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生关系角度审视高校课堂“低头一族”

2016-05-30 11:13张丽玉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校

张丽玉

(集美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从师生关系角度审视高校课堂“低头一族”

张丽玉

(集美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当前高校课堂“低头一族”现象普遍,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让高校课堂失去生命活力。调查分析高校师生对课堂玩手机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差异,了解当前高校“低头一族”的现状,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课堂的主体——师生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包括师生价值观的冲突,师生课堂角色的缺失,师生评价体系的脱节以及师生对话交流的欠缺,进而从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完善课堂管理制度,改革高校师生评价体系和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等四个方面,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来应对高校课堂“低头一族”现象。

关键词:高校;低头一族;师生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课堂低头玩手机已经成为高校课堂的普遍现象,也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最头痛问题。课堂上玩手机的大学生群体被形象地归为“低头一族”。这类群体不旷课、不喧哗,貌似不影响课堂秩序,却严重危害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课堂死气沉沉,失去课堂生命活力。

针对课堂“低头一族”的普遍性及危害,很多高校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武昌理工学院、扬州大学、山东农大、江苏大学等高校采取了“限时断网”、设置“手机收纳袋”、“手机暂存箱”等课堂“人机分离”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但因强制性也引发一些非议。也有一些高校结合学生自治管理,在“人机分离”措施中加入学生的自主参与,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试行“无手机课堂”,由学生班级自愿申请成为试点班。每天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都会自觉地将手机切换成“关机”模式,或自行保管,或统一放入讲台上的收纳箱。下课时,任课老师会对全班的整体表现进行打分。还有高校把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与课程考核相结合,如武昌理工学院出台政策: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发现一次扣除1分平时成绩,直至扣完平时成绩为止。这些应对措施都是目前高校针对“低头一族”的无奈之举,有一定的效果,也值得一些高校借鉴,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高校“低头一族”现象折射出高校课堂师生关系的冷漠。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二者似乎互不影响。作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表面的不是积极的参与,而是冷漠的应付。这种课堂生态浪费的不仅仅是课堂资源,同时也浪费着师生的时间和精力。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当前高校课堂产生“低头一族”现象的原因。因此,本文首先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当前高校“低头一族”的情况及师生对此的理解,进而分析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师生关系问题,提出应对当前高校“低头一族”现象的一些措施。

2高校“低头一族”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及理解,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份,选取厦门市本科高校的362名大学生以及96名高校教师进行网上调查。其中学生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男女生比例约为1∶2。调查结果如下:

表1 师生对“当前高校课堂学生玩手机频率”的调查

数据来源:本调查研究整理

表2 师生对“课堂玩手机的原因分析”调查

数据来源:本调查研究整理

表3 师生对上课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方面的评估的调查

数据来源:本调查研究整理

表4 师生对高校应对“低头一族”的对策方面的调查

数据来源:本调查研究整理

调查结果显示,师生都认为当前高校课堂“低头一族”现象普遍,而且师生也都意识到这种现象已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有一些应对措施来改变。但师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差异。比较而言,教师总体认为学生课堂“低头一族”的现象比较严重;师生对课堂产生“低头一族”的原因分析出现差异,学生倾向于把原因归为课堂教学效果,而老师则主要归结为学生的自律性不够;对课堂玩手机的负面影响,学生评估明显低于老师。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对自己上课玩手机的行为的负面影响还是有觉察的,对“上课使用手机,下课后是否后悔”的问题,40.88%选择会后悔,其余的选择没感觉或不会。对上课使用手机是不是对老师不尊重的问题,74.03%的学生认为是对老师不尊重,其余的25.97%的学生属于没想过或认为并不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既然大部分学生认为玩手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但为什么还会玩手机的原因,62.98%的学生认为是“无聊”,37.02%的学生认为是“自己自控能力差”。即使碰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老师,仍然有49.72的学生选择“看情况”或者“仍然会玩手机”。

3从师生关系角度分析“低头一族”现象

(1)师生价值观的冲突。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导致学生“低头一族”的表面原因是课堂教师教学质量的不良以及学生的不能自律。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于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不和谐。

冲突一:部分教师秉持“师道尊严”价值理念是与学生的“师生平等”观念冲突。

当前的大学教育受到科技理性的影响,对“生计”的巨大关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话语主题,职业技能教育成为教育的最重要任务。[1]在“师道尊严”的理念下,这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忙着灌输所谓有用的“知识”,教学成了单向的授业,而无暇于“传道”与“解惑”,几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现有水平。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普遍提高了学费标准,学生的消费主体意识增强,普遍认为我上课是缴了费的,听不听是我的自由,我的时间我做主。同时,九零后的学生期待自由平等,更青睐的是“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让自己能够在课堂上体现价值。

基于这种冲突,即便部分教师对教学相当负责,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但却无法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冲突二:部分教师秉持的“大学之道”的理想与学生的“获取学分”的现实功利观念存在冲突。

在当前高校课堂上,也不乏一些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教师,这些老师秉持大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的崇高理念,在课堂上谈理想谈人生,挥斥方遒,希望引领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坚定人生信仰,但这些教师往往在与手机的争夺战中也经常败下阵来,感到无奈和无助。在社会功利主义现实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学生进大学仅仅是为了获取学分,为了找到工作,至于课堂上老师讲的多精彩,只要与获取学分无关,都是无关紧要。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有一些很精彩的课堂上,仍有学生“低头一族”存在的原因。

冲突三:部分教师秉持的“完成任务”的观念与学生的“无声对抗”之间的冲突。

在现有的大学管理制度下,尽管对课堂教学要求甚多,但由于课堂教学质量没有硬性指标,教师评价和晋升更主要取决于科研成果。因此,一些教师认为只要上课不违反教学规定就可以,至于课堂质量怎样并不影响,即便是那些擅长上课、热爱上课的教师,最后只能按照既定的“量化标准”来要求自己,对提高教学质量缺乏动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对于没有吸引力的课堂,自然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而在旷课可能影响平时成绩的情况下,上课玩手机就成了一种主流的“无声对抗”。

(2)师生课堂角色的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主导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而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教师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更多的是采取劝诫,也有教师认为大学生应该自己选择行为,不需要过多的管理和干涉,对课堂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我们倡导师生平等,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所有的思想和行为。教师主导,即教师对课堂具有主导权。师生平等,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但并不是说学生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值得尊重。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有权利进行批评和制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需要做好管理者的角色。

学生是课堂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往往忽略学生的角色,更主要地把自己放置在消费者的角色上。一旦觉得消费产品不合意,就拒绝消费。但当前高校的管理体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拒绝消费,如退学费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些学生就采取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在碰到教学效果不好的课堂时,往往“万马齐喑”,很少人主动与老师沟通和交流,把学生群体的需求告知老师;甚至于学生干部群体,本应做好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的角色,也在消极地做“低头一族”。

(3)师生评价体系的脱节。在教师的评价体系方面,大学教师更主要的是通过职称评定或者科研课题等等来体现,虽然也有一些学生测评,但基于各种原因,学生测评很难转化对教师的实际评价。因此,一些大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可能就没那么重视。大学教师的任务是把课上完,不违反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就行,至于学生听没听懂,或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

对学生的课业评价上,评价方式往往采取平时分和期末考按照一定比例来算,对于平时分,一般科任老师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来定,因为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表现和作业也只能偶尔为之。期末考试,很多通过划范围等方式,学生在期末一小段时间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通过考试。因此,教师平常的教学效果与学生考核结果可以不成正比。学生平常的学习认真程度以及对本课程的理解与期末考核也可能不成正比。这样对学生来讲,平常只要人来到课堂,学什么、学多少跟自己的期末成绩没有多大关系,在手机与老师的比重权衡中,手机就成了首选。

(4)师生对话交流的欠缺。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尽管对课堂“低头一族”现象很烦恼、无奈,但也缺乏主动改变的动力和行为。客观上,由于高校扩招,大班教学人数众多,普遍对学生都不了解。下课后又赶校车、做科研等,无法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有些甚至上完后都认识不了几个学生,上课学生眼皮底下玩手机都叫不出名字,更谈不上课堂上监控学生的行为。

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对师生平等也存在认识误区。[2]大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对课堂趣味性教学要求过高,没有真正理解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差别。一旦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不被重视,没在教师的视线之内,往往就会开始游离。另一方面,他们也期待改变目前的境况,大多数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期待能与老师做更多的交流,但又克服不了自身的惰性,缺乏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应对课堂“低头一族”

综合以上冲突的根源,是高校师生角色的矛盾和对立问题。因此必须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来应对课堂“低头一族”,即师生共同体的关系。师生之间原本是一个共同体的关系,可以体现为师生价值理念的理解与认同,行为目标的一致性,方式方法的协调性和行为结果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如果高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的价值理念,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能够达成一致,教师采取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结果是师生共同负责和承担的,那么高校课堂上的“低头一族”现象必会有所改观甚至自动消失。而要创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高校在制度和做法上做一些改革,同时也需要全体高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1)加强目标理想教育,促进师生价值观的融合。教师方面,应把教书育人作为主要的价值目标和成就目标,减少功利主义的冲击,把教师的职业当作终生奋斗的事业,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将真诚、理解、尊重、民主、平等的理念融入师生关系之中。[4]应多开展名师交流会,教师成长讲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价值引领;成立教师成长发展中心,采取老教师传帮带的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创造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职业的自我成就感。

学生方面,把学习、成长和成才作为主要目标,减少刷学分、混文凭现象。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请积极正能量的社会榜样做正面引领;在大学四年中,真正落实大学生导师制,发挥高校导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十佳青年”“自强之星”等励志青年评选,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完善高校课堂管理制度,助力教师对课堂的管理。高校学籍管理规定,或者学风管理规定,对学生旷课会有具体的处罚,但玩手机没有相关的规定。爱荷华州立大学是美国最早在校园中普及无线网络的学校之一。如今,该校20%的课程都在大纲中写有禁止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的要求。”手机作为新媒体,不断开发的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让大学生欲罢不能,其对课堂的冲击已经不是单靠自律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有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来约束。因此,高校学籍管理规定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入应对新情况的措施,如规定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等。

(3)改革师生评价体系,促进师生评价体系的结合。在评价理念上,要以学生为本,尊重教师的主体价值、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3]克服评价考核内容的片面性,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能力、潜能等做出全面评价,教学与科研并重,淡化量化指标,把教师教学、科研的质量放在第一位,重师德,讲学风,对师德高、学问好的优秀教师给予充分鼓励。在评价考核方式上,改变自上而下为主的评价方式,增加教师的知情权,给予教师自我总结自我表达的机会。

改革学生课业评价体系,注重平常课堂表现和学业进步体现,增加课堂作业和平时作业的评价比重,避免一考定分数的做法。并与教师的评价体系相结合,促进教师注重教学过程,提高对学生平常课业考核的积极性。

(4)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增进师生的理解和对话。罗杰斯通过研究指出,教学成败的关键不在教学技巧,而在于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5]

高校教师可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针对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现象,可采取导生制,通过与部分学生加强交流,带动全体学生的能动性。

高校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发挥大学生的自治管理,从学生主体角度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利用班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进师生沟通,使课堂成为第一交流平台。在碰到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不对称或矛盾的地方,学生干部应作为学生代表,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团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师生交流的活动,比如开展亲师活动日,主动改善师生关系;在开展学生活动时,邀请科任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增加科任老师与大学生的交流机会。当然,还可以针对高校课堂玩手机现象进行系列探讨,比如与教师一起开展“课堂该不该玩手机”的辩论赛、“课堂无手机”倡议活动、不做“低头一族”征文及宣传活动等等,增强大学生对课堂玩手机现象危害的认识,认清产生“低头一族”的根源,从主体的角度来改变这种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联.梧凤之鸣:大学师生关系的诉求与应然[J].大学教育科学,2012(4):107-112.

[2]左军,崔怀将.从学生视角审视现代大学师生关系:对地方本科院师生关系调研报告的另类解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1):119-121.

[3]陈联.梧凤之鸣:大学师生关系的诉求与应然[J].大学教育科学,2012(4): 107-112.

[4]王晓秋.高校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有待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1(1):22.

[5]金运成.审视与重构:文化立场中的大学师生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2013(1):28-34.

责任编辑:张晓辉

Survey on “Eyes Thrown to One′s Phone” in University Cla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ZHANG Liyu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eyes glued to one's phone” in university classes is very universal, which has bad influences on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investigation on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inds out the main reasons for it, that is,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brings up ideas of creating a new typ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pe with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about dreams and belief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reform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Keywords:university; “eyes thrown to one's phon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4-0063-05

作者简介:张丽玉(1982-),女,莆田仙游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2015年立项课题(jas151474);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年课题项目(2012B22B)

收稿日期:2015-10-28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高校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