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名校云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西城教育人不断追求的目标。
集团办学促“校校精彩、人人成功”
为全面落实国家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不断构建西城教育优质均衡的新格局,西城区坚持“校校精彩、人人成功”教育目标与理念,优化结构,巩固优势,拓展教育集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区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2012年9月,西城区成立“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小学”4个教育集团。到2014年,全区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7个,其中8个以中学为牵头校、8个以小学为牵头校、1个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牵头校。
如今,西城区的教育集团形式更加多样:按学段分纯中学、纯小学、混合学段三类教育集团;按地域分为同一学区和跨学区的两类教育集团,覆盖范围扩大到31所中学、40所小学、3所幼儿园共74所学校(幼儿园),占辖区总数的67%,大大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
集团以“政府主导、名校牵头、项目运作、专家参与、科研支撑、政策保障”为原则,发挥名校的引领作用,促进优质校和成员校的共同发展。集团以牵头校为核心,以成员校为基础,集团内各学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是独立办学基础上的深层次教育教学合作。坚持“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办学宗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共赢,探索优质均衡发展新途径。
各个集团都着力进行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探索,成立校务委员会,制定教育集团章程;建立集团内文化融通、人才流动和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出既有理念共识、课程共享、师资共用,又有特色发展、协同研修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倡导因地制宜,选取适合的方式整合教育集团资源,为师生发展服务。如北京实验二小集团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切入点,致力于让管理者打开思路,让教师提升能力,让家长传递尊重,建立了管理层面的沟通机制和课程与教学的共享机制,通过融情、融人、融识等措施,最终走向“融文化”。
教育集团一直把办学质量作为主线,加强课程研究与开发。各集团鼓励、帮助成员校根据本校的历史背景、文化形态、教育特色,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如实验二小的“主题研究课”、北京小学的“四季课程”、育翔小学的“课程文化”、四中的“国学校本课程体系”等,都是集团经过研究形成的教育特色课程。同时,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形式的变革,开发教育集团校优质的网络教学课程,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教育集团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竞赛、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师徒结对、挂职学习、共同教研、集体备课、沙龙对话、观摩研讨等各种形式搭建平台,拓宽教师发展空间,提高集团内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集团通过实行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职称评定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队伍整体提升。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通过“骨干教师现场课堂教学观摩”“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研讨”等形式,为教师搭设研究、实践的平台。
集团校组织统一活动,一起参加开学典礼、体育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统一校牌、校服和主题,增强了师生荣誉感自豪感,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家长更是认同和支持。各集团积极探索、不断尝试,积累了内部联合办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
保障教育集团深入、持久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要有政策保障。政府要承担保证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一是设立教育专项资金,解决教师超范圍绩效工资问题。参与集团工作教师付出的劳动,学校层面不解决工资问题,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市、区应设立集团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加大统筹协调,解决教师人员编制问题。集团工作大多兼职,没有编内人员,调剂困难;如果投入过多,会影响本校正常教学,集团牵头校需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编制和教师编制,需要统筹协调解决。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解决内部发展动力问题。集团成员校根据需要参与和投入,松散紧密程度不一;各集团进度成效也有差异,没有形成统一考评等制度和机制。要建立评价导向机制,充分调动各校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真正发挥名校引领作用。“名校”是在社会、政府多方支持下,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如何让区域内学校共同享有优质资源,使名校资源办学效益最大化,是集团办学的重要课题。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集团校务委员会议事制度、干部交流制度、教师交流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等,开展教育集团组织运行机构建设、教育集团内部共享课程建设、集团校教师内部培养等探索。下一步,西城区将成立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开展定期视导。二是进一步加强学科组、年级组建设,以开展联合教研、名师工作室、集团校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形成以学科组为基础,以教学反思为主要形式,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研训机制。培养创新型、专家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名师名家。下一步,将筹备组建集团专家导师团。三是进一步扩大集团优质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强集团校间的深度交流,加强集团艺术项目展示交流和集团内部科研课题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互赢局面。在集团内拟以“全方位开放”和“管理层例会”为基础,采取“深度项目推进”,构建教育集团“发展与研究共同体”,将教育集团建设成为面向西城乃至北京市的“优质教育思想及教育资源的孵化器”。
要发挥科研带动和专家引领作用。从实践看,项目方式是深入推进集团办学的重要策略。集团办学不是合并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并不是自然而然的,集团办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集团内部的交流成本降低。以项目来保障,才不会使集团办学流于形式。集团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但它不是“削峰填谷”。优质学校仍然要发展,如何带动成员校的提高,以求得更高水平的均衡,这是集团办学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名校可以加大对集团内学校的科研投入,特别是要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帮扶,还可通过高等院校、科研基地等联合研究教育的发展问题。
要以集团办学系统的、前沿的理论指导集团办学,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只有通过循环往复的“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中专家参与尤为重要。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召开了集团课程建设研讨会、集团校教师论坛和教师沙龙活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通过联动教研、专家讲座、“金秋杯”课堂教学交流等方式进行了集团师资培训,并通过科研引领开展幼小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等课题研究;又如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和北师大附中集团均以中小衔接项目为切入点,开展课程体验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保留各学校特色是集团发展的生命力。集团办学不仅要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要促进每个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特色无论是在课程方面还是运行机制方面,都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可为多元化的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保留各学校特色是集团发展的生命力。如育民小学教育集团在达成理念共识的基础上,明确了三个原则:“不求同一范式,保持各自特色;不是增加管理层级,而是增加交流面;不是行政命令,而是交流协商。”集团开展了合唱节观摩活动、同课异构教研、好书漂流、作家进校园等活动。又如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确立了尊重文化多样性,葆有文化自主性的工作思路,开展了青年教师“联盟杯”教学活动和骨干教师轮岗交流活动。
西城区各教育集团通过梳理提升、分享交流、探索研究,围绕“课程设计方案”“课程特色实施”“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和“课程管理条例”五个方面,在集团内部全面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并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鼓励探索研究,发展出“内涵相同、形态各异”的校本特色课程,实现集团建设的“精彩与自主同步,标志与特色共融”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