄女性反就业性别歧视制度设计
政府主导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入学面试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入学第一天
趣味识谱教学在适龄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