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和培养途径分析

2016-05-14 08:35张忠鹏任伟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张忠鹏 任伟

摘 要:当前,所有高校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教育的效果不尽相同,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缺失等情况。文章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34

一、引言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不断涌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整合他们逐渐形成的多样化的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不断前行的思想旗帜,是提升广大群众综合素养的标志,是构建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信念支持。当前,只有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增强国民的向心力,才能紧密团结各个民族,才能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准确地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和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直接价值表达方式,是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重建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振兴祖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帮助和指导大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完善和提升自身素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继承人的必经之路。

从我国大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事作风、为人处世可以看出,他们的道德水平、思想认知和价值观还是比较健康积极的,具有独立自主、积极进取、公平竞争的精神,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充满了信心。但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腐朽、落后的思想通过网络媒体被大学生接触,使得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产生了消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比如,缺乏是非观念、追求享乐主义、急功近利、好高骛远、道德标准混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高校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较模糊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由于其在人生阅历上面的不足和价值观的不成熟,难以对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进行理性辨别,对西方文化宣传的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深受影响,甚至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到怀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困惑,从而影响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学校教育偏差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依托于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而这种方式又过度强调对理论的识记,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实践教育。当“知”与“行”的天秤向“知”倾斜时,势必会导致大学生缺乏实践的经验和体验,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性认识与感性实践剥离,价值观教育脱离实际,不符合“以认识促实践,以实践发展认识”的认识规律。这样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五、提出培养途径

(一)制定规划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制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规划,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让大学生自主、自愿加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和鼓励身边的人。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阶段教育人、培养人中的作用,创新授课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更多的大学生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在物质文化层面,应充分利用校园的物质环境,通过宣传栏、校园网、QQ群、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和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在制度文化层面,应规范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自觉地抵御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行为文化层面,应充分发挥各类群体、学生社团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展示手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受到鼓舞、得到教育。

(四)引导大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外化推动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积极参与校内外假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提升自己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难免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出现一些问题,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要及时审视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过程,并对他们的思想发展做出适时的指导和干预,保证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蔡洁,元会芳,邓飞.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12).

[2] 王安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5(19).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