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的实践

2016-07-26 03:22张湛美刘玉琳唐方芳宋秋月鞠春兰李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呼吸科病房重庆401122
系统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品管圈

张湛美,刘玉琳,唐方芳,宋秋月,鞠春兰,李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呼吸科病房,重庆 401122



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的实践

张湛美,刘玉琳,唐方芳,宋秋月,鞠春兰,李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呼吸科病房,重庆401122

[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的效果观察。方法由7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我科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1月9日,我科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共计1480份,发生溶血150份,溶血率为10.14%;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月9日我科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共计842份,发生溶血44份。溶血率为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血;溶血;血液标本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主要是采取相近或相同的具有互补性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自发性组织的一个活动团队,并通过集思广益、通力协作,运用科学的统计学软件、工具和品管手法,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在临床医学中,合格的血液标本是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疾病诊断的及时性的关键性条件,但是研究者发现在采集血液中血液标本极易出现溶血现象,这将研究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并严重影响疾病的准确、及时诊断。护理人员作为血液标本的采集者,提升其操作技能对于降低血液标本溶血率具有重要意义。本院自2014年开始,在儿科中成立“呼啦圈”品管圈活动,以“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利用QCC质量改进工具明显降低了血液标本溶血率,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结论报道如下。

1 方法

1.1成立品管圈

本研究将选取本院儿科7名护理人员为品管圈研究人员,研究前成立QCC小组病区护士长1人、护士6人组成QCC小组,举行圈会议,定圈名为“呼啦圈”并设计圈徽[1]。

1.2选定主题

研究前,所有QCC小组成员参与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综合日常工作情况,从解决问题的4个维度(即:圈能力、可行性、重要性、时效性)进行评价,本期

1.3制度活动计划

根据5W1H原则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定本期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 年3月。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为第一阶段,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与对策。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为第二阶段,全面实施、改善对策。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为第三阶段,确认效果,对策标准化,总结资料,对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质量改善提供依据[2-3]。1.4.1现况把握 我科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我科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数/我科同期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数)×100%。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制定详细的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的溶血原因分析表格,我科于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1月9日进行了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观察到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共计1480份,发生溶血150份。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现况值为10.14%。在此基础上运用柏拉图分析发现,低年资护士穿刺不顺利在血管周围探寻、血液注入试管时血液未沿管壁、采血量不足和未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及患儿疾病原因。

1.4.2分析数据 静脉血标本溶血率是护理部及检验科对科室的质量管理考核指标,主题明确后,按分工开始工作,经对溶血标本进行分析、统计,绘制出2014年10 月1日至2014年11月9日我科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影响因素柏拉图(图1)。根据80/20原理,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为:低年资护士穿刺不顺利在血管周围探寻、血液注入试管时血液未沿管壁、采血量不足、未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4]。

图1 实施前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原因柏拉图

1.5设定目标值

经过QCC小组集体讨论决定,根据预期目标所设定的基本原则,设定本研究的目标:在经过6个月的QCC活动,将住院患儿静脉血溶血率降低5%左右,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研究成果。经圈成员投票推算,成员能力为80%,依据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得出本次圈活动的目标值为5.2%。

1.6要因分析

对于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标本的溶血率发生情况,从诸多因素中整理分析导致血液样本溶血的原因。经过QCC小组成员讨论,排除部分主客观因素,本科室患儿静脉血样本溶血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年轻护士穿刺不顺利在血管周围探寻,穿刺能力有待提高,提高穿刺成功率;②对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的正确方法培训不足;③静脉采血量不足,护士对各种静脉血标本采血量不熟悉。

1.7拟定对策及计划实施

所有研究人员针对查找的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以此拟定出详细的解决策略,并针对研究的圈能力、方案可行性、针对性、可持续性等指标评价,选定对策为:规范采血细节,加强采血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穿刺技术有待提高及时反馈再培训、统一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5]。

1.7.1加强对护士的采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高年资护士带低年资护士分步骤演示,组织护士相互交流各自心得体会,高年资护士介绍操作经验。护理技能组对静脉血标本采集方法做好培训;操作步骤制定静脉血标本采集法的标准流程,实行一对对一对一老师帮传带;做到采血前充分评估血管,进针快、稳、准,一旦发生血肿,需另择血管再行穿刺并每天反馈采血结果,及时反馈到本人并重点进行培训与考核

1.7.2规范采血细节 护理技能组长对全科针对采血具体操作步骤进行培训。在采血时要选择弹性好、较粗、血管直及有把握的血管进行穿刺,如股静脉、颈静脉,年长儿可选择肘正中静脉,找好血管后取下压脉带,消毒待干后再扎压脉带进行穿刺,一旦穿刺成功后应立即取下压脉带;采血成功后要第一时间排尽空气与泡沫,沿管壁轻轻将血液注入采血管内[6]。

1.7.3培训护士常见静脉血标本采血量与检验科联系将我科常见静脉血标本所需采血量并整理打印后装订成册便于查阅[7]。在信息科合作在静脉血标签上自动生成该静脉血所需采血量,并提醒采血者。

1.7.4使用合格的一次行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与设备科联系,采血时不宜选择针头过细的采血针或者吸引力、负压过大的特质真空采血管;强调使用真空采血针斜插入试管时血液沿管壁注入。

上述对策实施前由医院护理组组长、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护理人员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8],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在对策实施时,人人掌握相应对策并在静脉采血这一护理操作中得到切实落实。

1.8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的观察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评估指标数据采用标准差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检验,采用P<0.05表示组间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有形结果比较情况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笔者采用整群抽样法进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科室实施品管圈后患儿静脉血标本的溶血率发生情况,详见表1。

表1  改善前、后静脉血标本溶血率比较

2.2无形成果比较情况

本次活动中参与研究的所有护理人员精诚协作,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及集体荣誉感,取得了良好的无形结果。通过采用QCC手法对六项指标进行评估 (每项1~5分),最后计算总分及平均分,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分析。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检验在医生诊疗决策所需信息的60~70%。2003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了《ISO/IEC15189》,主要以加强各类标本的质量管理为核心内容。一张合格的检验报告的前提是一份合格的检验标本,护理人员合格静脉采血技术是合格静脉血标本的前提。

本院于2013年开始引入品管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研究中选取本院儿科7名护理人员为圈员,以“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在本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检验科、设备科的合作和支持,让圈员们感受到团队协助精神在活动中的重要性[9]。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本科室患儿静脉血标本的溶血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培训、采血工具改进、采血方法的规范,我科住院患儿的静脉血标本溶血率明显下降,由实施前的10.14%下降至实施后的5.22%,实施前后溶血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在本次研究活动中,不仅提升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操作能力,促使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均有了显著提升,从而有助于提高本科室的临床护理质量[10]。此外,在本次实施品管圈研究中,尝试性采用的最新的多媒体平台资源,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流、讨论,此项创新方式得到圈员的普遍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研究效率,使圈员们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建立起人人参与护理管理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贡浩凌.应用品管圈较低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5-17.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139.

[3]张国幸.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59-162.

[4]王惠琴.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来回于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消耗[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2-15.

[5]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52-54.

[6]梁燕.品管圈在护士采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4.

[7]刘婷婷,张艺.运用品管圈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9-11.

[8]徐建鸣,蔡贤黎,姚礼庆,等.应用品管圈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

[9]姚荣芳,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血压化验项目漏检率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11):226

[10]姚孝明,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235,243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16)01-0001-03

[作者简介]张湛美(1985.11-),女,汉族,重庆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儿科临床护理,邮箱:3719654@qq.com。

[基金项目]2013-201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临床护理),编号:国卫办医涵[2013]554号活动主题最终选定为“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溶血率”。

收稿日期:(2015-12-15)

The effect of QCC in reducing the hemolysis rate of venous blood sampl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ZHANG Zhanmei,LIU Yuling,TANG Fangfang,SONG Qiuyue,JU Chunlan,Li P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ty,Chongqing,40112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CC in reducing the hemolysis rate of venous blood sampl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Methods Seven persons formed a group of QCC,we followed the activity step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hemolysis rate of venous blood sampl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and to tak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Results Before carrying out the QCC activityin our department on 2014 October 1 to 11 September,our department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a total of 1480 and hemolysis 150.The hemolysis rate was 10.14%;QCCon 2014 December1 to 2015 January 9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a total of 842,hemolysis 44.The hemolysis rate was 5.2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The activity of QCC could reduce the hemolysis rate of venous blood sampl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cross departments

[Key words]QCC;veinal blood;hemolysis;Blood samples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品管圈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