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新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创新品质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最能够产生教育成果的阶段。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说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创新人才储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创新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点,教师在平时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创新知识品质的培养、创新智力品质的培养与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创新品质 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针对的是孩子们天真的童年,童年是一个蕴藏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而且其本身就蕴藏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因此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创新品质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最能够产生教育成果的阶段。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说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创新人才储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基础教育。
创新品质是指有利于中小学生将来踏上社会从事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活动所需要养成的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知识品质、智力品质、个性品质之总和。要培养这些创新品质,就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在平时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中,我们着重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创新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创新思想道德品质是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要养成的思想道德性质的品质,这也正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培养的重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创新思想道德品质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科学精神是科学进步的内在力量,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正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创造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不害怕提问题,并且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和自豪,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敢为性、批判性等创新品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有许多可供孩子们质疑、探究的内容,例如:银色的冬天这一单元中,冬天的天气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又有哪些好处?冬天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玻璃窗上会形成窗花?大雪对农作物有什么利弊……孩子们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这些活动既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又使学生在活动中明辨了是非,收获了真相。
2.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创新志向
《品德与生活》课程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目标中就有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中有许多内容体现着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认识新朋友、我是一名小学生、升国旗、我的家乡……这些内容中无不包含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但是这些内容不是以成人的想法、规则要求孩子们、束缚孩子们,而是要求老师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尊重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感受,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教师要改变过去告诉孩子“你们应该怎样做”的方法,而是让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看视频资料、搜集整理、对错辨析、讨论分析等,自己说出以后要怎样做,相信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思考力,以及对于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能力。
3.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学习风气
要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良好的学习风气必不可少。在《品德与生活》课中不乏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学习习惯与风气的指导。一年级上册中良好的习惯这一单元就侧重于学生习惯的指导,端正的姿势、良好的卫生、书写习惯,在学生学习中一个大的障碍就是孩子们容易骄傲、自满、不谦虚,教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今天我值日等内容又对学生的习惯进行了指导。
4.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
品生课中的许多内容与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很多地方都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思考,没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很难完成的。
二、创新知识品质的培养
以往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而这些创新都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没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做铺垫,很难有创新的思维产生。
创新知识品质是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要养成的基础知识性质的品质。《品德与生活》课程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在学生创新知识品质培养方面着重突出循序渐进、稳步扎实的基础知识;全面进步、发展特长的学习风格;注重质量、不断优化的知识结构,把握规律、善于创新的认知方法。
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基础呢?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在品生课堂中,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否则活动的开展只能成为形式。另外,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合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与创新能力。
三、创新智力品质的培养
创新智力品质是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要养成的智力智慧性质的品质。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正是本课程呈现的特殊性才决定了它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在这门课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热爱自然、深入细致的敏锐观察力,讲究方法、正确理解的有效记忆力,异想天开、多姿多彩的丰富想象力,敢于质疑、视角独特的多元思维能力。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品德与生活》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新智力品质的培养,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有自由探究的内容。在这个课堂上,老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发挥孩子天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去观察、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究,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千万不能用老师的提问代替,有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资料提出的问题,不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那样孩子们会更乐于去学去思考,还有什么比乐学更让我们高兴的呢?
四、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人才,而是需要富有个性、有自我见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就必须具备创新的个性品质。创新个性品质是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要养成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性质的品质。它包括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坚定自信,积极稳定、热情执著的兴趣,充满好奇、潜心专注的探究意愿,追寻成功、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过分压抑孩子的想法,不要仅仅以个人的是非观左右孩子天真的想法,而是给予积极引导,孩子们有创意的想法或问题,老师要积极给予帮助,张扬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热情的学习态度,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李新丽.浅议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J].硅谷,2009(13).
[2]王美静.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品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
[3]胡庆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课堂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
[4]邹大谋.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J].教育革新,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