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这样对待留守儿童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庞彦福
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绕不开的话题。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有二十多年在农村。读了《人民教育》2016年第12期《当老师遇到留守儿童……》,我有许多想说的话。
当时,我所在初中学校的留守儿童不少是寄宿生。我了解到,有些留守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周末也不回家,为了让这些学生不出事,我就带他们在学校里打球,到学校周边参观、游玩,或将他们带到我家里吃住。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常用钱填补自己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又怕孩子自己掌管钱容易出问题,就把孩子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生活费、零花钱交由我这个班主任保管。每学期我都会准备一个给学生记录存支钱的专用本子。他们用钱时找我支取,自己写清楚支取金额、时间,还要计算每次支取后剩余多少钱。这种做法不仅使我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还帮助部分学生改掉了乱花钱的不好习惯,养成了记账等好习惯。
这些事就像文中所写的一件件事一样,都是“用真心,做小事”,这是老师对待留守儿童的法宝,也是对待所有学生的法宝。
落实德育新政需要“企、立、跨、行”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莱山初级中学 孙淑玉
读《人民教育》20 16年第12期《山东德育新政: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犹如看到解决中小学德育顽症的曙光,在欣喜之余,又有些许担忧,担忧德育新政再次沦为“余食赘形”。老子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我却认为落实德育新政需要“企、立、跨、行”。
要心怀“企”望,“立”足实际。德育工作以往的状况基本上是“理念高高在上,行为各行其是”,喊起口号来震天响,干起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落实德育新政需要教育工作者既心怀立德树人的深度“企”望,又“立”足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深思熟虑的德育理解,扎扎实实地落实。
要思想“跨”越,依规执“行”。德育之难,难在思想上的禁锢。只有打破“唯分数论”的禁锢,让地方政府、社会和家庭在思想上有所“跨”越,共同关心支持德育,德育新政的落实才有强大思想力量,局长、校长和老师才有底气依规执“行”,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胆小背后的问题不小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张和美
读了《人民教育》2016年第12期《孩子们为什么越来越胆小了》,让我产生很多想法,我隐约感觉到,其实当下很多教育问题都与孩子“胆小”有关。
我们最怕没有问题的学生,而不爱提问的学生往往是有点胆小。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胆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仔细想想,胆小的“零问题”学生背后可能是压抑了自己的個性,对权威妥协;可能是缺乏对自我的认可和坚持自我的勇气;可能存在着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甚至是有些敌意。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缺少责任担当……胆小背后的问题并不小。
再进一步讲,一个在求知时怯于提问的人,他成年后会勇敢地提出问题吗?他能够创新地解决问题吗?他会成为担当起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