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响初中写作教学因素表现在教材内容匮乏,在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教教材”为主体的教师群体难以有所作为;应试教育之下,学生生活单调乏味,仅有的一点“真情实感”也被考试不能这样写挡回。
【关键词】写作教学、教材编写、教师主导、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坊间流传,当今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即“一怕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教师之间,一阵天马行空、无关痛痒的作文宏论之后,便是摇头叹息,不约而同“太难,太难”。而学生每每作文课,便是“猛转笔头,紧锁眉头,搜肠刮肚,字数刚够”。提起作文,这种“老师难,学生怕”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从作文方方面面进行探源求根,认为影响初中写作教学因素表现在三个方面:教材编写层面、教师主导层面、学生实践层面。
一、教材编写层面
“作文教学太难!”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难在作文教学无“把手”。这里所说的“把手”,也就是无充足的确定的有序的课堂内容,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写作教学,从《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在有限篇幅存有不少的指导内容,有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有“教学建议”,有“评价建议”。要求和建议不可谓不具体,不可谓不明确,应当说有非常强的指导性。但是这就好比说让学生“读出感情来,他不一定能读出感情来”一样,你让他“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他们就能如此?!而这些要求落实到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形态的教科书上情形又是如何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为例。7—9年级6册教科书,总计1522页,而包括写作在内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项教学内容共计152页(当然应当注意到的是有的文章的后边也有作文方面的训练题)。当然只从量上作比较看问题有点小儿科,可是不要忘记绝大部分教师是以教教材为职责的。想让这些以职业谋生为生存状态的老师,有充分施展才能的、发挥的空间,想法很好!但那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二、教师主导层面
经过小学的“训练”,初中生已粗窥写作的门径,粗知作文之法,初中写作教学,应在小学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先求其“通”,在求其“好”。这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包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正确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习惯,修改的习惯,正确使用常有标点符号的习惯。乐于用文字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文从字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整洁等等。可这一切的工作,不是自动化,不是预设编入程序的,谁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操作?每册教科书几十页的写作教材,简直就是鸡肋。让老师把作文课上得精彩,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天地都有归宿和栖息地。不是老师不作为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你的悟性再高,教学内容也不会像喷泉一样从脑子里自动涌出来。据笔者研究,当今语文教师上作文课大致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按着教科书上的要求安排出示题目,读教科书上的要求和提示,开始写作,完成之后,教师以完成批改作业任务的心态匆匆批阅。然后从班级总体出发,讲3—5条优点,指出2—3条不足。第二个层次,具备上述内容,他们的高明之处,可能体现在点拨之初,读1—2篇范文在前引路,强调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立意最好,选什么题材,不选什么题材……)。讲评时,从学生作文中选几篇优秀范文,宣读、点评一下,抑或选几篇存有共性问题的、比较典型的作文,大家共同诊断修改。第三个层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完整教学课时,有完整教学流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深化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学生实践层面
学生写作状态令人忧叹,一个无明确目的的指挥官,指挥作战,其结果会是怎样?在写作上,学生几乎就是无头的苍蝇,一个老题材保他读过九年义务教育,并不鲜见。到了高中,还再借用小学四年级的素材,时时常有。开始写作,苦思冥想,胡拼乱凑,瞎弄一起,应付了之,这应是作文写作课上的常态。作文成了无师自通,无中生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基之大厦,无轨之列车。误入歧途的学子们且愈行愈远,愈行愈玄,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言语什么。
为人师者,深知大师叶圣陶之教诲“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写日记,写周记。而部分学生所写内容或充当了别人的“代言人”(抄抄人家的,完成自家的,其实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或是名人思想的跑马场,或是名言名句的博览会。当然还是叶老说的好“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学生的源头活水在哪儿?在当今考试重压之下,他们的生活就是(尤其是封闭的住校生)宿舍、餐厅、厕所三点一线;他们的阅读就是数理化生教科书(有理科教师称学生读名著是在浪费时间,坚决压制),他们满脑子充盈着的是xyz,ABC。(因为这些科目得分容易,提分迅速,也难怪我们生活在一个比成长更重要的分数时代)。
古今中外,最好的文章都是一种“生命写作”,发自肺腑。而不是一种为生存为分数的写作。林林总总流传下来的美文佳章,极少是为科举而写的应试文,便是明证。在当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强大,一个学生不说从小学到高中12年写的大小一两百篇作文都是为高考最后那一篇作文,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大部分初中生3年的作文是为了应付中考的那一篇作文。他在人生过程中所受到的刺激,他的“爱恨情仇”,他内心最迫切要说的是具有首要价值的,他应当说他想说的东西,他应当长期说他想说的东西。可这一切的一切被老师的一句“考试不能这样写!”挡了回来,心中的激情立马被熄灭!时代在发展,猛增的身长与萎缩的语言,何其矛盾?物质世界和思想意思的不协调,作为人的中学生,越长会越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简介:乔忠田,男,1966年生,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中学高级.
(编辑: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