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要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加强教育,通过大学精神塑造灵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通过校园物质建设彰显文化感召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四位一体;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根本指针和核心内容,对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高校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的时代要求与发展趋势,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显得尤为重要。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是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
高校历来都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现“西化”图谋的重点领域,是多元文化传播、碰撞、交锋的主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影视作品、报纸杂志、互联网络等载体输出文化产品,公开或隐蔽地向我国大学生推销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理想追求和生活方式等。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对欧美科技大片、日韩肥皂剧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国产励志片的兴趣。可见,西方意识和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大学生,致使部分大学生越来越崇拜和信奉西方国家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却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这是及其危险的事。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警惕和防范西方意识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是应对大学生精神信仰问题的现实诉求
当前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这些变化致使大学生精神信仰面临着新挑战。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不坚定、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他们不信马列信鬼神, 热衷于宗教信仰、星座预测;他们崇拜生命、崇拜金钱,日趋功利化;他们心理空虚、困惑,无所适从,承受能力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与个人成才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高校校园文化之中,有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精神信仰缺失问题,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3、是应对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挑战的时代要求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困难和阻碍。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致使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错综复杂,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使部分大学生迷失方向,陷入困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素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高校校园文化之中,有助于应对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挑战, 塑造优秀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四位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重视教育效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之中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达到塑造人的作用,教育是关键。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让大学生乐意听、听进去、学以致用,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辅助作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暑期 “三下乡”、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组织大学生深入边远、贫困地区体验生活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大学生主动把所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变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灵魂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大学精神建设中
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大学精神文化反映了一所大学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体现着大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第一,要以校训为核心,加强文化特色建设。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历史背景、理念与精神追求等,制定内涵深厚、具有历史感、能鼓舞人的校训。第二,要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三风”建设。注重学校文化传承,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严谨精神的优良校风;加强培训和管理,努力培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良好教风;勤奋创新,努力培养诚实守信、奋发学习、知荣知耻的优良学风。第三,重视校规等制度的管理育人效果。制度或规定是学校的行政、教学、科研管理等的调控杠杆,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 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有助于和谐、公平、民主、正义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3、扩大文化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就是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信仰、道德价值、创新能力等人文素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第一,以社团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学术、文艺、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的参与度。第二,以特殊日子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第三,以文化产品为载体宣传先进文化。可以通过经典、优秀的书籍、影片、自创文化产品如微文化、宿舍文化等文化产品教育、感染和熏陶广大师生。总之,多样的校园活动可以避免理论学习的抽象和枯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中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达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魅力和生命力的目的。
4、突出文化感染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
对大学生而言,校园文化环境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和手段都不能替代的。首先,要重视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好建筑风格、人文景观等的命名,为师生营造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寄托了师生理想与追求的现代化校园环境,净化师生心灵和情感。其次,加强宣传,打造舆论强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黑板报、展板、广播、报刊、标示牌等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后,还要重视网上思想文化的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阵地建设,打造既有思想性又具服务性、既有知识性又具趣味性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 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97.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