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2016-05-14 07:06衡晓刚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历史教学问题

衡晓刚

摘 要: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基本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浅表层次,很少有学生主动张口发问,也很少见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文章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论述了问题的生成与解决方法,以期打造互动的、高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生成;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85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无疑须有疑”,有疑才会有思,“思”使“有疑变无疑”,学习才有收获。笔者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论述了“问题”的生成与解决方法。

一、激发,给“问”以动力引擎,使“无疑”到“有疑”

课堂之“问”需要激发,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打破思维定势,营建需求失衡等方式实现。

如教学《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矛头指向”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具体如下:

学生在生成材料的过程中会发现,“启蒙运动”要同时反对教会神权和世俗王权两股封建势力。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便是由生成的材料创设出的新情境激发而来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引导,给“问”以探究过程,使“有疑”到“无疑”

引导,即把“问”引向深入,并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是问题的解决过程,是“有疑”到“无疑”的过程,即是思考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的关键所在。

比如,教师展示有关14—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状态的材料,如下:

材料一: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必修3第26页

材料二: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梭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人教版必修2第30页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三场运动在反封建方式和程度方面的不同,并引发学生思考阶级和经济方面的原因。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逐渐摆脱了复兴希罗古典文化的旗帜和宗教的外衣,直接面对教会神权和世俗王权两股封建势力。

引导使“问”变成了讨论探究,书本上知识就变成了“活”的知识,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去探究,学习就不仅仅是感知的范畴,而是经由思考逐步走向理性的范畴。

三、指导,给“问”以技术支撑,使“有疑”与“无疑”不断回返往复

“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维模式的全新构建,是学生学会了学习和转变了学习方式的重要标志。

(一)由课堂直接口头发问转向课前预习笔头发问

课前预习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维时间,笔头发问可以使问题的逻辑性更强,并且由个人单独发问转向集体讨论研究发问,集体讨论研究发现的问题更具典型性,更有思维含量。这两个转变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课前学生预习后写出尚未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然后在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部分问题,剩下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交给全班学生讨论解决。比如,《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一课中,学生小组讨论后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问题:启蒙运动的原因?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启蒙思想的代表作是如何体现理性精神的?举例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何不同?

(二)学生评论、比较,教师示范、建议

学生之间的问题可以进行互相评论和比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进行示范,或建议,这样,“问”就更具方法性。如在比较“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时,学生一开始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比较的角度,要求学生遵循同类相比的原则,并可结合具体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加以比较。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将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逐一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了中西思想的两大区别:一是西方启蒙思想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提出了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构想,中国则没有提出;二是西方启蒙思想体现了法治理念,中国则是人治理念。通过比较,学生也理解了以黄宗羲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局限。

通过课前预习、笔头发问,学生产生了大量疑问;经过课堂集体讨论、相互,学生解决了部分问题,又留有部分问题;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学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学习就是在“有疑——无疑——有疑”的过程中不断回返往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转变了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学习过渡到了主动探究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绪贵.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15).

[2] 许明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3] 周安会.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2015(8).

[4] 刘海荣.探究高中历史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0).

[5] 郭双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8).

[6] 马艳.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历史教学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