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已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极大的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语汇,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加强了人体的动态表现,从而帮助舞蹈者完成了内心世界感情的充分表达。舞蹈道具有着高超的技艺性,体现了舞蹈技与艺的高度统一。舞蹈演员运用道具的娴熟技巧,不仅为舞蹈增添了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提高了舞蹈表演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因此,本文以热巴鼓、袖舞、山南鼓舞为教学实例,研究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藏族风格舞蹈课;道具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05-01
引言:受自然条件和人文气息的双重影响,藏族舞形成了其特有的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的舞蹈风格,成为了民族民间舞文化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同时,藏族舞在道具的使用上也有着极大的探究性,一些因道具的加入而更具风格特色,一些以道具的名称而命名,更有些离开了道具便不复存在。
藏族舞蹈中对于道具的应用十分普遍,传统的水袖、热巴、甩发、山南鼓等在藏族风格舞蹈课上都十分常见。此处的道具,不再仅仅是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转化为了藏族舞教学中增强训练性的手段,同时使学生明白,道具在中国民族民舞蹈中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因而本文中,将以上述藏族舞蹈道具为例,挖掘道具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关于藏族舞理论的综述,主要阐述其分类与特征。第二章是关于藏族风格舞蹈课中的道具舞蹈的研究,以热巴、弦子、山南鼓舞为例。第三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谈论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的应用,以实例阐明道具对于藏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藏族舞蹈的分类与特征
第一节 藏族舞蹈的分类
(1)藏族宫廷舞蹈。流传民间的西藏宫廷舞蹈主要包括噶尔舞等。噶尔藏语意为"专业性的表演"。表演这种乐舞的是男性儿童,"这里主要是指17世纪噶丹颇章王朝时期,拉达克国王献给五世达赖的一部乐舞。这部乐舞,一直表演于西藏宫廷。它吸收了部分藏族舞蹈的韵律和动作,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宫廷舞蹈" 。
(2)藏族宗教舞蹈。藏区盛行宗教,并贯穿于藏区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对藏族乐舞文化的影响也极大。藏民把幸福寄托在宗教上,因此宗教活动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故这种宗教信仰也体现在他们的舞蹈上。在羌姆、藏戏、这种典型的宗教舞蹈中,随处可见佛事活动的影子。
(3)藏族民间舞蹈。西藏民间舞蹈伴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西藏就已经有人类出现。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卡若文化(有窑穴、道路、动物骨骼、粟类农作物等)。"伴随着藏民早期文明的出现,藏民也早早有了舞蹈活动,且遗留在岩画、壁画中" 。
藏族民间舞蹈具有载歌载舞的特征。能歌善舞的人被视为有文化教养,受到社会的尊敬,因此,民间舞蹈受到藏民的普遍青睐。"藏族民间舞到大多在民无节日里表演,是具有广泛性的群众性舞蹈,属于广场艺术,活跃于藏民生活中的民俗舞蹈始终保存着自己浓郁的民族个性,很少受到外来乐舞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藏族舞蹈的特征
(1)体态特征。"松胯、弓腰、曲背"和"一顺边"是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造成这种体态的历史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因为藏族服装的厚重必须借助腰部力量来完成舞蹈;另外,藏族人民常年以背部为支撑点的劳作习惯,俯身是为了减轻体力劳动时的负担而进行的自我身体协调;同时,这种体态也带有一定宗教信仰的痕迹,"人们为了表达内心的实诚信仰,为了取悦神灵、诸佛和菩萨,日常生活中便有了较多的叩头膜拜、煨桑烧香等活动,而这些都与人体的垂首、伏地、俯身等行为有关" 。另外见到领主时双手前伸等被强制的礼仪习惯久而久之也体现在了舞蹈的动作上。"一顺边"指的是舞蹈者以腰部为中心,手和脚同出一侧,从而形成妩媚动人的舞蹈动律。
(2)动律特征。藏族舞蹈学者阿旺克村用五个字归纳了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颤、开、顺、左、绕。"颤"是指舞蹈时膝关节上下的颤动,藏族舞蹈以下肢活动为主,下肢动作有一膝部颤动为核心;"开"指舞蹈时的基本脚形,藏族舞种落腿和出腿的动作,像跨腿、踹腿、踢腿、抬腿、抛腿等均已勾腿外开为美;"顺"是指舞蹈进行中手和脚向同一方向运动,这是藏族舞特有的协调方式,有顺摆、顺悠、顺绕、顺甩、顺推等等,它来自连臂踏歌中的"起脚抬手,踏脚甩手"的运动方式。"左"是指舞蹈一般都是从右向左顺时针方向绕圈进行。动作以左方向为始,旋转以左转为主,这与其宗教中的"转经"方向是一致的。"绕"是指舞蹈中的舞袖,用手带动长袖绕圈,藏族中的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饶、臂绕肘绕腕绕、单手绕双手绕、内绕外绕……颤、开、顺、左、绕作为藏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征,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体系之中,造就了藏族舞剽悍、强劲、的风格特征。
(3)道具的使用。"舞蹈道具也成舞具,是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意义上,我们说道具是舞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体动作的延伸部分或补充部分。也就是说,人体动作是主体部分,道具是补充部分。" 作为民间舞艺术的一部分,道具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包括寓意性、象征性、表意性、戏剧性和技艺性。因而在民间舞的表演中,道具有着重要的做作用——首先,他是观众把握舞蹈作品内容的媒介,也就是说,观众是通过演员所使用的道具把握舞蹈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的;另外,道具也是观众获得欣赏美感的媒介,即舞者仪器娴熟的技巧驾驭道具,观众从中获得观赏上的美感。
藏族舞蹈中对于道具的应用十分普遍,传统的水袖、热巴、甩发、山南鼓等在藏族风格舞蹈课上都十分常见。下文中笔者将以上述为例,挖掘道具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此处的道具,不再仅仅是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转化为了藏族舞教学中增强训练性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融入藏族舞的艺术氛围当中。
第二章 藏族风格舞蹈课中的道具舞蹈
第一节 热巴
"热巴"一词藏语的音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们对这一词有着不同的解释:一是"破碎如丝的表演服饰或布衣";二是"表演者如穗的发辫";三是"苦行僧或布衣者,也是藏族群众对民间流浪卖艺艺人的泛称"。热巴的表演者多为民间流浪艺人,他们先击鼓摇铃,招徕观众,然后进行表演。表演时,男舞者右手持铃,左手持牛尾;女舞者左手持手鼓,右手持鼓柄,相对舞蹈。热巴舞的气氛热情、奔放、欢乐,舞者们边歌边舞,祝福观众幸福、村寨平安。
在课堂中,老师一再强调热巴舞粗犷奔放,主要是技巧表现,例如立转鼓、平转鼓、翻鼓等技巧,使舞蹈情绪激昂,舞姿多变。以技巧的表演来抒发情感,是藏族民间舞"卓"一类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鼓舞。在藏族民间众多的自娱性和表演性歌舞形式中选择一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加工改编成综合性表演组合,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把握好藏族舞蹈独特的风格韵律,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技巧,以便充分准确的体现出藏族人民的精神气质。缩短教室与舞台的距离,挖掘学生的表现力,为今后的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弦子
弦子是藏族舞种极具代表性的舞蹈,因有拉弦乐器的伴奏而得名。水袖是弦子舞中的重要道具,男女袍子双袖均系在前腰,男子穿白色长袖衬衣,女子穿红色长袖衬衣,这各长四尺、宽一尺多的红白两色袖子,寓意着他们是长江、黄河的儿女。演员在表演时双腿颤撩,松腰松胯,双臂挥袖,加之脚的拖、点、踏、端等。弦子舞的节奏由慢到快,主要内容基本围绕歌颂家乡、歌颂大自然和男女之间的爱情而展开。特点是手舞足蹈。脚步灵活,双膝自如,动作变化较多。旋律欢快流畅,舞姿舒展优美,语汇丰富多彩。
以藏族传统典型组合《古来亚木》为例,该组合属于弦子舞,在学习和训练时,老师反复强调水袖是情感的外化,用身体的协调力和表现力来带动水袖的正确用力技巧。藏族中的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饶、臂绕肘绕腕绕、单手绕双手绕、内绕外绕……颤、开、顺、左、绕作为藏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征,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体系之中,运用水袖的修长、多变来表现形态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双臂的挥袖主要以指、腕、肘、肩的协调和统一,是舞好水袖的关键所在。由大臂带动,使袖子的路线尽量远、长,从而表现女子藏族舞蹈优美、绵长的特点。
第三节 山南鼓舞
山南地区是藏民的摇篮,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山南鼓舞是一种将扁骨系于腰间,用两根弯曲的鼓吹打击起舞的广场舞蹈。一边击鼓一边唱歌,没有其他的伴奏乐器。 "舞者使用的扁形鼓是用羚羊和山羊皮制成;直径约20寸,鼓皮上左右绘有各种花纹和祥瑞图案,鼓边上绘有各种花朵图,砸有两个铁环,上面的铁环穿着带子捆在左腰上,下边铁环的带子捆在左大腿上,鼓糙用富有弹性的粗藤条制成,鼓糙的把柄上有五色鹰毛" 。每逢藏族重大的节日都是山南鼓舞的演出高潮,整个藏南山村都是鼓声隆隆,展撼山谷,气势极为磅礴。
课堂中,老师加入了藏族长辫,一边抡动发辫,一边击打鼓面。主要表现出藏族男子刚强、有力,要散发出一种野劲。当辫鼓舞达到热点时,所有人在同一时刻击出猛烈的鼓点,发出激烈的鼓声。在由缓到快的鼓点中旋转,摇头甩发。甩发动作的有五种:单八字、双八字、前后甩、旁测甩、回圈甩。这种富于激情的舞蹈表演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章 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的作用
第一节 道具是舞蹈的特色语言,也是技巧的训练
一般人们普遍认为道具不外乎就是演员的装饰品,其实不然,道具的进入,不仅延伸了人体的线条,使肢体语言的表现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夸张和延伸,而且更加有效地突显出编导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拓展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使舞蹈语言的表现更为形象。"道具的恰当运用,有利于丰富舞蹈语汇,传达编导的思想情感,增强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塑造美的形象,完成舞蹈艺术的创造" 。道具要便于舞者的使用和展现,在表演中要做到收放自如,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与舞者浑然一体,即人与道具的和谐统一、动与静相得益彰。
同时,道具也是一门技巧的训练。如藏族舞中常用的道具水袖为例。藏族舞的水袖,不同于古典舞中的水袖带给人灵动飘逸之感,而是营造出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在进行藏族舞水袖表演时,我们把长袖抛出去,抽回来,舞动袖子踏、跳、转,跑,舞姿奔放流畅,这袖子仿佛是你延伸出去的手臂,把辽阔的草原全拥在你的怀抱里,让道具和你的肢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节 道具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段
"道具的创作必须与人物的性格、动作语忙紧密相连,不论是设计环境和动作语汇处处都应思考人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和表现人物性格" 。如前文所述,藏族舞蹈中表现出来的粗犷大气的民族性格是藏族人民生活与青藏高原而自然形成的演员想要把剽悍强健人物形象表达得栩栩如生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经过对道具的不同的处置运用,烘托和提示了舞蹈者的角色身份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显示了此时此刻舞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心境,从而使许多单凭肢体举措很难完成的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把道具和举措无机的结合起来,融入感情的坎坷变化、心意形状,巧妙的使人觉得道具已成为人体意蕴的一局部。当在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很难拿捏时,不妨加入道具的训练,借助道具的训练设计,使其从中体悟风格舞中独有的审美和特点。比如山南鼓舞中的道具,无论是鼓还是甩发,其酣畅淋漓的表演形式和奔放大气的动作设计,凸显的都是藏族舞蹈粗犷、矫健的人物形象,通过道具来增强舞蹈磅礴的气势。
第三节 道具是乐器习得的一种方式
藏族舞蹈中的一些道具,其在当地本身就是一种乐器,学生在进行道具训练时,也同时习得了一门乐器。以热巴为例。热巴的编排难度较大,表演没有音乐伴奏,它随着女子鼓点和男子铃声的节奏展开,应节奏而舞,因而可以成为群舞时明晰节奏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就凸显了道具鼓和铃的作用。此处的道具,不再是简单的"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成为了演员表演时律动上的准则。热巴舞在表演时,通常情况下人数众多,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律动的难度,使得演员们在节奏上很难达到统一。因此,在进行热巴的训练时,一定不可忽视道具的作用,通过道具自身特有的节奏感和律动性,明晰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的节奏,使得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节奏上的统一,增强表演的观赏性。
结论:藏族舞蹈中道具的使用较多,无论是鼓、铃、水袖、甩发,在教学中都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道具,不再仅仅是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转化为了藏族舞教学中增强训练性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融入藏族舞的艺术氛围当中。有些道具是人物形象的点缀,有些道具是思想情感的缩影,但有些道具的使用,却可以带动演员的动律,增强其表演的律动性。对于学生而言,这些道具有助于带动动律、明晰节奏、增强气势,从而更好滴表现藏族舞蹈豪放、粗犷的风格。
同时,从整个民间舞领域而言,道具的在训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属于舞蹈中的一种特色语言,因而对于道具的训练属于技巧性训练;道具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让演员在舞蹈训练的同时习得乐器,丰富演员的艺术内涵。从民间舞蹈文化而言,课堂中道具舞蹈的学习,还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从古至今各民族执器而舞的起因,不同道具所蕴涵的不同意义,道具在舞蹈运用中的发展、变化,都让我们对不同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
舞蹈中道具的文化可为博大精深。在此只是浅谈一二,希望在日后还可以深入研究,有所收获,并将它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国少数民族史[M].北京:文史出版社,1990:(781).
[4]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6]金秋.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54).
[7]尕玛多德.青海玉树藏族民间舞"依"浅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2).
[8]家雍群培.论藏族弦子(谐)艺术的形成与类别[J].中国音乐学,2003,(2).8、索朗次仁.山南鼓舞[J].西藏艺术研究,2004,(6).
[9]刘荔.道具在舞蹈中的特性[J].民族艺术研究,2001,(5).
作者简介:
孙萌,女,(1989-) 汉 江苏省扬州市 助教 研究生 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