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灿 罗勇
摘要:通过对照新课标要求,分析中学语文教师转变角色定位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提升当代语文教师事业投入性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提升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和语文教学效率提供参照。
关键词:角色扮演;角色转换;投入性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1],并着手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在召唤语文教学创新,国家在提倡语文教学创新,社会在期盼语文教学创新。作为其中的当事人,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并全身心投入到这个改革浪潮中来是十分必要的。
1.教师角色重定位的必要性
1.1 中学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中学语文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谋求最大程度地自我发展和更大的作为空间。只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接纳新的教育观念,真正落实新的教育思想,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能与时代接轨,自己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才会越来越从容。
1.2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走进时代,走近热点,这就对当代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做知识的继承者,也做只是的积极构建者。进而要求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既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不能妨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 语文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语文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4 行业竞争的需要。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育学在时空上的局限,如果一味沉浸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墨守老一套教学方式,势必会局限学生的视野,阻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丰富,对教师的要求就变得越来越严格,教学行业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中学语文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已经是形势所迫。
2.新课标对语文老师的客观要求
2.1 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怎样科学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只有观念转变过来,其他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一切变得顺其自然。
2.2 完善知识结构。
由于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3],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神圣使命,加之语文学科又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中国几千年的国学修养。
2.3 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
2.4 更新心理观念。
现代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再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收这么一个机械的过程,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学活动在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指挥者,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
2.5 丰富语文素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学识水平不能局限在一个学科门限之内,除了扎实而准确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地理、政治、历史、社会等等,只有这样才有可希望在新的课程改革面前站稳脚跟。同时,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时政新闻,紧跟时代热点,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所见所闻的能力,能有独到见解与感悟。需要拓展自己的眼界,夯实自己的国学根基,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3.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角色扮演
3.1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学的阵地还是在课堂[4],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就必须要紧紧抓住课堂45分钟。教师在整堂教学中从课题的选择、课时的分配、进程的设计、重难点的分化、氛围的调节、节奏的掌控,必须充当一个高效的组织者。
3.2 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语文课程打破了传统单纯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不再一味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而是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营造氛围,因势利导,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3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目标,帮助学生找到适应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在心理上给予支持;鼓励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参与式、体验式、讨论式等多种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的目的。
3.4 脆弱心灵的抚慰者。
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要写自己的话,这可能需要走近学生的心里。要和学生交朋友,需要进行心灵交流和精神抚慰。
4.语文教学投入性的提升
4.1 培养职业热情。
认识到教育工作的崇高性,激发出对教学工作的强烈自豪感与认同感,将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期待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标准,从而提高内在动机,激发积极性,在工作中培养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同时遵守职业道德,用师德来约束自己,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投入于工作当中。
4.2 培养感情认同。
做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最好是知心的朋友。只有打破代沟隔阂,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激发工作热情。
4.3 培养乐观心态。
乐观主义品质的培养,在于对事物认知与解读的方式。只有常立乐观的角度,超越悲观的层次,才能认识到乐观主义是追寻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法宝。对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
5.结论
实施新版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变革的精神、态度和勇气,更应该主动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在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实现中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伦敦,教师专业发展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0.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 [M]. 第 1 版.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75.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2-94.
[4]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41.
作者简介:罗勇(1956年~),男,湖南岳阳人,岳阳县云山乡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