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兴趣在教学中的培养

2016-05-30 01:47鞠鹏
科技风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兴趣引导教学

鞠鹏

摘要:学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27岁之间,是身体素质、精力等最顶峰的时期,但由于课业负担重、运动形式单一等各方面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没有兴趣,而目前体育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十分必要,本文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兴趣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体育兴趣;教学;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任何事情最有动力的出发点,它在无形之中牵引着你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在体育方面也一样,一旦学生建立了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便会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付诸实践,经常听某些家长说道孩子懒,不愿意运动,事实上,懒并不是排斥运动的理由,而是由于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文艺兴趣、学习兴趣一样,体育兴趣是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培养的,是可以通过体验、感受建立起来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教师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体育兴趣,以下是简要论述:

1.开展多样活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学会,而有些学生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教师必须综合考虑,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进度来安排控制教学节奏,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难免有些学生会出现焦急、厌烦等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多花心思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或比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最根本的依据,教材中所确定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才能保证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手段都不偏离轨道,从而达到目的。例如教材当中关于长跑这一项运动的设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耐力,而这项运动是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其他同样能够锻炼耐力的运动形式,比如跳绳、接力赛;再例如在讲授弯道跑步技巧时,可以加入“丢手绢”游戏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先获得弯道跑步的体验,之后通过一些方法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再在实践中感受进步,这样学生不仅收获了技巧技能,同时也得到了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2.科学演示体育原理

体育和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是一样的,需要在夯实的基础上进行有有难度的训练,但体育和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又不一样,体育方面的基础不是必须在课堂上建立,数学公式、英语单词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传授,学生才理解才接受,而体育方面,在老师教之前,学生早已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有了自己的一套方式。例如跑步与呼吸的配合,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之前学生早已养成了自己的习惯,并且每名学生的习惯不一样,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如果教师一定要按照教材的规定来强行让学生做出改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借助多媒体设备的演示来让学生明确科学的方法对运动的帮助、能够给身体带来的有利影响,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的尝试中感受到变化从而慢慢改掉习惯。

3.夯实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给学生设定过高的目标往往学生会望而生畏,会产生“既然达不到目标那么还不如不付出努力”这样的消极想法,从简到难、由浅入深是一个规律,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某一层次的技巧时是无法很好地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训练的,甚至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自信、厌倦,而如果让学生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地认真打好基础,那么学生就会自发地有更高层次的学习欲望,例如游泳,在没有练好换气时去练习划手蹬脚的技巧是事倍功半的,而在能够自如地换气以后便会主动地去考虑动作上的标准性问题从而去纠正,因此,打好基础也是培养体育兴趣的途径之一。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建立的阶段学生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学生还不能够成熟地处理这些情绪,很容易将感性和理性混淆在一起,出现爱屋及乌或恶屋及乌的情况。教师在学生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建立上的引导者,这样的定义看似很夸张,但实际上教师就是起到了这样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感情是十分丰富而且真挚的,教师在学生眼中是高大的甚至高尚的形象,由于学生对教师天生的崇拜感,于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切行为产生的影响都是被放大的,例如教师的责备对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会远远大于这件事情本身的,而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也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与教师建立起了融洽的、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学生自然会将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来,会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体育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有更多的互动,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自然而然转化为学生愿意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进行体育团队配合或竞技比赛,这样便建立起了体育兴趣。此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有利于保证学生用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由此可见,体育兴趣是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养成的,培养体育兴趣是一项持续性的、漫长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或其他与学生接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从多方面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盛昌繁,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j]体育教学 2004.4.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体育兴趣引导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小学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浅议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