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语用取向、模式及策略

2016-05-14 12:04杨荣华王久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高考改革英语教学

杨荣华 王久莲

摘 要 文章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倡导高中英语教学应努力克服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发挥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不仅要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构建与技能的训练,还应特别关注其语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高考改革 英语教学 语用能力 策略

当今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存在问题。首先,点偏。以“升学”为导向,英语教学的着力点偏向功利化。其次,面窄。英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层面单一,“高分低能”问题突出。第三,线短。高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脱节。高考英语试题因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而严重误导教学[1]。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英语改革在于敦促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总目标,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应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顺畅、得体、有效地用英语交流。

鉴于此,文章认为新形势下须加强高中英语教学的语用走向,思考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以切实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高中英语语用教学的重要性

语用教学强调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以言语行为、会话含义和互动语篇为教学内容,以产出合适得体的语用行为为目的,以此帮助学习者获得语用知识,提升语用意识和发展语用能力[2]。《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顺应语境、积极应对文化差异、正确理解语言以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众多学者建议高考外语测试应加强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4][5]。高中英语教学走向语用、走向能力便是现实所需。

1.正点——语用教学有助于促使高中英语教学回归学科本质

高中英语教学应回归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语用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目的语的语言知识、通过口语和书面语媒介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语用能力,具体包括口语能力、书面语能力和跨语言交际的能力[6]。语用教学模式下,卷面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和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学生能否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成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师教学成效的标准之一。据此,学生应更加关注自身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回归学科本质。

2.扩面——语用教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外语能力是中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英语素养是外语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7]。语用教学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具体语境下中西语言结构规则、语言习惯和中西社交规则等语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延线——语用教学有助于推进高中与大学在英语教学上的衔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8]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语用教学符合英语课程提出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效促进高中与大学在英语教学上的衔接发展。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语用教学的内容、模式及策略

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反拨效应[9]。高考改革背景下,应发挥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反拨效应。随着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用走向,外语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应思考高中英语语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

1.语用教学内容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系国家的风俗和文化[10]。教师应转变传统片面应试教育的观念,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出发点。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请求”、“拒绝”、“感谢”等言语行为知识,还应注意语用惯例语、话语标记语、语篇组织及社会文化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语用意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得体表达具体语境中的会话含义,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2.语用教学模式

语用教学是学生语用习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语用习得需要三个必要条件:恰当的输入、足够的练习及对元语用知识的认识与思考[11]。在此基础上,课堂语用教学模式可分为显性语用教学模式和隐性语用教学模式。

(1)显性语用教学模式

注意在语用习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是影响注意程度及输入效果的因素之一,学习者必须同时注意语用特征及相关的语境特征[12]。显性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开始时提供相关的语用知识,即不同语境中某一语用特征的各种用法和功能,以引起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充分注意。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明确的规则解释构成教学的一部分;第二,明确要求学习者注意某一种形式,并对元语用规则进行讨论和总结[2]。显性语用教学模式有提供元语用信息、提供真实语境、提供交际机会、及时反馈[2][13]几个阶段。此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首先,明示语用知识,并加以突出和强调;其次,通过录音或短片展示某语言形式所在的语境,提醒学生注意此语境特征;此外,教师要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输出;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及时、清晰、恰当的反馈。

(2)隐性语用教学模式

隐性教学强调通过示例、交际活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则,它主要依赖于学生对语用形式的注意程度,不强调课堂上教师对元语用规则的解释[2]。Kondo[14]基于“道歉”、“赞扬”等言语行为提出的“感知”、“练习”、“思考”、“理解”和“运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类似于隐性语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某语用形式进行感知,接着通过模拟言语情境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加以理解,最后通过教学活动指引学生运用所学的语用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辅助学生完成语用知识的习得。姜占好[13]认为,多媒体教学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突出学习者的本体地位,提供语用能力发展必要的互动和语境,有助于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3.语用教学策略

(1)兼顾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使教学内容全面化

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者的首要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15]。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应使教学内容全面化,在培养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该类知识和技能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基础。只有其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2)加强中西文化的双向导入,将文化教学引入课堂

过去的高中英语课堂上,语用文化知识的输入大多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意义因文化的不同也会相应变化,二语习得的成败取决于学习者将自己的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合流的量,只有顺应文化差异才能实现成功交际[13]。英语语用教学注重语言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得体使用,强调适宜性和得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中西文化知识输入,指导学生对比中西语言结构规则、语言习惯及社交规则的异同,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3)创设真实语境,进行情境教学

外语学习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教学中采用的练习多半不要求学生自主创造内容,语言理解与产出结合不紧密,脱离语境去操练语言形式或学习语法[16]。第二语言的理解与使用涉及认知语境以及交际主体间对语境信息的认知,这是交际成功的保证[13]。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在不断顺应真实语境的前提下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近年来,高考英语命题中减少了脱离语境的选择性试题,转而趋向于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点。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了“情境-话题-活动”式教学模式,倡导在真实情境中依托恰当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发现、归纳和运用目标语法[17]。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语法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培养学生得体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8]。

(4)明示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

在语言习得中获得社会文化知识的过程就是语言社会化,为显性和隐性,强调语言的使用要达意、恰当、有效[2]。英语语用教学的过程也是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明示语用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引领学生观看英语原版影视作品、阅读英文戏剧,为语用教学提供真实语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及复述故事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恰当反馈,使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充分渗透在教学之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高考改革旨在提升教学的效果,也是推动英语教学回归学科本质的第一步。英语语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得体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要以提高学生英语素养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语用能力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和我国的第一外语,在我国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是推进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和提高国家外语服务水平的基础工作,希望能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界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薛常明,兰春寿.高考英语命题:现实与诉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8(4).

[2] 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 陈琳.关于外语高考改革的再思考[J].外国语,2014(11).

[4] 高靓.外语教学和考试将“车同轨量同衡”[N].中国教育报,2014-10-31(01).

[5] 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外国语,2014(6).

[6] 张绍杰.关于“语用能力”及其“不可教性”的重新思考——对卡斯珀观点的反驳[J].外国语文研究,2013(2).

[7] 程晓堂.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5).

[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0] 沈骑.外语高考改革的价值追问[N].文汇报,2015-04-10(7).

[11] Kasper,G & Roever,C.Pragmatic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E.Hinkel(Ed.).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Mahm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12] Schmidt,R.W.Attention[A].InP.Robinson(Ed.).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3] 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 Kondo,S.Effects on Pragmatics Development Through Awareness-raising Instruction:Refusals by Japanese EFL Learners[A].In E.Alcon-soler & A.Martinez-Flor(Eds.).Investigating Pragmat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sting [C].Clevendon: Multilingual Matters,2008.

[15] 赵婕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英语广场,2014(47).

[16] 王初明.提高外语教学效率最重要[J].外国语,2015(1).

[17] 廖道文,谢燕青.“情景——话题——活动”语法教学模式课例与评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4).

[18] 杨津秀.“话题——线索”式语法教学策略的构想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5).

[作者:杨荣华(1975-),女,四川资阳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王久莲(1990-),女,河南信阳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高考改革英语教学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