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丹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化,也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单,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简单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43-01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课堂往往出现热闹纷繁的教学形式,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最初的喧闹过去之后,人们不禁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高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让学生享受简单学习的快乐,这才是高效的语文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简复杂的形式,注重课堂的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
一、简化教学内容,学会取舍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总是对教学内容不舍弃,总是想面面俱到,但往往涉及的内容过多,所以造成主次不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毕竟,学生的精力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取舍,简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文本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这篇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具有突出的特点,那么,要帮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内涵,就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重点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奥楚蔑洛夫在几次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不同表现,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讨论这几处语言有什么细节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这样的分析、讨论中,学生对文中人物精神扭曲的根本原因有了深刻的解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处文本,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本内涵,进入人物的灵魂深处。
课堂教学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文本的内部,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简单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本内容,体会其蕴含的深刻意蕴,获得独特的价值体验。
二、简约课堂提问,预约精彩
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提问,教师精准的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呈现一种能够以一个主问题引发学生一连串思维反应的简约提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这样既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这篇文章内容清晰,人物形象突出,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要想让学生抓住这篇小说的精髓,还要靠教师指导和引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設计了这样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在文中出现“大约”“的确”这样两个词语,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认识到这两个词语表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揭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又有他自身的原因,反映出当时人情的冷漠。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要追求精准,提出来的问题要能够解放学生思想,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发挥,主问题的设计化烦琐为简约,简约提问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核心问题用心思考,静心体会,让学生智慧碰撞,让课堂教学绽放别样的精彩。
三、简化教学环节,张扬个性
现在很多教师追求教学过程的花样百出,追求表面的热闹,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追求教学过程的简约化,做到化繁为简,目标就是将课堂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让学生在简单的学习过程中使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安排充分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哪个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同学们经过初步的阅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因此,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第一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就形成了几种见解,教师根据这几种意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深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表达,必要时提示帮助,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留白”。
在教学中,教师简化教学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这就是简化教学环节的魅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品味语文学科的真滋味。
总而言之,我们追求的简单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美。简约教学,减轻语文教学的负荷,让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品出语文教学的本色,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大道至简,简单教学,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陈华英.寻求语文的“本真”境界[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9).
[2]柯丽莉.平平淡淡才是真——浅谈简约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