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胡珍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模式呈现“填鸭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差强人意,为此,我们要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f 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我们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统一,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感情真挚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灵活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逼真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分析了人物的特点和形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台剧表演,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但成功地将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刘兄贪财慕势、冷酷自私,焦母暴戾专横,焦仲卿善良真诚,刘兰芝坚强勇敢、温婉柔情,对学生理解文章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同时,情境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对学生理解文本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多向思维
质疑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有利于由局部向全方位、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的转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引导质疑,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就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写提出问题: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文章主题上来,提高思维效率。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反问加深学生对难以解决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进行反问:烛之武在关键时刻为什么没有去见晋侯而是去见秦伯?学生顺着教师引导的思路回到课文阅读,从而得出郑国并没有得罪秦伯而是得罪了晋国的结论。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提出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优势,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和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时就敢于提出质疑,并要求教师回答,师生平等磋商,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解决疑惑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水平。
三、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质量
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导因素是建立在学生水平层次基础上的,我们在处理选修课和必修课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将其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陈情表》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首先将这节课中的重要语句和文言虚词以及通假字标注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背诵,然后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些巩固练习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透彻地理解文章。这种方式对于《陈情表》这节课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在学习《高祖本纪》这节课这种教学方式就显得不合适了,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所处层次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学生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总之,我们老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案,提出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高效、灵动、活泼的最佳境界,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文淼.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0(1).
[2]崇耀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才智,2010(23).
[3]何龙.关于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生态课堂的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3).
[4]朱卫.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沼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