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小学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实践策略研究

2016-08-17 22:39郭春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构建

郭春燕

摘 要: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德育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必要进行中小学特色德育模式创建的实践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建立特色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的系统框架,指导全省中小学充分挖掘学校自身优势,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德育模式,充分实现学校德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建一批特色品牌学校。

关键词:特色德育模式;构建;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7-006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针对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传统的德育工作已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流于形式,缺乏特色、专业化程度低,实效性差、德育理论研究由于缺乏现实的有力支撑而难以指导教育实践等问题,进行中小学特色德育模式创建的实践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核心理念

(一)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应体现德育发展的时代性

特色德育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学校资源特色,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结合国情、校情、班情,融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体现德育功能的主体性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呈现鲜明的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特色德育模式构建过程中,要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将德育的外在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三)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体现德育内容的生活性

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现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在构建特色德育模式的过程中,“德育要从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关照学生的整体生活;德育要在生活中进行,以生活世界为依托,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直观地面对道德问题,解决道德问题,体验道德生活;德育要回到生活,以生活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并创造有道德的可能生活,提升生活的意义和价值。”[3]

(四)特色德育模式构建体现德育方式的整体性

德育是由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共同组成的,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性的德育。三者缺一不可,要做到生活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如师生员工及各部门广泛参与进行全员德育;课上、课下进行全过程德育;用特色主题班会、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德育活动等德育方法进行全面性的德育;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培训,充分发挥家庭德育的作用等等。

二、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发掘与确立阶段策略

在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创建过程中,学校德育特色目标的确立是实施学校德育特色创建策略的逻辑起点,要选择并确定学校的德育特色,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的建立、历史变革、学校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经验、周边环境、家长素质、学生品德心理等着多方面进行优势资源诊断,发掘学校特色德育资源,提炼主题,确立特色目标。目标是否准确、科学与合理,是学校进行特色德育构建成败的关键。

(一)挖掘学校特色德育资源——优势诊断

德育资源是指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一切因素。它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学校德育资源、家庭德育资源、社会德育资源、国家德育资源、地方德育资源等。要寻找和开发学校上述德育特色资源,进行优势诊断,找出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确定学校德育特色德育发展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实践策略,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德育模式。

诊断的过程:

1提出设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学校未来发展设想和德育目标。

2调研需求。学生和教师都有其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调研问卷、交流座谈等方式,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求进行诊断,了解其内心真实的需要。

3分析问题。分析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德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发展需求的制约因素,学生品德和心理发展需求及制约因素,班主任专业发展实际情况等,为准确定位提供第一手材料。

4寻找优势。综合分析确定学校的优势所在,确定努力方向。

5论证可行性。通过调研需求分析,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多维度诊断,以及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特色德育资源,比较学校最初的发展设想,进行可行性方案的论证。

6形成规划。通过可行性方案的论证与调整,形成促进师生发展和学校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发展规划。

(二)提炼学校特色德育主题——准确定位

学校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是对学校特色德育主题的提炼。主题提炼是按照学校德育发展目标和方向,结合现有的德育优势资源,确定主题的过程。比如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北大荒精神教育”特色主题的提出。该中学从创立之初就以军垦文化作为学校精神层面的内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局直中學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理论支撑,更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由此形成了局直中学的办学理念:“进德修业、自信博学、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局直中学根据时代的要求把北大荒精神的内含实质进一步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学校的发展建设融进了军垦文化、知青文化、黑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学校先后提出做“有爱心,有进取心,有责任心,有自信心”的局直中学人,并逐渐提炼出“和谐共处,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永立潮头的进取精神”。并将这四种精神定为《北大荒精神教育》特色德育主题。局直中学在新形势下,结合自身的“军垦文化教育”的经验优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提炼出“北大荒精神教育”德育主题,成为局直中学的特色德育品牌。

三、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组织实施阶段策略

组织实施阶段是学校特色德育的创建过程,在挖掘学校特色德育资源优势、提炼学校特色德育主题后,围绕特色德育主题来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创建活动。组织实施阶段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特色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要注重德育的生活性、主体性、创造性、开放性、体验性,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一)围绕主题,制定特色德育实施方案

特色德育方案的制定,必须围绕特色主题来进行,统筹学校多方优势资源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在制定特色方案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4]49,尊重学校的客观实际,尊重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实际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围绕主题来设计相应的特色活动。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以人文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的全过程,体现“核心教育理念”。

(二)骨干引领,开展特色德育队伍建设

特色德育的创建过程能否顺利有效的实施,人的因素是关键。“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主要由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组成。”[4]52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道德成长的主要关怀者和引领者,更是学校特色创建的践行者。因此,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倾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求真务实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以利于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1校本专题培训。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学校领导进行方案解读,方法引领,让教师了解特色创建的目标、内容、途径等。

2专家课题指导。学校外聘课题组专家,对实验教师给予更进一步的专业指导,让教师从理论层面到实践操作都有切实的提高。

3网络课题培训。组织实验校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交流互动。分享成功的经验,提出遇到困难,大家合力攻关,实现实验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4省内集中培训。三年来,举办了多次大型培训活动,先后邀请多名专家讲学,借助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提高实验研究专业引领水平。

5国家集中培训。从2011—2015年,每年选派实验校校长、课题负责人及骨干班主任教师参加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组织的国培项目,整体提升了实验校骨干力量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在课题的实验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三维互动”,营造特色德育环境

“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德育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形成。“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4]50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依托,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德育特色的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方环境的积极作用,实行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参互管,互帮互促,功能互补,通过“三维互动”创造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形成德育合力。

1学校环境。围绕德育特色主题来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如教室、走廊墙壁、宣传橱窗等的设计都要围绕德育特色主题及内容;悬挂校风、校训、办学宗旨等;将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园林建筑都赋予特色文化内涵。如绥棱农场学校墙体文化建设就具有鲜明的特色。学校在围墙上、护栏上、阳台上设置了“成语长廓”“成语画廓”“成语故事苑”“成语多棱镜”和“成语广场”,让学生目之所及,都能和成语对话,从而喜爱成语,亲近成语,习得成语,有着良好的祖国传统文化底蕴。各班利用教室墙体,布置“成语串串香”板块,以达到时时、处处、人人都和成语近距离接触,用物质渲染来刺激学习成语的神经,进入成语学习的廣阔天地,形成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

2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创建特色德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指导家长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努力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指导家长增强与学校的沟通能力,形成教育合力。比如牡丹江光华小学,是国家家校研究基地,通过学校的引领和带动,家长委员会自愿组建家长社团(义工团),社团里不仅有家长,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社会机构,给予学校无偿帮助,还成立了安全防护义工团、特长培养义工团、督导管理义工团等。特长培养义工团,利用家长的优势,免费给孩子上外语课、乐器课、手工课等,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家长带领孩子到农村、军队进行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到困难孩子家庭送温暖,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了家庭德育资源,效果显著。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教育是学生成长的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在社区开展与学校德育特色内容相关的文化活动,对学校特色德育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如牡丹江人民小学在其所属的市政社区,设立社区实践岗位,如计生卫生、民政服务、公安户籍、指纹认证、劳动保障、医疗保险等,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小队,学生都可以在业余时间在这些岗位上实践,形成“我的社区我做主”的良好风气。社区建立道德大讲堂,学校定期派教师或外请专家对社区的家长进行培训,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行为;社区建立图书馆并对人民小学完全开放,实现了社团的建设和学校特色德育、班级特色建设相结合。

(四)知行合一,创造系列特色德育活动项目

陶行知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5]同样,道德品质的形成与能力获得,不能单纯传授知识,还需要德育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刻体验,反思感悟,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如哈尔滨第十四中学在“润泽心灵,美育美德”特色德育创建过程中,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德育活动:活动一:国旗下学论语活动;活动二:诵读精典大赛活动;活动三:特色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四:孝敬父母感恩活动;活动五:成人礼教育活动;活动六: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七: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活动八:共青团义务服务队活动;活动九:资助贫困学生、为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所有的特色活动都是围绕“润泽心灵,美育美德”这一特色主题开展的,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逐步培养美好心灵、高尚的品德。

中小学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实践策略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黑龙江省中小学面临的德育难题,拓展了德育功能,提高了全省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挖掘了学校自身优势,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提升学校内涵品质,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学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德育,2010,(8).

[2]林宁.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3]李菲.我国德育理念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5).

[4]陈子春,张翼.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5]令狐波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交际,2010,(11).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构建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