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远丽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得书本信息、丰富知识的最直接方式。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轻体悟、重数量”的现象,导致阅读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文章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有效阅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62-02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和体悟课文内容,阅读教学则是教会学生理解和体悟的重要方法。而情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物,能够帮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主观感受,促进情感上的交流与进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发展大有裨益。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从普遍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下述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忽视阅读质量。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数千年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其阅读教学内容多且杂。为求全面,部分教师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但求知识内容面面俱到,却大多只是蜻蜓点水,教授内容十分浅薄,学生难以学到有用的知识,也导致学生和教师负担繁重,使阅读效率大大降低。
第二,忽视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仍用刻板、严谨的分析方法来禁锢学生的想象和体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一篇篇富有诗意浪漫的文章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文字变得无聊、机械,从而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既无法培养语文素养,还养成了阅读惰性。
二、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切实提高。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观,主张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能够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情感教育即本着这一方针指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现状,使教育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心理、情感的关注。
三、情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加强学生认知形成与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进行情感构建的主要渠道,而情感教学的渗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尊重其情感体验及价值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激发其非智力因素,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首先,情感渗透是小学生认知与意识发展的驱动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它对学生的认知与意识都有很大的影响,且对学生健康心理、人格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不仅要注重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交流教学模式,还要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的实践,遵循语文教学学科性强、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
其次,情感渗透还是帮助学生体验语文内涵、深化感悟的途径。智力水平并非是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情感发展水平也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阅读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感受文章情感的熏陶,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情绪,使之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1. 创设民主、和谐的阅读课堂气氛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无疑是教学效果的保证,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教”与“学”中投入更多。对此,教师要善于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做到情动于衷,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感情互动。同时,保持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避免武断或强迫学生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使“教”与“学”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2. 根植于文本蕴藏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通常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感。作者往往将情感、意愿都寄托在其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因此,情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对其自身认知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例如,在《丰碑》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不应局限于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感受文章伟大的精神内涵,培养爱国热情,健全情感认知。此外,还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探究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以小组形式发表各自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更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当然,教师还可通过短剧或利用音乐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动、立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驱动力,从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捕捉其情与意。
3. 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
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的传播形式,为了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解读不同的文章时,更应注重声情并茂,要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动作的传神逼真,尽情将作者的创作情感再一次释放出来,展示作品的意蕴,使学生能够投入作品的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不仅要培养其叙述、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还要对其朗读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进行培养,鼓励他们通过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感情的理解,彰显作者的情感态度。
4. 以情感为切入点进行评价
教师不仅是三尺讲台上的说教者,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对学生多加关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对学生的心理、意识以及情绪进行适当引导,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对此,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只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包括尊重其情感,有效的教学评价便是践行尊重的直接体现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并对其予以肯定,通过温和的教学评价使学生感受教师态度的转变,同时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变学习思路。其次,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要注重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赢得学生信任,并将信任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情感是语文的活力源泉,阅读教学是提升情感共鸣的重要渠道,对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少一些形式化的教学方法,多一些学生和文章之间的对话和沟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文化熏陶。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突破原有的形式,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蔡玲玲.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4,(6).
[2] 俞新明.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9).
[3] 吕吉军.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5,(1).
[4] 刘勤.让情感之花开满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上),2015,(7).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