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学院 赵联斌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长治学院 赵联斌
机器翻译时代悄然而至,机器译员随即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翻译模式面临着划时代的变革。人工译员和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成为机器翻译时代的必然态势,原因如下:1)人工译员和机器译员具有由相似性和逻辑关系构建的共生基础;2)人工译员和机器译员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彼此间存在必然的互补条件;3)人工译员的初元性和机器译员的后续性原模关系导致了人工译员的被替代性和可改变性特征。
机器翻译;共轭相生;原模属性
时代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不自觉地走进了机器翻译时代。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使机器翻译具有更趋近人工翻译的态势,机器译员与人工译员的合作多样化是这一态势的具体呈现。具体表现为机器独译、人译机助和机译人助三种模式。机器译员和人工译员的多样化合作在帮助人工译员解决翻译中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必然会导致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职业冲突。由此,研究者们不自觉地会产生这样的疑虑:机器译员会如何发展下去?机器译员和人工译员将会有什么样的共存模式?机器译员会具备所有人工译员的翻译特质吗?机器译员有可能独立承担人类所面临的所有翻译任务吗?本文尝试以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原模共轭相生原理对诸上问题予以回答与阐释。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认为,万物以“型”为本源,即物质、意识、思维、行为、生物、非生物、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等都以“型”为本体特征。最初的原始性、存在性、静态性、延展性的特征共同体即为原型(赵联斌 2012: 18)。人工译员在中国自古有之,最初被称为“象寄之才”或“舌人”(彭治民 2000: 71),反映了人工译员可寄托与传递意象的原型属性特征。人工译员存在的必需条件便是接受作者或原语文本的寄托,而将原语文本的意象传递到译语文本中。其静态性特征体现为寄托与传递意象任务的恒定性和状态的不变性,这种不变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国人工译者在佛经翻译的初期,将职责划分为口授、传言、笔授、证议和校对(72)五种细工,后来随着佛经翻译的深入发展,分工又更加明细。这体现了人工译者原型的延展性特征:过去人工译者独立完成的翻译任务发展为五个人或更多的人共同完成。然而,这种发展并未触及到人工译者“象寄之才”与“舌人”的受寄与传递的本质特征,因而也不会有更替的可能性,反而因分工的明细化而更会导致翻译行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增多。
张今指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模型规范反复演替“原型”,进而形成自己的品、性、形、貌的。不同的事物是由相同的原型按照不同的模型规范,或由不同的原型按照相同的模型规范重演而形成的(赵联斌 2012: 19)。具有原型属性特征的人工译员,就是在不同的模型规范作用下不断演变更替而呈现不同的模型状态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文化传播的进一步发展,人工译员分工细化。笔译和口译首先分化,其次是机器翻译的介入。笔译和口译分化仍处于原型的静始状态,受人寄托和传递他意的属性在这两种分化后的翻译活动中都未曾改变。但机器翻译的介入,使延展性发生质变,在原有的译员格局中增添了新的译员——机器译员。机器译员是人工译员和智能机器整合后的产物,既具有人工译员的属性,也具有机器独有的属性,是人工译员发展到机器翻译时代的适应性产物,因而机器译员具有人工译员模型的属性特征。机器译员是人工译员在机器翻译时代的表征与指代,具有后验性、从属性、反映性和影响性(17)。人工译员通过机器译员,在机器翻译时代接受了翻译行业的检验,反映了人工译员对机器翻译时代的适应性和机器翻译时代对人工译员的影响性。机器译员与人工译员间存在必然的模拟关系,而机器译员本质上是人工译员在机器翻译时代的模型,始终隶属于人工译员这一原型。
人工译员的原型属性和机器译员的模型属性决定二者间存在共轭相生性关联。原型和模型的关系属于外部矛盾范畴。用东方辩证法的术语来说,原型相当于太阴环节,模型相当于太阳环节。太阴和太阳间还有两个中介,即少阴和少阳环节。原型和模型之间存在原模共轭相生性的共同基础,原型和模型在这一共同基础上又互相有所不同(82)。机器译员从人工译员发展而来,同时又具备了某些不同于人工译员的特征。人工智能化的机器译员是通过实现分析原语文本的复杂性来构建尽可能完善的译语文本的。机器译员的类型主要包括转换的机器译员、数据驱动的机器译员、基于词典的机器译员、中间语的机器译员和混合系统的机器译员。同一种人工译员可模拟为多种不同的机器译员,同时,同一个机器译员也可模拟多种不同的人工译员。机器译员具有人工译员所未有的优势特征:1)成本低;2)译时短;3)及时性;4)一致性;5)准确性(徐航 2006: 39)。但机器译员终究无法超越人工译者,人工译员同样具有机器译员所未有的独特能力:1)词义甄别能力;2)短语甄别能力;3)歧义结构区分;4)文化因素理解(庄小萍 2007: 98)。人工译员和机器译员的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具备了共轭相生的条件:机器译员来源于人工译员,同时又占据了人工译员的岗位,削弱了人工译员应有的重要性。机器译员为人工译员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提供”了就业的不便。但机器译员本身的不足,又需要人工译员利用自己的优势予以补短。因此,机器译员和人工译员是同存于机器翻译时代的,机器译员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译员。
在机器翻译时代,随着语言输出与输入的精准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单独的人工译员还是单独的机器译员,都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标准的翻译任务。人工译员和机器译员只有遵循共轭相生原理的规范与制约,才可能适应机器翻译时代“寄托与传递”的译员本质属性维系。机器译员在具有人工译员无法超越的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人工译员无可比拟的劣势,二者间存在必然的互补关系。
人工译员以职业者的身份从事翻译工作,具有较稳定的工资收入,这在委托人看来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开支项目,而机器的开支则是一次性的,一旦购买,便可以长期使用。这种一次性投资远低于人工译员的长期开支。机器译员在最终编辑过程前的翻译工作所用的时间也远低于人工译员所用的时间,且随时可为委托人提供翻译服务。机器译员较人工译员的另一个优势是,通过智能记忆功能保持文本上下文的一致性。这些优势都是人工译员所无法超越的。但是,机器译员不及人工译员的方面又必须通过人工译员来完成,如人工智能就不具备人工译员所独有的如下判断能力。
(1) It was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the 3rdthat I arrived in China. 机译:它在一月的第三个下午我到达了中国。
人译:一月三日下午我到达了中国。
从许多词义中选择最合适的,对于机器译员来说是困难的,同一个词通常有两种以上的形态,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意思。这些复杂的词象增加了机器译员的错误几率。也由此可看出,人工智能的机器译员对词义甄别的判断能力远不及人工译员。
(2) The willows began to throw their long green shadows over the ground. 机译:这些柳树开始掷它们的长长的绿色阴影超过地面。
人译:柳树已开始在地面投下它们翠绿色的长影。
机器译员机械地保持了原语文本前后单复数的一致性,但并不能领会“这些”和“它们”之间存在的重复性,而人工译员则通过把“这些柳树”简化为“柳树”,避免了与后面的“它们”的重复。
(3) It was Socrates who laid the foundation of logic. 机译:是苏格拉底生了逻辑的基础。 人译:正是苏格拉底奠定了逻辑学的基础(98)。
laid the foundation of是固定搭配,在英语中随处可见,而机器译员只能识别laid的意思,在laid所包含的25种意思中随机抽取一个,而对英语短语的固定搭配无法到位地理解。这种“不到位”也是机器译员输给人工译员的一项。
(4) He killed a man with a gun. 机译:他杀了一个带着枪的人。 人译:他杀了一个带着枪的人。或者:他用枪杀了一个人。
机器译员只能以with作为介词“带着”对原语文本进行翻译,而对于歧义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多层含义不具备辨识能力。
(5) There lies a village in the valley. 机译:那里躺着一个在谷里的村庄。 人译:山谷里有一个村庄。
机器译员是一字不落地从头翻译到尾,连There lies 中表示结构的lies都翻译成了“躺着”,而对there be句型的倒装句特征却浑然不知。
(6) I wonder whether he is a Trojan horse. 机译:我想知道他是否是匹特洛伊木马。
人译:我不知道他是否是个内奸。
不能真实再现原语文本的文化全貌也是机器译员的一个弱项。Trojan horse的原意是“特洛伊木马”,出自古希腊神话,指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士兵藏在木马肚子里,被特洛伊守城士兵中计搬进城,最终攻陷特洛伊城(99),“特洛伊木马”因此被人们理解为内奸。目前,机器译员的人工智能还未能解决如此这般的文化信息问题。
由此可见,人工译员和机器译员都有对方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的短处,同时也具有自己能够做到而对方做不到的长处。人工译员和机器译员间存在共轭相生的互补共存特征,机器译员离不开人工译员的思维填补,人工译员离不开机器译员的辅助协调,最终谁也不会替代谁。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推动机器翻译时代超前发展的最佳状态。
机器翻译技术的进步为语言服务产业带来的变革是颠覆性的,微软称自己已开发出深层神经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同声传译技术,且传译的精确率在80%—90%之间。照相机、复印机和扫描仪都会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挖掘而成为机器译员,未来的云技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自动化技术、智能机器人将取代绝大部分我们熟悉的职业。人机渗透、并肩作业的新型职业将会出现。现实表明,人工智能带给人们的挑战是不可抗拒的,机器译员的弱点在逐渐减少,优点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人工译员却始终处在“培养-实践”这么一个多年不变的模式环境中,其优点没有增多,缺点也未减少。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却正在一步步地解决机器译员的每一个缺点。
理查德·蒙太古(Richard Montague)认为,在排除人体特性和人类经验的状态下以电算化系统研究语言是可能的。具体步骤为:1)构建时态内涵逻辑人工语言;2)为这种人工语言设立语义学;3)用人工语言间接解释英语(Montague 1968: 246-235)。由此技术发展推理可以印证,机器译员是完全有可能克服掉所有弱点而非常接近甚至等同于人工译员的。思维模式目前是人工译员超越机器译员的唯一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在现代高科技的推动下,机器译员就永远无法解决这一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便是机器译员等同于人工译员的开始。当机器译员等同于人工译员的翻译实力时,人工译员的翻译岗位将会被分裂为:人工译员岗位、机器译员岗位和人机互助岗位。再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安逸状态的进一步提升,人工译员岗位和人机互助岗位也将被进一步撤销。这时候,真正的机器译员“抢饭碗”的时代便来临了。
由此,人工译员不能再停留在目前的生存状态,而应该调整从培养、发展到工作参与的一系列模式,以求适应与生存。人工译员的静态适应已不具备与机器译员共轭相生的条件,人工译员的培养理念和模式的改变是变革的关键。
传统的人工译员培养只注重语言层面、实践技能和文化层面的教学与实训。在机器翻译时代,只有让人工译员的实际能力超越机器译员,才有可能摆脱被机器译员淘汰的命运。因此,传统人工译员培养模式中的已经或即将被机器译员替代的部分已不再是人工译员需要掌握的内容。人工译员的未来工作走向应该是,而且已经是开发机器译员、完善机器译员和检验机译结果。未来的人工译员应该是集双语能力和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体,机器译员的实力基础——双语语料库需要人工译者去构建。人工译员只有成为机器译员的驾驭者,才有可能摆脱被机器译员淘汰的命运。因此,人工译员应在强化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克服弱势。人工智能再发达也只是人开发的产品,最终无法代替人的大脑。因此,语言的丰富性、译文结构的整体性、译文风格的赏识性、词义误区的鉴别性等都是目前人工译者所呈现的优势。机器译员翻译时的前期准备、翻译过程中的电脑操作和译后编辑仍然需要人工译者的掌控。人工译员所要做的工作便是为机器译员构建储存的双语语料库,运用娴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驾驭机器译员的翻译过程,然后在机器译员翻译结束后校验其中的忠实度。人工译者校验忠实度的过程便是展示自身优势的过程。由此可见,未来的人工译者绝不是仅懂计算机技术或仅具备双语能力的人,而应是集计算机能力与双语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人工译员培养模式必须朝这个方向变革,才可能适应人工译者的未来发展走向。
在机器翻译时代,机器译员与人工译员的竞争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工智能的技术提升无疑强化了这一忧虑。而以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原模共轭相生原理为思辨基础,从人工译员的发展渊源、人工译员的优缺点和机器译员的优缺点以及相互补缺等几个方面构建其共生理据,使其共轭相生的现实条件明确化,就可消除人工译员的惯性担忧。不可否认,机器译员具有如下优势特征:1)降低成本;2)缩短译时;3)服务及时;4)译文一致;5)精准度高。这是人工译员无法超越的,也是造成机器译员代替人工译员忧虑的主要原因。但对于词义区分、短语判断、歧义确定和文化剖析等人工译员的优势特征,机器译员却是永远无法比肩的。这种弱点的恒定性和优势的互补性便是二者共轭相生的必然条件。因此,机器译员是不可能彻底代替人工译员而独掌机器翻译时代的乾坤的。
Montague, R. 1968. Computerized study on languge [C] //Pragmatics:Contemporary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46-235.
姜 玲. 2007. 原型-模型论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 [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6): 80-83.
彭治民. 2000. 佛经翻译在我国翻译史上的地位 [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3): 70-72.
徐 航. 2006. 机器翻译VS人工翻译 [J]. 软件工程师 (8): 39-41.
赵联斌. 2012.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J]. 上海翻译 (2): 17-21.
庄小萍. 2007. 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结合 [J]. 宜宾学院学报 (8): 97-99.
(责任编辑 张璟慧)
通讯地址: 046011 山西省长治市 长治学院外语系
H059
A
2095-5723(2016)03-0100-04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