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视译教学特点及其反思

2016-05-30 15:09刘政程丽
科教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笔译译员口译

刘政 程丽

摘 要 视译是口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可以提高学员的听译水准,加强记忆能力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辅助口译教学,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认知,对口译教学提出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 视译 教学特点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69

Abstract Sight transla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a ring,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translation level, strengthen memory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ided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o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nd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oral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sight translatio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reflection

1 视译的定位

随和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加快,英汉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成为我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是国际会议通常采用的翻译模式,是一种按照译出语语言形式和特点进行的直接交际形式。国际会议中有几乎90%左右的发言人都是按照发言提纲和发言稿进行演说(曹建信,2000)。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汉视译往往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译员常常要参考事先得到的演讲稿或者演讲提纲,结合听力内容和视觉辅助材料进行口译。学者Gile (2001)和Lambert(2004)认为视译是口头翻译的书面文本,是口译与笔译的结合,是笔译的具体形式,也是口译的变体。同时学者Pochhacker (2004)将视译认为是同声传译训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或者作为同声传译学习初级阶段的水平测试项目。视译是介乎于传统笔译和同声传译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信息转换方式,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快速接受听力和视觉信息,并进行大脑存储分析和口头语言转换的综合协调能力,对学生的口译学习,尤其是同声传译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高校口译教学和译员培养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2 视译与口笔译的区别

视译与传统笔译有较大区别。传统笔译通常遵循“信达雅”原则,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逐字推敲,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传神与优美。而在视译工作场合下,译员能够获得发言人的演讲稿件或者是发言提纲和PPT文件稿,这些文本给了视译译员较好的文本参考。同时演讲稿文本语言较书面化,译员受到时间限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本文字进行加工翻译,需要运用到相应的笔译技巧对语言进行转换,但是通常不能够做到语言优美与传神,其最重要的工作原则为“准确,流畅,快速”,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对文字进行推敲。

视译与同声传译也有较大的区别。同声传译绝大部分情况下完全依赖听力获取信息,信息获取的过程较为被动,一旦听力来源受损,则不可能完成语言的转换过程。视译有文本可依,译员可以主动获取信息,信息获取的途径多样化。 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同声传译要求精力集中于听力信息,接受信息后再脑中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后转换为目标语输出,在记忆机制上完全依赖于短时记忆,通常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就开始翻译,源语言的词句形式直接影响到目标语的词句选择,尽管译员意识到译语词句有选择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由于时间仓促而无能为力。在视译的过程中,译员需要边听边看,同时将听到的和看到的信息加以对比处理。一方面译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精力分配将要更加分散,信息接收途径增多,处理信息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处理不当,则造成信息转换无法完成。另一方面,视译通常作为会议的直接参与者,获取信息的完整性比较充分,发言人的语速,口音和词语选择对译员影响相对较小,译员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对译语形式进行更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处理。

3 国内外视译教学研究综述

在视译教学和研究方面,西方学者如Gile, Pochhacker, Lambert等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和系统的成果,他们将视译定义为同声传译训练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的训练学生快速接收听力和视觉信息,并进行大脑存储分析和口头语言转换的综合协调能力的重要提高手段。如学者Lambert在分析视译练习中译员注意力分配问题后得出文稿的呈现在挑战译员注意力分配的同时,有助于译员在同传中的表现,并且建议在以认知为基础的同声传译训练中吧视译作为进行真正同传训练的中间环节(2004,Lambert)。因此,在国际知名的翻译如巴黎高翻,蒙特雷等都开设有个专门的视译课程。

国内学者对视译教学及其研究相对处于起步阶段,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只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专业语言院校的高翻学院。关于视译及其研究的论文也只限于方宏瑜(2004),项霞和郑冰寒(2011)等有限几篇。比如国内学者刘和平教授认为视译过程中译员的书面材料主要分为译员自己翻译文稿,他人翻译文稿和他人翻译或者会议提供的译文摘要。仲伟合教授也认为不管在视译过程中所持的是何种稿件,译员都需要快速从翻译文稿中获取最有效果的辅助和提示信息,保证口译质量的完成(2007,仲伟合)。王建华教授展示了视译摘要式记忆实验成果,得出了题目加首句加关键词是最佳的摘要式记忆模式,可以运用于视译译员的口译和视译的实践中。邓敏君教授在对比新老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停顿位置,切分位置,纠错和修补及衔接方式等话语标志,发现新老译员最大的差异在于犯错后有不同水平的监控与修补手法(邓敏君,2011)。项霞与郑冰寒教授研究发现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视译的难度,掌握了背景知识有助于大大降低含有隐喻的视译的难度,增加视译的质量和准确度(项霞,郑冰寒,2011)。近年来国内外逐渐意识到视译在口笔译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开始重视教学和相关研究,但是由于教员和设配等等问题,视译课程在国内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研究的普遍性还不高,还没有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及其建设进一步推动受训译员在技能方面的实质性提高。

4 视译课程教学的特点

在视译的工作过程中,就翻译的信息量来说,视译翻译的信息量要多余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因为译入语信息的接受不仅仅来自听力,还来自视觉文本信息。考虑下到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由于在听力接受上和翻译过程中都会产生信息的衰减,因此,视译的效果理论上就比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要好一些。

近年来随着国内口译教学和培训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视译在口笔译训练和同声传译教学和训练中的独特地位。在综合总结视译教学的步骤,内容,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视译课程的一些特点。

首先,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相结合。目前在口译理论框架下,视译训练在口译教学,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训练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学者提出将视译训练纳入口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教学之中(杨艳君,2010)。比如将视译与影子练习,倒数练习,源语言概述结合在一起成为同声传译中不可或缺的自我练习方法(张吉良,2004)。视译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视译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常见困难及解决方法,包括视译与口译的基本区别于互动,快速阅读,意义单位确定,顺句驱动,逻辑衔接,信息弥补,语速控制等,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与教师评价为辅(钱多秀,2014)。学生在课后应进行大量的练习,将理论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操练,在实践练习中提高视译的实践技能。

其次,课程教学组织要包含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部分。在课程前期,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课件制作,练习材料选择及评价体系,可以在上课前将授课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做课前准备,并根据视译基本理论进行自我课前练习。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展示授课内容,允许学生进行课堂消化理解以及反馈,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纠正不足之处。课程后,教师应布置大量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学生在领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思考,增加训练的工作量,并能够得到教师的反馈。

再次,文本选择要与课堂内容和学生水准紧密切合。课程前期教师应选择一些新闻时事或者教育类文本,学生比较熟悉此类题材,不至于对练习话题完全陌生,由此培养学生的练习自信和技能。课后练习应适当加入一些有难度有特色的内容,如科技,娱乐,学科性内容等,增加文本的难度和真实性。

再次,教学设备要保证。教学过程和练习过程最好能够在同声传译教室进行,如果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或者语音教室,要能够保证有同步录音功能并可以回放,方便学生和教室对视译进行反馈和评价。

视译是一项复杂的语言转换行为,涉及到语言,思维,动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除了扎实的双语能力,注意力的分配,意义单位的切分,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丢失信息的有效弥补,特定文体的专业表现形式等等都是视译成功的关键。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员的大量实践练习与讲解,反复训练才能逐渐掌握,形成系统的认知和技能(钱多秀,2014)。

5 视译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视译可以提高学员的听译水准,加强记忆能力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辅助口译教学,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按照视译教学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接受,分析和转换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过程以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

视译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定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口译课程加以研究和实践,使得视译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最终培养出符合知识和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箭.同声传译技能训练和运作模式[J].四川外国语学员学报,2005(3):130-132.

[2] 宋维.语言顺应论指导下的口译视译训练[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104-105.

[3] 万宏瑜.基于形成性评估的口译教师反馈——以视译教学为例[J].中国翻译,2013(4):45-49.

[4] 王建华.同声传译中的视译记忆实验研究[J].中国翻译,2009(6):25-30.

[5] 项霞,郑寒冰.隐喻的理解与表达:基于英译汉视译过程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422-436.

[6] 杨艳君.视译在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应用型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8-151.

[7] 张吉良.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中国翻译,2004(5):84-87.

猜你喜欢
笔译译员口译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