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构建

2016-08-17 22:33郭丰李松林吕德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

郭丰 李松林 吕德生

摘 要: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具有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和创新与应用相结合的特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通过强化科研指导的主线作用,并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大的硬件资源设施,采取基于层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有效提高项目质量并保证项目结题率,运用优质项目延伸管理策略进一步挖掘项目潜在价值完善平台体系的整体构建。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7-0016-03

2006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指出“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 因此,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職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作为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进一步充分强调了要落实“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纲要》和《质量工程》的要求,提升大学生向创新人才转化的能力,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一直积极地探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年即已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工作,并于2013年发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旨在使本科生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整体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的总体要求。本文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的实际经验,研究如何构建适合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

一、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特征研究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后,知识不断快速更新,新技术、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现有课堂教学内容由于受课程体系、讲授学时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将最新的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这些弊端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刘志修等[1]通过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发现“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多停留于理论方面,科技性、创新性、实践性不足”。因此,训练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逐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持之以恒进行实施解决的能力”[2]上。为了使训练计划更具专业性,应该进一步挖掘不同专业训练计划的特征。

1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陈月华等[3]认为,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的是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刘光勇[4]等认为,其实践课程体系还处于发展初期,尚不完善。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将设计和制作数字媒体交互产品作为项目立项条件和结题指标,其中产品界面需要进行艺术设计而产品交互需要技术设计。若片面重视艺术而弱化技术,则设计往往难以转换成产品;若片面重视技术和弱化艺术,则产品往往停留在原型阶段。因此,在组织项目组成员时至少需要两类学生,即艺术能力较强的设计人才和技术能力较强的制作人才。同时,项目执行过程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艺术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不断要求学生进行艺术积累和技术更新。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正确的理念能够引导积极的实践。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需要指导教师和项目组成员能够敏锐把握时代气息,具备预测数字媒体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从而强化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价值。这不仅需要学生本身眼界开阔,也需要指导教师正确引导。因此,为了避免学生理念出现混淆,指导教师具备公共语境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将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转化成数字媒体产品。若仅有理念而无法实践,则创意无法变成现实;若仅有实践而没有理念,则产品无法体现价值。

3创新与应用相结合

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的核心就是创新性。王琼等[5]在研究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的过程中认为,目前本科生创新精神不足,“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导向,以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数字媒体产品的创新性尤为重要,因此项目本身需要创新性作为支撑。但还要重视的是,创新性的产品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否则制作出来的产品就没有实际的意义,微信的快速发展,其本身就是产品创新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最好案例。因此,训练计划项目的应用性是需要创新性加以承载的,应用性应该成为评价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指标。

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这一概念,13次提到“创业”的概念,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思路。因此,国家宏观层面支持创新创业,迫切需要以大学生为主的新生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中加入到国家事业中。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以“创客”为核心概念开展实践活动。例如,“互联网+”概念既可以很好地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点,又方便大学生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发布到社会中。因此,应鼓励大学生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各类创新性数字媒体实践成果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二、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的建设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平台应秉持“一体两翼”原则建立: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一体,以课程体系改革和科研方向引导为两翼。项目组成员将实验教学中心作为训练基地,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和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完成训练计划项目。

1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

课程体系改革是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其中,课程体系是开展训练计划项目的基础,正确和适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启发和引导项目组成员完成项目的保障。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项目应该依托课程,并延伸和综合课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包含理论课程体系和技术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应尽量体现实践性,技术课程体系则更应该体现适用性,同时鼓励项目组成员利用已学的知识研究未学但有用的知识。例如,《基于Java的Web点餐管理系统》《政务信息中心的个性化推荐移动平台》和《大学生通识教育网站建设》等项目是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其所用的技术主要以Java为主。再如《基于增强现实的家具定制系统》《基于Unity3D的儿童博物馆互动陈展平台设计》和《基于数据头盔的沉浸式虚拟驾驶系统》等项目是在虚拟现实系统课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其所用的技术主要以Unity3D为主。

同时,课程体系在安排拓扑关系和教学时长时应尽量体现基于项目学习的思想,不仅在课堂上通过某种形式的训练完成小微型项目或课题,还应尽量做好课程之间的贯穿衔接,使课程对训练计划项目的深化和完善起到衔接作用。不仅如此,授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跟踪学生项目进展情况,增加答疑和指导环节的课时,甚至可以引入MOOC[6]和SPOC[7]教学模式。其他经验表明,为了保证训练计划项目顺利执行,还可以开展专门的创新研修课程,讲解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科研方向指导为主线

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讲,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意识,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8]。因此,适当利用指导教师科研成果开展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等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组成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研指导包括教师指导和学长指导两种形式。教师的科研往往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创新性,所以训练计划项目与之结合后会使自身创新价值得到提升。但事实经验表明,教师不宜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完全交给项目组学生,而应该将现有科研课题剥离分块,将适合本科生做的部分指定给项目组为宜。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应鼓励研究生或高年级学长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恰当地利用人才培养中的师承效应、共生效应,对提高学生团队创新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望奎皮影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法研究》《唐山皮影的数字化保护与呈现设计研究》等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方向”的子课题。再如《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装配系统》《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雕刻系统》等项目是“手势识别关键技术研究方向”的子课题。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将适当难度的子课题作为训练计划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支撑

为了保证训练计划项目正常开展,需要提供强大和统一的实践教学中心作为平台环境,它是训练计划项目正常开展的支撑。实验教学中心还需要提供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是实验指导教师,因此不能忽略指导教师的培养,要使实验指导教师具有共同的学术和实践语境。硬件资源是指训练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场地、设备和设施等。

一般来讲,特定专业的训练计划项目可由所在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将优势条件加以整合,实现环境和资源效率最大化。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数字媒体专业开展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实践过程中承担着训练项目的一般指导工作,而特殊指导工作则应该由专业的指导教师完成。通过集中管理将分散的项目组统一在公共环境中,有利于强化不同项目之间的竞争性。通过完整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将资源整合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9]。如《基于增强现实医用眼镜的创业训练》《Web Store云站平台》和《体感感应控制手套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即是依托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环境和平台开展的训练计划项目。

三、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策略项目组学生开展项目时,经常出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导致项目进展滞后、延期甚至无法完成的现象。为避免由于项目执行期间疏于管理而出现上述情况,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采用两种管理策略。

1基于层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来源于产品管理领域,是指管理产品从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现的是一种项目管理理念,因此,数字媒体专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借鉴其思想,进行基于层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据此评定项目结题成绩。该管理策略将管理分为两个层次:全局管理层次和局部管理层次。

全局管理层次是指所有训练计划项目的集中统一管理,包括:申报管理、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预结题检查和项目结题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管理特点和管理目标如下表所示。因此,项目的全局管理评价所得成绩可参照公式(1)计算。

全局管理层次说明表

序号标示符号阶段名称工作要点1g1申报管理动员学生参与立项,明确立项基本要求2g2项目立项检查选题是否规范,确认项目能否执行3g3中期检查监督项目执行过程,解决关键技术问题4g4预结题检查确认项目参加结题,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5g5项目结题确认项目能否结题,提炼项目应用价值G=∑5i=1giαi

其中:gi的含义参考上表,αi表示不同阶段的成绩权重。

局部管理层次是由项目指导教师对项目组进行单独指导的环节,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项目组成员执行表现评定。一般来讲,指导教师可以以周为单位对项目组成员的知识积累、勤奋程度和执行效果进行阶段性检验,并在最终阶段给出主观评价。因此,局部管理层次管理的成绩可参照公式(2)计算。

其中:lj表示第j周的阶段性检验成绩,βj表示对应周的成绩权重,n表示项目执行周数,T表示指导教师主观评价。相关经验表明,重视局部管理层次可以有效提高训练计划项目整体质量和结题率。

最后,若全局管理层次成绩占总成绩比重的70%,局部管理层次成绩占总成绩比重的30%,则项目最终的成绩(S)的评定可参照公式(3)计算。

其中:G和L的含义参考公式(1)和(2)。

2优质项目延伸管理策略

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后,根据各项目成绩的评定结果可以做出一定的排序,用来衡量项目执行的优劣程度。但本次训练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结束不应该代表项目的结束,还应该继续挖掘和延伸项目的其他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组的创新能力。因此,基于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应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可否在下一次创新创业项目中继续申报,进一步完善项目?(2)可否在完善后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创新竞赛?(3)可否衍生专利或论文?(4)可否通过校企结合转化为创投项目?

实践经验表明,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2014年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延伸申报率为30%,参加各类创新竞赛的比例达50%,转换专利数量2个、校企结合待转换为创投项目1项。通过学分认定等其他措施,实现了平均每个学生至少主持或参加1项训练计划项目的目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在项目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突出课程体系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引入教师科研方向提高项目的创新性,通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有力的资源条件保障。同时,要重视项目评价体系,利用基于層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优质项目延伸管理策略的实施,对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修,刘雨.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3):57—61.

[2]黄复深,刘志军,曹迎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71—72,115.

[3]陈月华,郭丰.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艺术教育,2010,(7):44—45.

[4]刘光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技术,2014,(4):46—51.

[5]王琼,盛琼,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99—101.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7]张永林,肖凤翔.SPOC:MOOC与校园课程的深度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14—18.

[8]杨沛林,杨国会.论农业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34—136.

[9]郭丰,李松林.高校数字媒体专业虚拟现实课程体系建设构想[J].现代教育技术,2012,(4):93—96.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
浅谈高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的构建
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浅议
网络思政教育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