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流域水污染损失货币化成本及其政策效应

2016-05-30 01:30李北一
科技风 2016年5期

摘要:鄱阳湖南昌段水质污染特征为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土壤呈重金属铬、镉、汞污染趋势。来源为入湖的赣江和抚河及沿湖周围的农业面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排入的生产废水和相关湖泊畜禽养殖废水。笔者提出了不同污染形式的控制措施,并就水污染损失货币化成本测算提出方法。

关键词:鄱阳湖水质污染;形式分析和控制措施;损失货币化运算;政策效应

1.鄱阳湖及其生态经济区

1.1鄱阳湖概况

环鄱阳湖流域是指南昌市所辖鄱阳湖湖域,分布在新建区、南昌县、进贤县境内,面积976.3平方公里,占全湖面积的三分之一,容积为276亿立方米,它承纳南昌市境内的赣江、抚河两大河流,其中赣江水量为728.3亿立方米,抚河水量为146亿立方米。鄱阳湖南昌段湖水水位最高21.75米,最低8.84米,流域丰水期(6-9月)大部分被水浸没,枯水期(11-1月)有近30万只候鸟来此栖息。

1.2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环鄱阳湖为汇聚中心的辐射水域(赣江南昌断、抚河南昌断、军山湖、青岚湖和环鄱阳湖湖滩州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以农业为主。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构成三带、四区,即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生态控制带;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2.鄱阳湖水环境现状及控制措施

鄱阳湖南昌断水质污染特征为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土壤呈重金属铬、镉、汞污染趋势。来源为入湖的赣江和抚河及沿湖周围的农业面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排入的生产废水和相关湖泊畜禽养殖废水。

2.1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鄱湖水环境

随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点源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区内来自工业和城市的营养物排放量将逐渐减少,而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治理难度大,在流域内的相对贡献将逐渐增加。一些地区象太湖流域在治理点源污染上取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被非点源污染物排放的增加所抵消,尽管为治理污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水环境质量恶化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化肥施用量的急剧增加并长期居高不下,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养分由亏缺转为盈余,从而导致氮素、磷素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土壤氮磷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流失量的增加,在降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养分以颗粒态或溶解态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必将增加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绝对负荷。

控制措施:广开肥源,提高施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巧,提高绿肥即猪粪肥、绿色化肥、稻草返田及杂肥等使用量。其中提高绿肥鲜草产量则是解决肥源的重要措施,必须扩大紫云英育种基地的建设。使用化肥要多种并行,改变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种植红萍等沉水水生植物,该植物繁殖能力强,种群密度大,生物产量高。另外落叶薪炭林的树叶也可以沤制绿肥。提供立体生态养殖种植水平,逐步实现鱼鸭水稻立体养殖模式,猪圈沼气养殖模式等一系列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2网围养殖与鄱湖水环境

随着网围养蟹技术的全面推广,鄱阳湖流域网围养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鄱湖流域南昌进贤境内青岚湖、军山湖在网围养殖规模和强度逐步增大、产值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青岚湖、军山湖水质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凸现,另外将湖泊洼地圈围使之与外水隔绝,破坏湖区的自然循环和净化,从事垦殖活动,大量使用人工化肥和饵料等给湖区的水质等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每生产1吨河蟹要向湖中释放氮571.8公斤,磷71.57公斤,明显多于养鱼。网围养殖区的总磷沉积具有更高的磷饱和度,湖水与沉积物之间交换强烈,抗污染负荷能力低,导致外源磷污染负荷引起湖水进一步富营养化。

控制措施:建立水权制度,核定养殖许可证,发展轮种轮养的生态养殖技术,强化网围养殖的规划先导效应,积极开拓养殖区生态补偿机制。

2.3城市水污染与鄱湖水环境

鄱阳湖土壤重金属超标与城市工业水污染有直接关系,经济区每座城市应强化减排行为,兴建污水处理厂,在河流入鄱阳湖口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

3.环鄱湖流域水污染损失货币化成本测算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成本进行评估即环境成本的货币化受到广泛重视。这里运用水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估算法测算鄱阳湖流域水环境变化的货币化成本。水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的大小与水环境遭到的污染程度和遭到污染的水资源量有关。其具体测算方法是:

设水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为CS,水环境的资源量为Q,则

f=CS*Q=(k1+K2xk3)*Q=[k1+k2(qi/coi)k3]*Q式中,K1、K2、K3为待系数;x为计算区域内单位水资源所承受的主要污染平均等标污染负荷量;qi为计算区水环境承受第i种污染物的量;coi为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通过推算可知,鄱阳湖流域的水污染货币化成本变化趋势与流域经济的发展趋向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处于经济调整和转轨时期,鄱阳湖流域的货币化成本将相对较小,要从根本上改善鄱阳湖的水质,必须对鄱阳湖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从调整结构、改善功能出发,从强调效益与建设、改造、利用出发,必须建立湖体、两江两者统一的、全面发挥系统工程的多参数工程建设模型,并逐步付诸实施。兼顾养殖、畜牧、三料生产,创建城乡协调的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繁荣稳定的生态社会体系,保持“一湖清水”目标,确保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鄱阳湖概况,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2]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江西省发改委.

[3]江西省环境质量报告书,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4]南昌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数据库,南昌市环境监测站.

[5]农业非点源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法探讨,王登峰.

[6]太湖水资源水环境研究,黄贤金.

[7]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朱兆良.

[8]进贤县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贤县环境监测站.

[9]东太湖围栏养殖及其环境效益,杨清心.

[10]东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饱和度初步研究,李文朝.

[11]反效果补偿项目估算法,王哲金.

作者简介:李北一(1969年生),男,河北宁晋人,汉族,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和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