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良好情绪 提高教学质量

2016-05-14 07:06蔡万圣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蔡万圣

摘 要:文章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良好情绪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归纳影响学生上课情绪的因素以及调动学生良好情绪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良好情绪;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02

一、前言

体育教学融知识、技能、素质、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是一项操作复杂、艺术性强的工作。因为其教材内容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实践和技能的独特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要求,确定了它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尤其是良好情绪培养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是一个育体、育心、育人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其运动潜力,激发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积极的情绪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良好情绪的培养应该成为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因素

(一)来自体育教师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绪起着诱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教学中,教师的情绪表现能符合学生的需要,就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态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学生就会产生回避、厌恶的消极态度。这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达不到教学目的。

优美的示范动作和良好的运动技能会使学生产生羡慕和崇拜的心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和练习的主动性。反之,学生会认为没有现实的模仿对象,对动作练习标准没有把握,长此以往会使其对教师失去信心,练习情绪低落。

枯燥无味的练习,陈旧刻板的教学方法是制约学生情绪的又一原因。新颖有趣的事物可引起学生神经系统强烈的条件反射,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耐久跑一直是学生比较厌烦的练习,如果我们将其和定向运动结合练习,使用分组在校园里寻找目标比赛的形式,这种离开跑道自主性较强的竞赛可以不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而单调、枯燥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淡漠和厌恶的情绪,教师可将一些枯燥的教材不断创造出新的课堂组织形式、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方面,在思想认识上,学习动机不明确也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对体育有偏见,但又不得不上,因此上课一直是消极的态度。

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练习的情绪,部分学生由于身体发育较慢,身体素质比同龄人差,产生自卑感,在练习时不愿参加练习,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接受能力迟缓,情绪一直低迷,直接影响上课质量。一部分学生存在恐惧心理,而客观因素是形成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例如:心肺功能不好进行耐力性项目时,普遍感到焦虑或恐惧;技术难度大也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畏难、胆怯的情绪。其次,一些意志品质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也会产生恐惧心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在动作练习中不敢迎难而上,思想上会错误夸大动作难度,加上害怕同学取笑等,都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惧怕体育练习和测试。

(三)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

体育课,学生情绪不仅受风力、湿度、光线等气候的影响,而且也受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的影响。一个学校体育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情绪。例如:操场小,器材少,多人共用教具,严重影响学生的练习情绪。

学生对某个教材的喜好与否也是影响其上课情绪的一个因素。比如,喜欢足球的同学在与足球有关的课堂上就会特别兴奋,学习情绪高昂,和学习其他内容时的态度形成明显对比。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该项运动,就会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该项运动的知识技能。反之,学生不喜欢某项体育运动,就认为其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被迫接受,也就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落。

三、调动学生良好情绪的途径

(一)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体育教学是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体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观察思维,操作中的实践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然而目前中学(特别是高中)仍然存在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使学生思想上形成了“体育成绩及格就行,只要文化成绩好”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认识,对体育练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在具体手段上,可以通过讲解、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和目的,宣传科学锻炼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在人身体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学生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发展后,就会激发积极的情绪,来配合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管理,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培养师生间良好的合作性情感环境

1.教师的情感素质是师生情感合作的首要条件

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精神面貌甚至是着装,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用关心和爱在师生间形成了一种情感和无私的奉献,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长期的表率作用才能形成教师的威信。教师的品行、生活态度都在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上课时保持乐观的心境,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2.教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做好备课、教学设计和详细的课后反思。课前认真备课:教学计划要考虑天气和环境的变化因素;课程运动负荷和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灵活安排。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课后反思:对课的教学设计思路、练习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做好详细的总结;合理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会与教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才会积极和谐。教育也是对学生的感情投入,是尊重和爱护。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不要压制学生,不要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距离感,但又要保持威望,所以师生处在最佳的心理距离状态时,必然会形成课堂合作气氛,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可厚此薄彼,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中不失严格,严格中融入宽容。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1.变化教学形式,激发良好的情绪

如果教材内容枯燥,教学活动过长,无论讲授或身体练习都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每个教材、每个进度都有新的概念,每个新的技术动作,都会使学生不断地产生疑问,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并激发其锻炼的欲望,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严格而系统地组织教材,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则大不一样。通过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节奏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情绪。

2.善于控制培养良好情绪的个性特征

心理学家哈洛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快乐、喜悦等健康情绪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由于受到批评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烦恼等不健康的情绪则会阻碍智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特别是相对较差的学生的进步,并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使其在不断进步中看到希望,自信心得到建立和发展,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来自教师的鼓励和同学帮助能够让学生不断克服胆怯心理和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由于恐惧和胆怯而不敢做某些练习动作,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鼓励,使学生自己建立信心和勇气,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个性特征。

3.加强保护工作,保持稳定的情绪

加强运动练习中的帮助保护工作,消除恐惧心理,让学生有个稳定情绪,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教师美观大方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给其一种运动美的感觉。如在学习“后滚翻”时,先进行前滚翻的动作复习,然后教师进行后滚翻的示范,再要求学生根据动作要领和保护帮助要求进行尝试后滚翻练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对于在锻炼中表现不足的学生,需要多鼓励,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多帮助和表扬学生,细心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建立练习的信心,教师在适当的位置进行保护。保护帮助得当,动作顺利完成。做者不感到难,观者感觉易做;而保护帮助不得当,导致练习失败,会影响练习情绪。

四、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生活展示、语言描述、音乐渲染情景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种课堂情境。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获得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感,会使他们原本具有的欲望,以自然而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如蹲踞式跳远的助跑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教师先不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和讲解,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助跑速度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练习的比较可以得出“跑得快,跳得远”的结论。然后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现在你要跨过一个“坑”,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助跑才能跳过去,但整个过程要当心不能踩到“坑”里去,你们该怎么办?”教师把起跳板假设为坑的边沿,告诉学生如果踩过起跳板就是掉进“坑”里去。在学生练习、体验后再让几位学生谈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感觉快到起跳板的时候,都会因为怕踩不准起跳板而减速造成没起跳就踩入“坑”中。发现只有在适当的距离内,确定好助跑起点和助跑节奏,才能快速助跑,准确起跳。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蹲踞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平等互助的练习环境,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氛围。

五、结语

其一,任何班级群体中,学生间都存在对体育项目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或者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的差异。在实施培养过程中应以整体为主,个体为辅,以优秀带动群体,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二,学生的各种情绪变化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各种情绪变化,结合心理调节的方法正确诱导,不断将不良的消极情绪转化成主动的积极情绪,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积极情绪,让学生能够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书明.体育教育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J].体育教学,1999.

[2] 高峰,孙自淇,赵坛生.浅谈体育教育中情感智能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1999(6).

[3] 孙安娜,贾凤蓉.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湖北学校体育,1996(1).

[4] 张华新,田坤.体育课中矫正学生自卑心理的探究[J].体育学刊,2000(3).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