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华
摘 要:高考将空间想象能力明确要求为三大基本能力之一。试从教师教学中如何做才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加以论述,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的。
關键词:空间想象;概念教学;图形变换;抽象概括;数学思想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对空间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应用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用图。这些能力如何培养,根据我对立体几何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以下看法。
一、重视基本作图技能训练,培养作图能力
几何学习离不开图形,学好立体几何应学会画图、看图、用图。
1.教师教学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作图,把图形教学落实到具体。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必须过好作图这一关,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数学素质全面提高和终生发展出发,重视图形教学。
2.教师要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几何体的直观图入手,做好示范并严格要求,引导学生作出漂亮且富有立体感的直观图,丰富学生的美感和想象力。教学中不仅要讲清画图的规则,还要弄清画法原理,努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常见的画图规则,清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图形可以获得不同影像,进而在解决问题时能根据需要灵活作出适于问题解决的图形。
3.强化基本作图技能的训练。比如,在作位置关系比较复杂的图形时,应先画出限制条件多的线和面,再画限制条件少的线和面,证明线面平行时可以通过“过直线,作平面,找交线”的思路确定要找的直线。又如,用“平移法”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常规作图技能要强化训练,力求学生熟练掌握。
4.要非常熟悉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棱锥、正四面体、正方体、直棱柱等),并能正确画图,能在头脑中分析基本图形元素之间的度量关系及位置关系。遇到新问题时,能迅速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出基本模型,并一层层剥离开来,用于解决问题。几何体中含有空间基本的点、线、面关系,牢牢以它们为依托来实施教学,往往能帮助学生插上空间想象的翅膀,达到提高能力的良好效果。
二、强化概念教学,夯实空间想象的基础
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是通过概念来描述的,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理解概念,才能在头脑中想象并勾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分解出解题需要的元素。概念既是思维的基本元素,又是空间想象的出发点。教学中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关键要素,从正反方面反复强化,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透视概念,形成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如讲解“三棱锥”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几个命题让学生判断:
1.棱锥的各侧面是等腰三角形;
2.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3.正棱锥的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
4.底面是正多边形,各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5.正棱锥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相等。
通过这些变式命题训练,学生对图形的判断识别能力将会显著增强。同时,还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立体几何概念,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将所学概念归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互相联系的概念网络。如讲“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让学生明白依靠平面化手段,与线线角、线面角类比,自然而然产生了平面角的概念,结果是学生对这三种角本质的体会更深刻。
三、突出图形变换和转化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图形处理的能力
熟练对空间图形进行变形处理,是学好立体几何的硬功夫,也是空间想象能力深化的标志。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认识图形、理解图形,从而使空间图形在学生面前不僵化、呆板。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一方面,要加强对图形的分割、补全、折叠、展开、剪拼等变形的训练。如将柱体割成锥体,往往有利于求体积,将锥体补成柱体,便于发现隐含的各种关系,将几何体侧面展开,可以解决最短距离问题。割与补是整体与局部的转化,折与展是空间与平面的对比。割与补、折与展既矛盾对立又辩证统一。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图形平移变形处理的训练。比如,根据需要添加辅助线或辅助平面,将立体直观图进行平面化处理,对复杂图形简单化,非标准图形标准化的变形处理等都要在平时教学中多讲解、多训练,确实帮助学生提高对图形处理的能力。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理性、本质、高度抽象与概括,是数学之精髓,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立体几何教学中主要突出空间问题平面化思想和类比思想等方法。空间问题平面化思想是处理立体几何中许多问题的基本思想。无论是位置关系的判断,还是角和距离的计算都贯穿这种思想。类比是从已经掌握的事物的相似属性,推测正在研究中的事物的其他属性,它以旧有认知为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这些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慢慢渗透、潜移默化,逐步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
参考文献:
张艳玲.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与立体几何教学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