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科利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教育教学中把握好"背诵"环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增进,将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育人管理同实现。
关键词:背诵;语言材料的积累;育人管理
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它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百度"一下,什么都有,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祸患:因为"百度"一下实在方便,谁还会重视自身知识的积累,谁还会把娱乐的时间花在"枯燥乏味"的识、记上。其结果便导致孩子肚子里没墨,脑子里没文,学过的文章是是而非,什么都不知道,又什么都叫不准,喊不应,模棱两可,成了过眼云烟,写作全凭想象发挥,依赖网络的"神力", 套别人的作文,读写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就难以完成。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背诵"环节,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写作,还能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育人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1.自选背诵内容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传统的语文诵读活动是一个机械枯燥的过程,篇目段落是指定的,许多生涩的词语、拗口的句子、难以理解的涵韵让学生厌、教师烦。能完成背诵任务的同学只能占少部分。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扼杀,传承经典、弘扬国学便成神话。
为此,我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着手,针对初中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不多,感兴趣的文章自然就和成人不同的状况,把背诵的内容有指定篇目换为自选段落,要求内容一周一换。宣布要求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班里炸开了锅:平时难以让孩子主动阅读的林清玄的《感悟心灵》、龙应台的《目送》、《哲思》……在班里成了抢手货,学校图书室总能见到我班孩子的身影,课间孩子们互相交流阅读体会、背诵技巧,就连最头痛背诵的孩子也能完成背诵任务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高涨,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内涵。
韩雪特别害怕背诵文言文,自然就害怕学习文言文。可他特别喜欢朱自清的散文。一天,他声情并茂的背诵着《绿》的片段: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望着孩子微微上扬着的嘴角,我故作惊奇:"孩子,你喜欢的这段文字和'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段文言所描写的景象非常相似,你能告诉老师这段文言出自那篇文章吗?"孩子自然没能及时回答上。可是第二天,早自习一下,韩雪便大声地告诉我"老师,那句文言出自哪里我晓得了,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孩子的欣喜写在脸上,我的兴奋却藏在心中:韩雪对文言文有兴趣了!
2.实时交流、分享 培养欣赏美文能力
在诵背的过程中,学生所选的文段不乏名家经典,也不乏凡人感言。我抓住时机和学生交流、分享,让学生从蜻蜓点水似的肤浅阅读往深层次的理解性诵读发展,加深对布局谋篇的理解,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使学生在熟读精思中达到自然成诵的水平,获得"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的理想境界。
聂哲涵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孩子,所选的背诵语段特别注重生活注重描写。一次,他选背的是丰子恺的语段:
"盛夏的某晚,天气大热,而且奇闷。院子里纳凉的人每人隔开数丈,默默地坐着摇扇。除了扇子的微音和偶发的呻吟声外,没有别的声响。大家被炎威压迫得动弹不得,而且不知所云了。"
沉闷、压抑的背诵声落下后,我趁热打铁:"孩子,不是'没有别的声响'吗,为什么还要写'除了扇子的微音和偶发的呻吟声外呢?""老师,'扇子'是'微音'、 '呻吟声'是'偶发'的,这些细小的声音都能听见的话,就说明当时的环境很静,就是您才告诉我们的'以动写静'。"孩子非常专业地分析到,我非常专注地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多年后,聂哲涵签名售书的热闹场面。
3.巧借背诵精彩 注入学生成长有益的营养
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作品,这些作品激励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这些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意味隽永思想内容,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作品,我们应指导孩子阅读,引导孩子背诵、使之成为对孩子们成长有益的营养剂。
向杰是一个特别偏科的孩子,他学习英语特别的吃力,付出比别人多,收获却比别人少。难免有同学语言取乐。一次次的被人取乐、一次次的失败让我对他特别的担心:害怕他的英语成绩影响他的思想从而放弃学习。有一周的背诵他选取的是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我听懂了孩子的心声,安慰他道 "孩子,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外界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使我们站立在风雨中时,可以不为所动,可以笑傲于世。"
4.集腋成裘 写作能力初显
文段内容一周一换的背诵活动,融入了师生情感的支撑,使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敏锐、鲜明。积累的语言素材也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增加着。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随着积累的增加而有了提高。
初二分班后,父母离异、成绩不算好、着装打扮像男孩子说话声却特别细小的况旭来到了我班。一年后,孩子的学习有所进步,可是依旧不够自信。听着孩子细弱蚊声的诵背你会叹气:胆小、不自信制约了孩子的进步。于是,我利用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机告诉孩子自己的成长经历:"孩子,老师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我幼年丧父,靠吃抚恤金长大。幼时,饼干与我来说无异于贵重的奢侈品。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了钱后一定要把饼干吃个够。在同学的白眼中、蔑视中,我拼命的汲取知识,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把饼干吃个够'的愿望早就实现了。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孩子咬着唇,使劲地点着头。那周的周记里将她将自己积累的语言素材、"积淀"了一年的感情爆发:
"在我眼中她是一朵玫瑰,一朵带刺的玫瑰。
她像旷野的玫瑰,用瑰丽的花蕊,想拒绝绽放后的枯萎。她曾年轻过,并且花蕊在年轻时绽放得淋漓尽致。但岁月不会眷顾任何一个人,她也渐渐老去,但她的爱美之心却始终不变。她喜欢穿裙子,喜欢买漂亮衣服来装扮自己,拒绝自己的枯萎,将幽香弥漫旷野。
她像旷野的玫瑰,用骄傲的花蕊,想摆脱四季的支配。她曾给我们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年少失父,生活仅靠抚恤金。如山的父爱坍塌了,生活的支柱裂断了。但她有一个不会动摇的信念,以后一定得自己靠自己。她想摆脱那个年代家庭妇女们的命运,绝不依靠丈夫来生活,自己应有自己生存的资本。骄傲的花蕊绽放在旷野。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不能急功近利,文化没有暴发户,不能白手起家。教学中抓好"背诵"环节,对语文学习、情操陶冶起着 如"细流"一般绵长而久远,润物而无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