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
[摘要]目前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分级教学的实施背景、理论依据、操作方法,以及其取得的成绩。与此同时,文章作者也针对目前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解决思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教学管理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211-02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连续扩招,大学录取率迅速上升,2008年录取率为57%,到2011年则超过72%,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模式,但也带来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学生素质差别明显,其表现之一是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巨大。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7月印发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这一阐述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向和保障。
至此,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为政策性的要求。全国各高校或早或晚,或主动或被动地以各种形式展开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但其实分级教学不是全新的理念,古今中外早就有之。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以下两种:
国内,分级教学历史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哲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其中《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育的专著,对分级教学思想进行过明确阐述。其中“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指教人若不能针对不同个体因材施教,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凌节而施”指的就是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教学;而孔子更是因材施教的智者,他对子路、颜渊等弟子进行不同方法的教诲,使其各有所成,成为一代尊师的典范。
国外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种二语习得监控模式。在应用语言学领域,这个模式有极重要的地位,它由五个相互关联的假设组成:习得/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在“输入假设”中他提出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的概念,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的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著名的“i+1”理论。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成为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当然这只是分级教学中最广为人知的理论基础,其他各家之说也是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根据这些理论,我国高校近几年全面开展了英语教学的分级授课。
目前,我国各高校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分级与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直接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分级;第二种是入学后,对学生进行统一测试,然后按结果进行分级;还有一种是采取考试和学生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级。有些学校是一考定级。还有部分学校采取流动制:首次分级后,每个学期为一级,期末成绩决定学生是否升入上一级或者留在本级内,或者降为下一级。许多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与其他相关教学设施进行ABC三级教学,亦有部分院校采取了AB两级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后,教学设计可以在教学目标性、多样性、灵活性、可学性及衔接性上做出突破。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从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实行改革。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且能够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由于A级学生英语基本功比较不错,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可以以课本为基础,补充不同题材的文章来提高其阅读能力,强化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注重篇章和结构的分析,增强学生通过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课外阅读内容,安排写作任务,实现输入到输出的目标。同时,A级的学生还应注重文化的输入,培养“跨文化意识”。B级及以下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也差,学习习惯不好。在这个级别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的心理、情感、兴趣,都需要特别的关注。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行赏识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实用性,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即可。
但是因为分级教学也是一项新的改革,故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种种不足。其中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并亟需解决。
首先,分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值得思考。
没有科学的分级与合理的分班,就无法保证分级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各个院校采取的分级方法大都存在争议。在分级标准上,高考入学考试成绩应当是学生真实水平的最好体现,参考高考成绩似乎非常公平。然而目前高考并非全国统一,难度不同,如何相互参照成为难题。鉴于前者的问题,一些高校采用入学分级测试的方法看似为比较公平的做法。但是如何确保各院校自己的分级考试试题的信度却引发新的不同看法。在分级层次上各院校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分为ABCD四级,有些则是AB两级。各校采用各自的分级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大致都源于大外师资的配备情况,教学设施资源,各校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情况。而且许多院校本身对于大学英语到底应该分成几个级别的教学认识也是不尽相同。另外,对于各个级别学生的数量之比也是见仁见智,基本上是处于无序状态,未曾听说有院校或者部门进行过严格而科学的定量分析。
其次,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分级仍然无章可循。
既然是分级教学,那么在教学内容、进度、方法模式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分级。但这却是最难实现的部分。理论上,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要根据各级的水平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多样的、灵活的,并且是可持续性的内容、进度以及方法,并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然而,所谓的“i+1”模式只是一种理论,因为前面的分级合理性存在问题,故我们的分级教学中的“i”不是一个定值,根本不存在相对固定的、与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另外,“i+1”中的“1”该有多高也仅仅是一种理念而已,同样没有定量。故在目前的模式下,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在这些问题上基本无法有所突破性的作为。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教材的固定与教学大纲的制约,并考虑到各个院校对于教师的教学与考核规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仅仅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少量的删减或者补充而已,教师个人并不具有选择或者突破教材约束或者大纲规定的权限。其次,教学进度也是一大制约因素。作为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历来备受学校领导与学生的关注。一个教学阶段内需要完成的进度是固定的,超量或者落后都是不为考核机构或者学生认可的。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理论上A班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和教学内容要实现有机结合,教学应该是多样性的,注重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学生英语能力出现每况愈下的局面。故此,近几年的A班的英语基础水平也是逐步下降,与分级教学初现时已经有了相当的差距。而在失去中学英语教学提高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变,其实是水中求月。
分级教学实现之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似乎未做好充分准备。
分级之后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产生了明显的不同。A级的教学对于教师的学术修养、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求要远高于B或者C级。但是与此同时,最低级别的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扩招后的学生基础严重低下,以及带来的厌学和与此相关的课堂管理问题。教师管理与考核机构似乎未曾考虑到由此带来的教师考核中的差异。因而,公共外语的派课是一个让教师需要协商的头疼过程。
学生考核与管理部门同样也是无法让各方都满意。分级教学然后采取分级考试的话,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常常出现大批低级别的学生成绩高于高级别的学生成绩。不同级别的考试成绩如何实现在各个级别中有效公平衔接计算是存在严重争议的。如果实行统一考试,高级别的学生的优势如何体现又成为新的难题。学生考核涉及学生的切实利益,譬如奖学金发放、荣誉称号评定等,需要认真且有效地考核。
分级教学后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
低级别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当一大批具有此类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时,社会趋同效应就会发挥其负面的影响,从众心理导致其难以有积极向上的愿望,长此以往,低级别的教学可能出现严重的偏差,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问题。低级别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加强情感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注重赏识教育,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其实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刚刚处于起始阶段,各个高校管理机构与诸位公共外语教师仍然在进行探索。分级教学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并非任何一个个体力量所能实现的。在目前,要想让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这些问题与困难都是我们教育单位和各个从业的教育人员所需要关注并努力加以解决的。这个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要求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教育人员(小学,中学,高校)协调合作,将教育目标、内容、材料逐步分级、细化,才能够实现。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数据分析方法途径的出现,将使这一在过去看似困难重重的目标实现科学的量化操作,从而避免目前阶段还普遍存在的主观化倾向,实现教育中的公平原则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02.
[2]郝玉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3]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01):54.
[4]李道顺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利弊探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02):21.
[5]沈海萍,王春楠.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存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6]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