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 徐瑞华
摘要:课题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艺术设计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但在目前的课题设计教学中,却存在着“盲目性”“孤立式”“过度化”“僵化型”的课题设计弊端。为提升艺术设计教学的成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提出课题设计必须坚持专业化、系统化、适度及创新性的原则。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课题设计;原则
艺术设计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门综合型学科,其课程应鲜明地反映出自身专业的特点,合理的课题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地质量。课题设计是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课题设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优秀的课题设计是体现艺术设计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如今各大高校都非常注重提升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对设计学科在研究对象、实践方法和判断标准三大维度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然而在目前的课题设计教学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不少弊端。如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课题设计应坚持的正确原则,则十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培养。
一、课题设计存在的弊端
1.“盲目性”课题设计
“盲目性”课题设计是指在课程练习中无确定方向和目标的课题设计,教师缺乏有效引导,任由学生盲目地自主训练。这种情况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并不鲜见,有些教师甚至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为由,对课题设计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此种做法实不可取。其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专业知识更是一知半解。如果在课题设计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引导,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做作业,在课程训练结束后,无法达到课程的预期教学目的。在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时,该情况更为常见。甚至出现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仅挂名而已,走走形式,缺少应有的沟通与指导。这样的毕业课题设计带有“盲目”性,会导致学生的四年本科学习“草草收场”。
2.“孤立式”课题设计
“孤立式”课题设计是指每门课的课题设计孤立地进行,没有考虑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联系,造成知识链的断层,缺少系统化的谋划。艺术设计专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课程不仅与其他课程之间均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而且在其前后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着必不可少的递进关系。如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系列课程课题割裂开来,孤立地进行课题设计,就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系统化,会造成知识和技能的碎片化,其课题设计的效果注定是不完美的。
3.“过度化”课题设计
“过度化”课题设计是指课题设计的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不能达到课程训练的预想效果。这种情况在毕业设计的课题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几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有的工作量偏大,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选题“企业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括理念设计、行为设计、视觉设计。该课题工作量非常大,一个设计团队能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就已经不错了,而其中所包含的“理念设计”“行为设计”又超出了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范畴,几乎不可能由单个学生来完成。因此,类似这样的课题设计显得大而空。还有一些课题设计工作量又偏小,如插图设计。曾经有学生一共用电脑绘制了四页插图,每幅插图上有2/3的面积是相同的,仅有1/3的部分略有不同。该课题的工作量连一门普通课程的工作量都达不到,当然更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要求,无法体现毕业设计的应有水平。
4.“僵化型”课题设计
“僵化型”课题设计是指任课教师基本上原封不动地按教材进行课题设计,照本宣科,或者是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地重复课题设计,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去相应地改变课题,缺少灵活性、时宜性和创新性。对于“僵化型”课题设计的危害性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这是因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发展创意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艺术设计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其本质就是创新。一些设计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需求的变化,易于过时、落伍。应该看到,已有教材的更新往往滞后于最新的社会热点、焦点,教材中的案例及课题设计必然会显得过时。在课题设计中,如果一味地照搬教材,很容易与时事脱节。课题设计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得出来?
二、课题设计须坚持的原则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中课题设计教学存在的弊端,为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课题设计必须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专业化原则
所谓“专业化”原则,是指以学生所学专业或研究方向为主轴,对学生进行课题设计的方向性引导,使学生的课题选择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二年级之后要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因此在基础课程的课题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后续的专业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研究方向上的引导,使课题设计更具有目的性和科学性,从而避免盲目性。只有这样,基础课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使基础课程成为后续专业课程知识上的储蓄,为后续的专业课题设计做好铺垫。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文字设计”课,在课题设计上,可以采取在基础练习完成后,后续的作业往本专业方向的课程上过渡,如版式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教师可以在最后一次考核作业中,要求学生将平时练习的内容进行实践应用,如文字组合设计应用于标志设计中,段落化文字设计应用于海报设计中,形态化文字设计应用于包装设计中等。这样,不但使课题设计的研究更加深入、细化,也使得该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2.系统化原则
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在两门不同的学科之间建立起将其联系起来的中间学科,或在多门学科之间建立起将其联系起来的综合性学科。这是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所谓系统,就是泛指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所谓系统论,就是研究事物的共同属性或相互联系的科学理论及方法。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本专业的各门课程之间,以及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其课题设计势必坚持“系统化”原则,不可孤立地进行。
(1)对同方向内的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化”课题设计。在同一个专业方向内,可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化课题设计。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其中内容包括标志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宣传册设计等。在课题设计时,可以将这些综合性的内容贯穿到每门课程之中,使学生在课题练习的同时对该专业方向的知识系统性得以更好地掌握。在毕业设计选题时,也可以进行“系统化”选题设计。如由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选题,每个人负责其中一部分。如大课题设定为“绿色设计”,再设置子课题如“绿色包装设计”“绿色书籍装帧设计”“绿色广告设计”“绿色产品设计”。将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分解为四个设计小组进行设计。这种“系统化”的课题设计不但可以将课题研究得更加深入、全面,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为步入社会大集体打好基础。
(2)在不同专业方向内进行“系统化”课题设计。艺术设计是个综合性概念,其中又包括若干个子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每个专业方向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产品需要包装,包装亦是为产品服务的。如果将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课题与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包装设计”课题相结合,在前期的产品设计基础上进行相对应的包装设计,不但可以使包装设计的课题练习更具有针对性,还可以加强两个专业方向上的沟通交流。在这个基础上,再对该产品进行市场推广设计,又涉及到文案策划、广告设计及展示设计。再如上文中提及的绿色设计课题,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子课题,如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设置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方向设置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展示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设置绿色室内陈设设计、绿色建筑装饰设计等这样的子课题。将几个专业方向内相关课程内容整合后再进行课题设计,不但可以将课题研究得更加深化、细化,也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其课题设计作品也将更加完美,内涵更加丰富。
3.适度化原则
“度”是一个哲学概念,是指如果不能把握好“度”,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人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因此,在课题设计的工作量上只有坚持适度的原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工作量过大或过小,就会使教学目的难以达成。只有根据学生在课程时间段内的具体情况,对课题设计的工作量进行适度的把握,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1)小课题设计。课题不在于求“大”,小课题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依然可以出精品。如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与美国普渡大学联合开展的合作教学项目“48小时快题设计”,即在48小时内由中国与美国的108名学生联合设计,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对话,共同制订出设计的工作时间表,并完成市场调研、设计方案草稿、设计方案修改、实物模型制作等系列工作,最终共同完成课题设计。由于有时间上的限制,因此在课题设计的选择上,尽量以工作量小、材料与加工工艺可操作性强的为选择目标,以保证课题设计的顺利进行。该活动所有的设计作品均免费推荐给海地和尼泊尔的生产厂商和相关部门,让其组织生产营销到全球各地。在这样的课题设计中,课题虽然小,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却很高。对此,江苏城市频道专门作了相关报道,社会反响甚好。
(2)大课题设计。一些学分比较多的课程则需要工作量较大的课题设计,最典型的莫过于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一般占有14个学分以上,在时间上一般横跨第7和第8学期。在这样长的时间段内,毕业课题设计需要较大的工作量才能完成。如果课题工作量过小,有些毕业生在前期就会过于懒散,到毕业设计快结束前加班猛干几周,匆忙完成课题,以获取毕业证书。这样匆忙赶出来的设计作品质量往往不高,很难达到毕业的要求。
4.创新性原则
众所周知,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之所以抛开旧的,是因为其已经不合时宜,没有了生命力。相对艺术设计而言,可以说,创新不仅是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且是关乎其是否成功的显著标志。因此可以说,创新性原则是艺术设计专业课题设计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
(1)只有“时宜化”,才能推陈出新。时宜意为当时的需要。课题设计坚持“时宜化”原则,是指课题设计必须紧跟时代的前进脚步,结合社会热点、焦点,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离开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任何艺术设计都是毫无意义的。与时俱进,不仅是艺术专业外在的社会需求,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永恒动力。只有坚持“时宜化”原则,才能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性思维,才能使课题设计不断出新,更具有社会价值。为此,“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来进行创作,并且具备敏锐、精到的鉴赏目光。”可以说,艺术专业的课题设计永葆青春的秘诀,就是要坚持“时宜化”原则。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爆炸,每天都有各种社会焦点、热点话题。在课题设计时,如果能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也可以使艺术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如埃博拉疫情是2014年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大事件。这场被认为是“非洲特产”的病毒引发了一场足以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危机。在这样的社会危机面前,广告设计课程可以进行相关的公益海报课题设计,一是向大家普及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知识,二是可以呼吁大家献爱心。工业设计专业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如“医用急救包”的课题设计。这样紧跟时事的课题设计不但教学目标明确,还可以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使设计专业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公益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2)只有“弹性化”,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的课题设计教学最忌讳“死板”的方法。“创新教育实施的重点在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弹性”地设置课题,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弹性”课题,指的是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不拘泥于此,而是适当地引进“竞赛”型课题、“实践”型课题、“联合”型课题等,可以“以系列化的模拟项目为主,辅以竞赛项目和企业征集项目,以保证理论课时的讲授和技能的全面训练,打好坚实基础”。使课题设计既有教学大纲的引领,又能拓展教学的视野,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灵活,教学成果更为显著。因此,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段,与社会上权威部门所举办的设计竞赛活动相结合。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举办过六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该比赛往往都是上半年征稿,下半年评比,时间相对固定。而且,该比赛还与相关企业相联合,不但提供了大量具有新颖性、实践性的课题,同时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以比赛促创新就是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大型的专业性设计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又如上文中提到的“48小时快题设计”,该课题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网络工具与国外设计院校进行了设计交流,达到了成本低、收益多的效果,极具“弹性”。由此可见,将这样的“弹性”课题引入设计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其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题设计集理论知识、设计技巧、创新思维于一身,体现的是教师的心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的成效,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而言,大多课程都是非考试的考核,都是对学生实际能力最直接的检验。由此可见,课题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教学成效的标杆,必须高度重视。
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课题设计存在着种种弊端,这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才干的增长。对弊端产生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尽早克服这些弊端,才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冲破障碍与束缚,蓬勃地向前发展。
艺术设计是项创新性非常显著的实践活动,表现出的突出特点就是时尚性、时宜性特别强。可以说,创新是其灵魂,是其本质所在。没有创新作为支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只是一句空话。要想提升课题设计教学的成效,就必须聚焦于创新,力争每项课题设计都有闪光的新亮点。由于社会的进步在加快,经济的发展在提速,社会的需求在变化,国家的各项建设亟需大量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完全可以预见,平庸无奇的艺术专业设计者是注定要被社会淘汰的。因此,课题设计如何创新,如何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