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凝
摘要:本文基于“中级汉语语法”慕课的教学实践,指出慕课学习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国别以及学习动机等个体特征方面,都与传统语言教学课堂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对语言慕课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慕课自身所能提供的教学与测试手段,既使语言慕课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遇到困难,也为语言教学利用翻转课堂加强交互性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慕课;学习者特征;学习动机;交互性;翻转课堂
作为教育革新实验的方式之一,慕课(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简称mooe)于2012年进入井喷式发展。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高校也于2013年纷纷开设慕课。虽然慕课在国际社会已经遭遇到很多挑战和质疑,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也尚不确定,但它对高等教育的格局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却几乎成为共识。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高校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如何利用慕课所能提供的科技优势,扩大教学空间,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改进,是高校汉语教师需要直面应对的问题。
本文将基于“中级汉语语法”慕课开设实施的情况,探讨慕课对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出的机遇与挑战。
在开始讨论之前,先将本次慕课的实施情况做一简单介绍。本次慕课借助www.edx.org平台开设,开课时间自2014年9月15日至12月23日,为期13周。授课教材为《中级汉语语法讲义》。选取了13个语法项目,依据知识点,切分为66个教学视频,每个视频授课时间平均为15分钟左右。在课程内容考核的设置上,则设计了10次测试题,以及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同时,还聘用两名研究生担任教学助教,协助授课教师在课程论坛答疑。在考核标准的设定上,所有测试正确率达到60%即为通过。
本次慕课的注册人数在开课当天为2076人,课程结束时达到3048人。其中,坚持看完教学视频并做完所有测试的人数为1294人,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的人数为99人。
一、学习者特征对语言慕课的要求
成功地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依赖于很多因素,如语言课程持续的时间和密度、教师的特征和能力、教学方法的合适性、教材的质量、学习者群体的大小和组成、自然运用第二语言进行练习之机会的多少等,而另外一个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因素则是语言学习者的特征。这些特征会影响到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中级汉语语法”慕课学习者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1.学习者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
在“中级汉语语法”慕课上,学习者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年龄为27岁。其中25岁以下的学习者占40.9%,26~40岁的学习者占37.5%,41岁以上的学习者占17%。所以,总体来说,以26岁以上(大学毕业者)的学习者居多。
在选课者的受教育程度上,也相应地表现为大学及以上高教育背景者偏多,其中高中以下的学习者占21.7%,大学生43.7%,还有32.3%的学习者拥有大学以上文凭。
在大学的语法教学实体课堂上,教师所面对的学习者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且以大学及大学以下受教育程度者居多。因此,中级语法慕课学习者在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两项特征上与实体课堂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差异对于语法慕课教学来说,是一个利好信息。因为当接触第二语言的机会相对少一些的情况下,年长的学习者比他们的年轻同学更有优势;而且,在语法课所特别需要的语法感知与分析能力方面,年长者也更为擅长。同时,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与年龄似乎也呈正相关。
但慕课学习者同时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给学习者所带来的课程期待与对任课教师个人特征的期待,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如何设计慕课课程以尽量满足众多学习者的学习期待,给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个性化的体验,从而吸引他们坚持学完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习者的选课动机
根据“中级汉语语法”慕课学习者个人填报的选课原因,选择语法慕课的学习者的选课原因大致有10大类19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这一动机分类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慕课学习者的特点,并未依据任何现有动机理论的分类体系。另外,表格中所引用的描述系学习者填写的原文,若有个别错误,我们也未做修改。
前五种动机都与单纯的汉语学习直接相关,学习者或者为了增强汉语语法的知识,或者想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提高汉语水平,或者为了通过学习进行汉语补习。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种选课原因,我们可以了解到某些国外的汉语教学单位没有或者无条件开设语法课程,慕课在这个意义上所实现的教育资源共享,是非常有价值的。
因第六和第七种原因注册课程的人,都是汉语教师同行,还有一部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读研究生。无论他们是出于专业发展的需要自发选课,还是因工作单位的要求而被动关注这个课程,“中级汉语语法”慕课都在一定意义上参与了慕课在教师职业发展领域所做的努力。这一些来自同行的学习者对慕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即他们不仅要有勇气面对成千上万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更要有勇气面对来自同行的专业的、批判的眼光。但为汉语教师同行提供一种可以讨论借鉴的语法课程,带来一种教学设计的参考,与他们进行对话,也为学科的建设做出贡献,这是肩挑科研与教学双重任务的高校汉语教师的学科责任。因此,慕课是他们面临的挑战,更是他们积极探索改进教学的机遇。
为了拿到证书或满足工作需要的工具型动机学习者,以及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融入型动机学习者,虽然动机相对来说可能比较强,但在没有任何来自教师、同伴、教学管理者、学位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有意志力坚持学完课程,则完全取决于慕课带给他们的课程体验。即便对那些因为“课程有趣”而注册课程的学习者,也同样可能会因后续的课程体验欠佳而终止学习。
因第13、14和15种原因而选修慕课的学习者,则充分体现了慕课的特点,而且这样的学习者数量最多,在“中级汉语语法”慕课的选课者中比例约为40%。他们的选择动机(choice motivation)可能更为脆弱,因此能否维持住这部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于慕课教师来说最为关键。
其他选课原因,尤其是第17、18、19种,恐怕也是慕课特有的现象。慕课不受时空限制、免费、开放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从慕课中寻求自己感兴趣的因素。而这些选课原因也将促使慕课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除了要考虑到课程内容外,还要在课件PPT的制作、讲课方法等问题上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
3.小结
慕课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广泛的国别背景和复杂多样的学习动机,对语言慕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慕课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大多数慕课学习者实际上并无意完成课程,他们的目的只是“探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013年12月底,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在coursera平台所推出的16门课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课程,甚至有一半的注册用户只看了第一个教学视频。
下面这位“中级汉语语法”慕课注册者的选课原因可以很好地反映慕课学习者的最初选课动机:
it's a free opportunity to take classes.I'm not sure how well it will go for me,but I saw a link to a course on Chinese grammar from Peking University taught through EdX on a language forum I was browsing and thought I may give it a try both for that and for other courses which may be helpful.
吸引这位学习者最初的学习动机有三个因素:免费、课程来自北京大学和汉语语法。而且他在选课之初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因此课程能否吸引他继续学习下去,恐怕主要靠课程自身的质量了。
Schumann(1997)认为,有五个因素会影响到学习者对课程的体验: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愉悦性、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能否符合学习者的应对潜力以及能否满足学习者的自我和社会意象。对于不能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即时交流与情感沟通、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毫无了解的慕课教师来说,就必须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课程持续的时间和密度、为学习者提供自然运用第二语言进行练习的机会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与设计,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只有那些能够帮助学习者产生并保持住学习动机的课程才有可能在慕课遍地开花的竞争环境中持续存活下去。
二、学习者的反馈对语言慕课教师的意义
慕课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决定了慕课的学习者人数远远超出传统的课堂规模。慕课所提供的论坛交流机会,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个人之间可以直接联系的渠道,也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学习者对课程的反馈。这些反馈至少在两个方面可以促进语言教师的职业发展。
首先,庞大的学习者群体所带来的语言使用的偏误(error)用例的类型,往往会超出传统的课堂。这些偏误的实例,可以为语言教师提供更多的深入理解汉语语言事实的视角。
其次,因为慕课学习者不仅仅是年轻的学生,还有可能是年长的成年人,甚至是同行。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在慕课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对慕课进行评价与反思,而慕课依靠网络所进行的书面交流方式,也使得一些热心的学习者能够为授课教师提供详细的深入的反馈意见。比如,“中级汉语语法”慕课在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给全体学习者发送了一封邮件,寻求学习者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并特别谈及慕课上如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有学习者对语法慕课的课件做了详细的批注式反馈,按周对课件提出了具体建议,而且所提的一些建议,如事先增加语法术语清单、增加office hour的视频、在某些课件中增加提问等等,都相当专业而有建设性。
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遇到如此耐心的反馈,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会迅速将课程抛诸脑后,无暇或无意提供反馈。所以,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反而会限制他们的反馈深度。
三、语言慕课的困境与机遇
慕课自身所能提供的教学与测试手段,与语言教学的要求既有相合之处,也有相悖之处。这导致了语言慕课教学的困境与机遇。
1.慕课形式与语言能力培养的矛盾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习者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能力的获得依靠大量的操练,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境交互至关重要。
慕课所能提供的交互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师与学习者在课程论坛里的交流;二是学习者在果壳网、YouTube等社交网站上所自发形成的“数字校园”;三是慕课教师在教学视频中插入练习或测试,吸引学生投入或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但是这三个途径所能提供的互动还是极为有限的。在前两个途径中,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交互,多是答疑或交流有关作业问题的,而很少能够进行有效输出式(pushed output)的语言操练。而在第三个途径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其实本质上是学习者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交互,因为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也不能实时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输出正确的语言形式,更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个性化教学。
在“中级汉语语法”慕课中,为了克服交互性的不足,我们在课程视频中增加了提问,在测试题中提供了相应的语法解释,增加了每周的习题总结,并在课程论坛里设计了可以讨论的话题,以吸引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表达。但是,参与者只集中于小部分人群,并不踊跃,与其他慕课一样,论坛里多为潜水者,很少发帖和回帖。
另外,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必须要运用语言进行输出性练习,才能最终形成语言能力。因此,语言课的练习除了判断对错、连线搭配、选择等答案唯一的客观性练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造句、回答问题、写作等没有唯一答案的主观性交际性练习。而慕课所能提供的系统自助判分的练习形式,却要求练习题目只能是客观性习题。采用同伴互评(peer review)方式进行判分的主观性练习,则存在诸多局限。
在“中级汉语语法”慕课中,我们尽量在客观题型与主观题型中寻找一种平衡。比如,大量采用改写句子的练习形式,要求学习者使用指定的语法项目改写句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学习者生成的句子在用词与句型格式上的多样性。但即便如此,也往往需要提供数个参考答案,才能涵盖学习者可能给出的正确回答。比如,让学习者用结果补语改写“他们卖报纸。报纸都没有了。”这个语句,虽然预设的答案是“他们卖光了报纸”,但我们为系统所提供的参考答案至少有如下一些:他们卖光了报纸。/他们把报纸卖光了。/报纸他们卖光了。/报纸被他们卖光了。/他们卖完了报纸。/他们把报纸卖完了。/报纸他们卖完了。/报纸被他们卖完了。等等。另外,学习者可能还会因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而遭到系统的错误评判。因此,教学助教需要在论坛里答复那些认真的学习者,单独为他们修改评分结果。
这些技术上难以克服的缺点,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助教的工作量,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某些学习者因受挫感而最终放弃学习。而若单纯采取客观练习题型,对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表达能力益处甚微。
2.翻转课堂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然而事情总有正反两个方面。慕课所提倡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的教学理念,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最大限度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机会。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习者预先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理解课程内容,在实体课堂上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参与讨论或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变成了与学习者共同建构知识的协作者和引导者。对于语言教学来说,翻转课堂具有两大优势:(1)可以为同一个班级里水平较差的学习者提供更多迎头赶上的机会。因为学习者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借助字幕的辅助,并可以随时暂停、随时翻来覆去地观看,从而彻底地理解教学内容,为他们进行语言操练做好充分的准备(2)翻转课堂可以帮助教师彻底实施“精讲多练”的原则。学习者通过视频了解了语言项目的意义和用法之后,在实体课堂上,教师则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习者充分运用视频上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练习,这将为学习者提供最充分的语言操练机会。
据研究,慕课翻转课堂不但可以有效改变缺乏兴趣或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游离状态,而且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受学生欢迎,课程的及格率和成绩也都很好。不过,这些教育实践研究都是基于其他学科所做的,而语言教学课若要实现课堂翻转,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欢迎与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等等问题,还有待教学实践的验证。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慕课也将深刻改变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的竞争模式,要扩大中国高校汉语教学在全球汉语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慕课是必须利用的一个平台。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日益增长。“中级汉语语法”慕课曾被EDX平台作为特色课程(feature course)加以推荐,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潜在市场的一个客观反映。
空前增长的学习者需求与慕课教育技术的相逢,为高校汉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机遇。高校汉语教师应该积极探讨语言学习理论与最新科技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结合,探讨慕课驱动创新学习的方式等等问题。这是高校汉语教师的使命,也是不能回避的挑战。
就语言慕课而言,至少有如下一些问题有待研究:
(1)什么样的语言课适合做慕课?
(2)语言教学的慕课如何区别于传统的电视教学节目?
(3)如何在慕课中进行主观性练习或互动活动设计?
(4)语言教学如何利用慕课进行有效的课堂翻转?
(5)语言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究竟会不会更好?
(6)如何评价语言慕课的课程质量?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