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露
[摘 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于是作者在公开课中尝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关键词]师夷长技 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0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内容,是第五单元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我们是安排在高二来学习这门课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认知但不够深刻,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水平,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启发式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主要的教学过程如下。
【新课导入】
播放音频《中华颂》并问学生对这个音乐的感受。
学生:屈辱、沉重、压抑。
教师过渡:近代中国战败,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战败说明我们落后,所以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感受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悲怆,以情导入,从而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动机。)
【师生合作学习】
学生看完短片后教师提问: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社会环境如何?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并发言,踊跃回答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教师总结:国际上是欧美崛起,侵略扩张;国内是封建危机,妄自尊大。
一、开眼看世界
[出示材料(一)]
材料1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材料2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原叙》
教师提问:魏源思想主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归纳总结,找出《海国图志》这部书的思想主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古文,使学生既能明确这一时期魏源的思想主张,又能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出示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李鸿章
出示问题,小组探究:1.“中学”和“体”分别指什么?2.“西学”和“用”分别指什么?3.这种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这种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由各小组给出答案。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以小组竞赛形式展开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又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出示材料(三)]
洋务运动的图片,由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功绩和局限性。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比较容易回答上述问题。)
三、维新变法思想
[出示材料(四)]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对话,学生分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体会维新派所面对的巨大阻力。)
[出示材料(五)]
材料1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2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
学生思考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出示材料(六)]
材料1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范围之广,为所罕见。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通史》
材料2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使学生体会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的功绩。
教师提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程的特点?结合板书,由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所学,对这一课知识深化理解。)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西学东渐的历程。围绕拯救民族危机,如何向西方学习的主题,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不过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先进思想没有实现拯救民族危机、强国富民的目标,中国人民还需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