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元素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2016-05-14 10:40伍丽娟
课外语文·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

伍丽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融入流行文化元素,有助于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试从多媒体教学中音频、视频的优势及流行现象与语文课堂的融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流行现象;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铺天盖地的流行文化已经渗透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的初中学生都已是90后,大多数人都在追捧大众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教师,应抓住青少年思想前卫、观念新潮的特点,迎合学生需求,在教学中与时俱进,适当将流行元素引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语文课堂的活力。

一、多媒体教学中音频、视频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顺应时代要求、代表先进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采用多媒体教学,在适当的课堂中加入一些音频和视频资源,能起到刺激学生感官,营造学习气氛的作用。

如教学《归园田居》这首诗,在分析了作者陶渊明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之后,播放羽泉演唱的《归园田居》,歌词大致如下:

再翻一座山/渡过一条河/就是外公外婆的村落

喝一口泉水/唱一支老歌/看那袅袅炊烟舞婆娑

采一朵野菊/插在你酒窝/酿出牛郎织女的传说

吹一首牧笛/暖在你心窝/看那斜阳 笑山坡

为了什么才离开/ 又为什么而

来/故乡是永远能给我原谅的胸怀

一座城市/又一个城市/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颠簸

一次成功/又一次坎坷/才懂得陶渊明先生的快乐

学生通过聆听这首轻快悦耳的歌曲,进一步感受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此环节巧妙借用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又如,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对于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一个教学重点。在备课时我找到了一个《孔乙己》舞蹈的视频。这个舞蹈对观众有文学上的要求:欣赏舞蹈之前,必须深刻理解《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内在含义。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之后,让学生观看这段舞蹈,同时思考:你从舞蹈中看出一个怎样的孔乙己?从哪些舞蹈细节看出的?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造型、动作、神态去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孔乙己这个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同时多媒体以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给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乐感、美感,为教学注入生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二)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教书”应该是和“育人”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总是在向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及价值观。在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适当借用与课文德育目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作者的母亲对孩子既倾注母爱又严格管束,让他们学会做人。“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敬母之情,动人心弦。在拓展延伸环节,播放一则很多学生曾在电视上看过的公益广 告——《妈妈洗脚》,引导学生对课文、对此广告谈自己的感悟。联系生活体验,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九年级下册的《那树》,德育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备课中,我搜集了一则广西《新闻在线》视频:围古树建民房属违规。让学生了解此现象就发生在我们周边,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古树的环保意识。

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朱文杰在《现代教育报》中说过:“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共同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吸纳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广告、新闻这些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对教材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渗透德育教育,效果远远比教师口头教导好得多。教者应该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争取“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流行现象与语文课堂的融合

(一)有助于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以教材为对象,以接受为方法,以考试为目标。其实,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

当今社会中,流行现象充斥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流行现象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合情合理。特别是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就一些流行现象展开探讨研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

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体现观察与思考,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和课外资料,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有欠缺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表达之前,应该考虑选取怎样的话题。语文教材中不乏口语交际的内容,但容量小,形式不够灵活,学生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例如,2012年的热门话题:“杜甫很忙”的涂鸦,中国式过马路等。这些话题可以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带有开放性。借助这些社会热点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辩论,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不应该成为考试机器,语文教学也可以很灵活多样。语文训练要联系社会生活,符合实际需要,切不可陷于“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热点现象作为综合性学习课堂的有利资源。这样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口才,追求自身进步。

(二)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经常是让学生头疼的一个学习版块。学生总觉得作文无话可说。教师也总为学生的“干瘪”作文伤脑筋。原因之一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太少,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

如何寻找写作素材?除了关注生活外,社会上发生的许多热门新闻事件也可以列入写作素材库里。例如2012年频频出现于媒体的“最美”,形成了一股感动中国的强大新力量。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层出不穷的“最美”背后,涌动的是国人对真善美的渴求。中学生考试作文中就出现有不少关于真善美的主题。让学生搜集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既能扩大知识面、为写作积累素材,又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另外,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对写作也是有帮助的,适当引用歌词还可以为作文增色。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关注流行歌曲。对他们来说,有些歌词甚至比背古诗还容易记住。现在的流行音乐,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对写作有价值的歌曲,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最终能转换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名,可以作为“磨难”这个话题作文的题目,歌词“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与作文主题相符。巧妙地将歌词运用到作文中,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把流行歌词引入作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作文个性、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宽广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流行文化吸引着青少年,借助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改善课堂效果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研究流行元素,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其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合理地引进流行元素这一源头活水,让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学生在享受流行文化的同时能够爱上语文,使语文学习的泉水长流不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2]朱文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J].中学语文,2002(3).

[3]洪峻峻.流行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接轨[J].语文教学通讯,2004(15).

[4]陈玉秋.中学语文教育实践教程[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
如何调动“落后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