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6-08-30 01:34苏优勒窦长武张占普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开颅手术

苏优勒,窦长武,张占普,白 杰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开颅手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苏优勒,窦长武,张占普,白 杰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 要】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01/ 2015-06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2.0%,对照组良好率5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复发率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8.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脑动脉瘤

0 引言

脑动脉瘤是因脑内血管异常而引起的脑动脉瘤样突起,以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最为常见,容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该病主要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多在劳累或激动时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有的患者会伴有意识障碍[1].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骤,容易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而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栓塞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逐渐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01/2015-06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或数字血管造影确诊,符合脑动脉瘤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6~77(平均59.3±5.5)岁,病变部位:前交通动脉处25例,后交通动脉处17例,其他情况8例;动脉瘤直径:0.5~2.7(平均1.6±0.1)cm;Hunt⁃Hess分级:Ⅲ级29例,Ⅳ级17例,V级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0~79(平均 60.1±5.8)岁,病变部位:前交通动脉处28例,后交通动脉处15例,其他情况7例;动脉瘤直径:0.6~2.5(平均1.5±0.3)cm;Hunt⁃Hess分级:Ⅲ级31例,Ⅳ级13例,V级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免疫系统疾病者.③重度心力衰竭者.④心源性休克患者.⑤有凝血障碍疾病者.⑥高血压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术前患者通过 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1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定瘤的位置、大小,全麻,选择额部、颞部开颅侧为入路,打开骨瓣,分离动脉瘤,以血流中断为标准夹闭动脉瘤颈部,确保血流不会流至瘤部,最后关闭颅脑,之后对病变部位电灼治疗,随即做好相应的止血处理工作.术后采用预防痉挛、感染、血栓等的药物对症治疗.

1.3.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全麻插管,利用Se1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造影,X光监视下把微导管置于患者动脉瘤内,然后填入并释放弹簧圈闭塞动脉瘤,术后压迫穿刺点,待无出血后及时加压包扎.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疗前疗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11oprotease,MMP⁃2)水平.

1.5疗效评价 显效:病灶消失,生活可自理,或虽存在神经系统损伤,但病情稳定;好转:有轻微的神经系统损伤,间接术后症状改善;无效: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严重神经系统损伤,不能恢复.采用G1asgow结局量表(G1asgow Outcome Sca1e,GOS)评价恢复效果.良好:GOS≥4分;较差:2分≤GOS≤3分;不良:1分.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50,n(%)]

2.2两组治疗后GO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2.0%,对照组良好率5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GOS评分情况比较 [n=50,n(%)]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复发率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8.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50,n(%)]

2.4两组治疗前后MMP-2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MP⁃2水平变化比较(n=50,±s,μ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MP⁃2水平变化比较(n=50,±s,μg/L)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3±9.9 19.8±7.1a对照组 54.5±9.2 35.3±8.9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经腰椎穿刺术可见脑脊液为血性,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3],容易导致神经系统病变,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4],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动脉瘤通常采用开颅手术,但术后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等并发症多,临床限制较大.此外,开颅手术创伤大,患者耐受性差,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5].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在DSA的支持下,将特殊的微导管系统经股动脉或导管缓慢插入,再将三维型微弹簧圈置入动脉瘤腔,利用微弹簧圈释放后的空间伸展性,在动脉瘤腔内形成一个篮筐,闭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6].术中置入的导管材料柔顺性好,能够较好的顺应血管形态,不会导致侧支血管闭塞,对脑血管干扰小,且对病灶周围的重要结构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有了很大的提高[7],较好的弥补了外科手术的缺陷.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栓塞术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且手术是在全麻的环境下进行,这要求技术人员和麻醉医生之间要密切配合,不能忽视手术过程中任何细小环节,严格肝素化,预防血栓的形成[8-9].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2.0%,对照组良好率5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复发率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8.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预后良好,特别是对高龄患者及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10].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MMP⁃2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具有降解血管壁基底膜的细胞外基质作用,可有效降解胶原及弹力纤维[11].研究[12]显示,脑动脉瘤壁的中膜和近内膜区胶原成分变得比较细小且不连续,排列紊乱,MMP⁃2出现过度表达,因此,MMP⁃2与胶原的降解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栓塞术可降低MMP⁃2水平,减少胶原的进一步破坏.

综上所述,介入栓塞术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材料不断完善和改进,逐渐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阙思伟.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27):3-4.

[2]简国庆.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63-64.

[3]谭芳欢,管学春.常规CTA与减影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9):109-112.

[4]陈杰强.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3,8(9):78-79.

[5]龙丰云,严 蓉,陈 弘,等.双管喉罩全麻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52-1353,1449.

[6]田 丰,何卓文,冯秀芬,等.复合全麻联用双管喉罩于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382-383.

[7]李东原,赵丛海,于伟东,等.开颅术中额窦开放处理方法的改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12):1089.

[8]马春晓,步星耀,周 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09-712.

[9]邓其峻,廖旭兴,钟伟健,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J].广东医学,2011,32(1):90-92.

[10]许奕聪,林运全,郑泽洲.介入栓塞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86-87.

[11]朱玉方,庞 琦,栾立明,等.颅内动脉瘤Ⅲ型胶原蛋白α1链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2):121-123.

·临床与转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6⁃42⁃03

收稿日期:2016-04-03;接受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苏优勒.主治医师.E⁃mai1:sy1201611@sina.com

猜你喜欢
开颅手术
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进展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
联合B型超声在锁孔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治疗
改良眼科医用粘贴膜在开颅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颞肌骨膜瓣缝合对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
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