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摘 要:分层教学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学习能力,实验前,先对学生进行前期调查,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科学素养,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
1 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衔接不够,重复的教学内容太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也没有较大的改善。导致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上却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授课对象存在着专业差异、普高生和职高生的差异、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特别是教学对象是大一的学生,灌输式教育的教学方法早已成为习惯,对大学的教学方法一时还无法适应;高职院校正如火如荼的幵展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已形成改革意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前提准备
2.1 了解差异
分层教学实验前,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单元测试的分析以及期中考试的信息反馈等,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一下所教授的学生以前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有多少学生虽然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对计算机多少有些了解。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可将整个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教学实施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公开分层名单,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为自信。
2.2 确定目标
分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大纲为准绳,结合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基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基本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A层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即能掌握学习内容,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解答C层、B层同学遇到的难点,与C层同学结成学习伙伴。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C逐步解体,B、A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3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3.1 分层备课
在备课时,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个教案,可以采用复式备课的方式,分层次设计教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课时都应该制定发展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基础性目标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精神,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完成拓展任务;B层学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地应用于实践操作,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尽量使学生吃得饱,学生有事可做。关键是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各自想学到什么。
3.2 分层上课
教师在分层施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优势和不同需要,对A层学生采用“重能力,大容量”的教学方法,B层学生采用“重方法,多激励”的教学方法,C层学生采用“重基础,拉着走”的教学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取得应有的进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实现目标的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统一。
在做课堂练习时,不能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个尺度,而應难易结合,层次分明,使每个学生都只需“跳一跳”,便能“够得着”。
3.3 分层作业
根据学生的层次目标,精心设计练习题,既非轻而易举又非高不可攀。设计的问题同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尽量使问题有一定的梯度,以求照顾大多数。这样,既换起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每次的练习设计我们都遵循“由浅入深,能者多劳“的原则,兼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都能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之中。为了维持学生分层的隐性,我们采用“作业自助餐”的形式,鼓励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
3.4 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A层学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B层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计算机提高性辅导;对C层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实行分层辅导后,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精神。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5 分层考核
课后检测的层次性要有所倾向,检测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测验内容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第一层基础测试,着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适合C层学生;第二层综合测试,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为目标,适合B层学生;第三层拓展测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合A层学生。在选择上,第一层为必做类,第二层为中等水平以上学生必做,学有困难学生选做类,第三层为选做类,鼓励优等生完成,中等水平学生选做。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一直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4 小结
分层教学要培养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学生,必须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形式。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讲究标准,注重整齐划一,教育是生态农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心理不同,智力差异,能力高低,分别要求,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得到全面丰收。分层次教学基于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三个相信,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与价值的利用将给教育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洋.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韩欣洲.试析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
[3]周雪梅,郜颖.对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2).
[4]李雪花.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