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丽和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科学学科,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学科地位的提高,利用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遍不足,积极去反思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是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分析为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 高年级 科学素养 问题 对策
社会文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科学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次教育改革的实施,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打好科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科学知识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行为的落实都十分关键。意识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推动学生进步。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问题分析
(一)科学素养的认知不足
科学素养,是学生个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当是以学校内习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能力。但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错误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形成。
首先,一些教师误读了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认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直接运用科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其次,部分教师分裂了科学教学内容。将科学知識、科学能力以及学生的科学学习情感相分离,过于重视科学素养这一中心,影响了学生其它学习因素的调动。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一个学科,更是一种情怀。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片面化
对科学素养认知的不足,直接影响了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多数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极端化与片面化。一些学生掌握了科学课本中的知识,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但科学能力没能得到全面培养,只是习得了系统的科学知识。部分学生因为错误的教学模式没能形成健全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素养与知识分裂开来,让许多学生的科学知识逐渐丰富,科学学习情感日益弱化,最终无法从科学知识探究中获得快乐。
(三)科学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符
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中习得知识,建立个人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交际能力、计算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要具有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方法,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重视科学知识的单向传递,一味地组织学生记忆课本中的科学知识,无法让学生的能力满足在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法分析
小学高年级科学素养培养过程中的诸多不合理之处,需要每一位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积极去改革,具体方法如下:
(一)正确认知科学素养培养
科学知识的产生,是以人类认知自然为前提的。人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是灌输知识,更要重视情感的激发与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怀。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具有自由的内心,能够自主思考,恰当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其行为往往具有创造性,能够自主创造行为去解决问题,从而完成生活与工作中的诸多任务。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正确认知科学素养概念,利用科学课堂引导学生去创造,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让学生将科学知识转变成为自己的精神内涵与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只有科学素养培养任务的认知正确,才能让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有所保障。
(二)丰富科学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科学态度,受到教师教学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如果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小学生就会认为科学学习就是背知识点。如果教师用灵活且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探究的乐趣,小学生就会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意识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自己能够利用课堂所学去改变生活。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利用具有创意的活动给小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讲解《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教师要向小学生介绍科学探索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显微镜,并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授给小学生。为了让课堂学习更有趣味性,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丰富的切片,以供小学生在课堂中选择自己想要观察的事物。让学生挑选自己想要观察的切片,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向学生自主观察,相互交流,相互猜测对方所观察之物。这样的活动给足了学生自由,通过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有利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三)创设开放宽松教学氛围
科学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在引导与培养出来的。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自由地参与一些活动,也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学习过程较为死板。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要给予小学生必要的支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科学知识。教师要转变科学教学态度,允许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踩着错误的肩膀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像在讲解《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知识时,学校可以组织一次“镜头下的绿豆芽”活动,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培养与观察绿豆芽,并用手机、相机拍照,记录豆芽的成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与自主探究空间。每一个人镜头下的绿豆芽不尽相同,但习得的科学知识是一样的,学生科学学习积极情感也能得到调动,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知识学习态度,是对小学生的尊重,更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转变科学教学观念,利用全新的手段实施科学教学,是构建科学知识学习平台的重要实践。用科学课堂教学满足小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才能让科学教学的意义得以突显。
参考文献
[1] 王贝贝. 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 唐荣德. 我国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问题探析[J]. 教育探索,2006,07:32-34.
[3] 韩光艳. 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有效性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4] 胡方. 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研究述评[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12:30-34.
[5] 尹敏. 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J]. 考试周刊,2012,77: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