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微课促进教学模式变革*
——论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李 靖
摘 要:近几年,在中小学教师中兴起的微课引发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前行的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影响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会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变化呢?笔者从微课的起源谈起,阐述了微课引起的教育变化,提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微课;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近年来,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微课制作的大军之中。那么,微课是什么?它会给我们的传统课堂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成了萦绕在许多一线教师心中不解的难题。
1.微课
我们认为微课应该是:内容上“小”,一个知识点一个观点即可;时间上“短”,5~10分钟为宜;教学设计上“精”,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过程上“全”,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分钟,但是包含了导入、讲解、师生交互、启发思考、活动练习等环节;制作方法上“多”,除了屏幕录制以外还可以采用拍摄等多种方法。有学者将微课总结4个字——“短小精悍”,这足以看到微课蕴含的内在力量。
2.微课
微课其实是一种漂洋过海的草根资源。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先提出了“微课程”这个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因微课而声名远扬的“可汗学院”。在微课传入国内以后,一批基础教育工作者,尝试制作微课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微课的形式、内容,拓展了涉及范围。
微课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前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实践、重应用”的学科,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1.教师的参与更主动
教育变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而微课促进的教育变革与以往课程改革不同,它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自发形成的。教学需求促使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课。教师对于微课的接受是主动积极的,不是被迫无奈的。教师的这一态度是教育变革成功的基础。而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又推动了教学的变化。因此,这种教育变革是一场潜移默化的“温柔”变化。
2.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微课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从制作微课起,到使用微课止都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优化教学设计,为学习者创建与微课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景。
在这样的情景下,“主体—主导”的观念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学习是学生内在的自我建构,学习的效果也是由学生体现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从绝对的中心和权威里走了出来,成了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
3.使学生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侧重问题的分析,技术的应用和思想的创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当在典型任务的完成中进行。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扫清知识技能上的障碍,降低了任务完成的难度,增强了学习者的信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即使学生在任务完成中遇到技术困难,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
4.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一位学习者学习能力不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和纠错更具有针对性。那么,如何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讲是一个难题,因为一节课既要讲练又要创新,所以时间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讲是十分宝贵的。为了给学生学习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我们的讲授内容必须要有的放矢。
然而,如何取舍讲解内容呢?难道仅仅只凭借教师的经验吗?经验只是针对普遍,当教师面对特定班级的时候,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对待。微课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相应知识和相关技能。因此,我们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基础任务时所暴露出的普遍问题,作为教师课堂强调讲解的内容。
如何让微课发挥其内在的潜力?除了教师学生教学思想和学习观念的转变以外,还需要有支持网络学习或个体学习的相应环境,以及恰当的教学应用方式。
微课的课堂教学应用必须找准切入点。在课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新授知识;在课中,协助学生快速“补缺”;在课后,能够拓展学生视野,不但可以作为课外学习的开端,也可以成为课外学习的结果。
1.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学习的达成度进行。在学习及复习模式(如图1所示)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主导和帮助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练习和讲解可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
图1 学习及复习模式
首先,在用信息技术课前5~10分钟,学生利用微课对新授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此种学习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其次,创设一个较为简单的任务情景,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运用练习微课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发现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再次,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对这些问题进行快速的整理总结,确定重点讲授内容,进行精讲。最后,设置一个较为真实的复杂问题,学生在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完成知识技能的迁移、逐渐树立创新精神。
这一过程总结为:学、做、讲、创。而这一过程中以学习作为核心,以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根据学习效果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
2.资源形式的多样化 丰富学习
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师讲解后的“补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以操作演示的方法对技术内容进行讲解。有时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操作内容过多,当教师在演示过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常常很难回忆起相关内容。微课中展示的动态操作更接近教师的现场演示,就像教师对学生的单独辅导一样。这样不但降低了教师的重复讲解次数,而且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除此之外,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探究的方法,也可将微课纳入到“学习资料包”中,为学生的任务完成提供更丰富的帮助方式。
如笔者在执教的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利用百分比定胜负》一课中,在课前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制作好了5分钟的《excel自定义公式的使用》微课。在微课中重点说明了符号的Excel中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区别,演示了公式的输入方法。教师将这节微课放在“资料包”中发给学生。在操作实践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有的查阅课本,有的网络搜索,有的观看微课,还有的寻求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微课使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满足了不同特征学习者的需求,适应更广泛的学习群体。
3.延伸课堂教学
我们也可以把微课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起点。借助于网络平台发布微课视频,利用留言板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对该主题有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学习帮助者的角色,关注学生兴趣,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参与讨论、指导、鼓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整个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弱干涉状态。
以“寻找最佳投手”这一问题贯穿始终的《利用百分比定胜负》中,最后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了选取科学方法制定公平评比规则上。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最佳投手究竟是如何评选的呢?笔者制作了《谁是NBA最佳投手》的微课,除了让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之外,还在校园网学习原地的留言板中建立讨论区,设置了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为确保NBA评选公平制定了哪些规则?你有没有更好的想法?采用哪些测量方式?通过微课和课外的学习讨论使得学生了解到:做事需要有科学的方式、精确地测量和细致的分析。
4.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
没有分享,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学生不但是学习资料的消费者,更是学习资料的生产者。在学习活动中,一位学习者对于某个问题的疑惑也可能是其他学习者所疑惑的。学习者将自己对于问题的疑惑、思考、创造性解决方式,用微课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交互平台中发布分享。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之上,在分享的同时,保护原创学习者的积极性。在鼓励创新和分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者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用理性的方法思考问题,用创造性的技术解决问题。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一泓“活水”,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微课就是“万金油”,没有微课的教学就是过时、落后、低效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因此,依据教学设计,而设计、制作、应用的微课,才能发挥其内在优势,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0.
作者信息
李靖,硕士,中教一级。陕西师范学附属中学,710062
*基金项目: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编号:125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