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精鹏
摘 要: 互动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模式,是基于对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和思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互动”教学能够促使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有效发挥。课堂讨论教学法作为互动式教学法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激发高校思政课的内在活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影响和制约课堂讨论有效性的诸多因素,遇到一些困扰和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破解。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高校思政课 课堂讨论 有效性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内在统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专题讨论、辩论演讲、小组学习等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1]。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和思想的交流碰撞,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互动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互动式教学以教学问题为基本教育媒介,以互动情境的创设为重要前提,以增进教学互动为核心,以促进教学信息内化为教学目标。
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将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调控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思想的引领者,在互动式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教学结果的体现者,是互动式教学的主体。互动式教学实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思政课”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形成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相互启发的一种积极状态,使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
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是互动式教学法的一种基本形式,长期以来为国内外教育界所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所谓“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合作功能的教学方式[2]。课堂讨论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在激发高校思政课的内在活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影响和制约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种种因素,遇到一些困扰和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破解。
为深入了解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选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调查样本,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开展了《概论》课课堂讨论有效性问卷调查,并依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就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科学评估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问题提出理性思考和对策建议。
1.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总体评价。
多数学生对课堂讨论式教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积极。调查显示,接近八成的学生对《概论》课的课堂讨论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持肯定态度,其中有20.16%的学生认为《概论》课的课堂讨论新颖有效,应继续保持;58.67%的学生对于《概论》课课堂讨论的评价是比较满意,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1.01%的人认为没有效果,应予取消。这说明课堂讨论作为一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还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普遍认为课堂讨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口才和胆量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并且表示愿意参与课堂讨论。数据显示,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比例高达93.36%,只有6.6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
2.影响课堂讨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一是某些学生参与意愿不强,参与率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本来缺乏主动性。少数学生把思政课当成自习课,在课堂上做作业或者看别的书;一些学生对“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认识不足;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于你讲我听的“满堂灌”式的被动学习,这样可以不动老筋,因为要想参与课堂讨论就必须听课,就得跟着老师走,还得开动老筋思考问题,课前还要有所准备。论题选择与设计没有贴近学生实际,离现实太远,缺乏时代感,或是论题理论性太强,或是缺乏可辨性和思考空间,从而导致学生对论题不感兴趣,不愿发言。
二是课堂讨论质量不高。一个高质量的课堂讨论课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在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从学生方面看,课前要按照老师布置的论题和指定的阅读书目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编写讨论提纲,开展小组讨论,等等,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课前准备不足或根本就没有做准备,常常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要么面面相觑、无话可说,要么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从教师方面看,每次讨论课前都应预先布置讨论主题、指定参考书目,并加强对学生课外准备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到位,则势必影响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参与讨论的学生覆盖面不广。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整体学时有限,供讨论的时间不足,讨论的频次偏少。只有少数学生能有机会发言。多数学生没有发言机会。其结果是课堂讨论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表演秀,多数学生要么漠不关心、置身事外,要么就是闲聊发呆,盼着早点下课。
四是普遍大班授课,课堂讨论组织难度大。思政课通常采用的是大班教学,一个班少则七八十多则一百人以上,这对课堂讨论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有时教师也想开展课堂讨论等互动式教学,但囿于人数太多,组织起来难度大而选择放弃。即便是有过组织效果也不理想。
五是讨论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在讨论试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取的是课堂集中讨论模式,因为这种方式比较熟悉,容易操作,所以经常采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因此也就不愿意参与其中。
三、提高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对策思考与路径选择
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一是树立“启发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和问题导向意识,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变原来教师“传道者”、“授业者”角色为“释疑者”、“解惑者”。二是树立“双主体”教学理念。“双主体”教学理念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发动者与指导者,而且是直接参与者,是教学关系中的平等一员。正如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所说:“教育是一种在灵魂深处的激动、不安和压抑的对话。”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3]。三是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变原来的“满堂灌”、“填鸭式”单向知识传授过程为“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双向知识、思想和情感交流过程。
2.科学选择、精心设计讨论主题。
首先,讨论主题的选择和设计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讨论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讨论的主题选择应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内容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论题的选择要符合“三贴近”原则。要密切跟踪时事热点、焦点,如中国梦与我的梦的关系问题、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南海问题等。大学生对这些时事热点问题比较感兴趣,参与讨论的热情往往比较高,课堂气氛也比较热烈。论题的来源还应该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尤其是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明:了解教育对象、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永恒的主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败在于是否切合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的实际[4]。大学生最反感的是那些脱离实际、远离生活的又大又空、虚无缥缈的问题。再次,坚持问题导向意识,变“一讲到底”为“问题”引领[5]。大学生对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比较关注,比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要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原理来观察、思考和分析,从而认清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深刻根源。大学生对于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往往在思想上存在疑问和困惑,通过课堂讨论或辩论,让大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交锋,教师实时加以正确引导,释疑解惑,最后求得思想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
3.改革讨论方式和讨论方法。
改革课堂讨论方式和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至关重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新颖高效的课堂讨论方式和方法一定会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为此,在讨论方式上我们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改变原来单一的课堂集中讨论模式,实行课内讨论与课外讨论、线上讨论与线下讨论、集中讨论与自由分散讨论、口头讨论与书面讨论、重点讨论和一般讨论、随堂即兴讨论和有准备的专题讨论相结合。在讨论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主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探究式讨论法、案例讨论法、视频教学讨论法、现场教学讨论法、时事热点讨论法、课堂辩论法等。
4.引入合作学习理念,破解大班教学难题。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各高校思政课教学大都实行大班化教学,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给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和互动交流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参与度低,课堂组织管理难度大,课堂纪律不易控制,师生有效沟通少等。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提倡“合作学习”就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肯定和倡导这一学习方式,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6]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分配策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并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合作小组在明确任务后,对组员进行具体分工,接下来由学生自主开展合作探究、彼此交流研讨、分享资源、共享成果,形成报告。然后指导合作小组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选派一名成员在班级作重点发言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交流。最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合作研究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5.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讨论式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对于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可以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变原来教师单一评价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师生共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考核和评价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显示课堂教学的公开性、民主性和公平性。健全激励机制,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其表现都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册,且作为平时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依据,且在等级考核上从优评定。引进当下电视竞赛和网络上流行的评价方式和语言如“出彩”、“点赞”使课堂考核评价具有时代感和时尚化,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了很好的激励效果。对于课堂上积极发言且课前准备充分、参与次数多、分析问题有深度有创见的学生,或者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的学生,除了给予口头表扬、精神激励之外,还采取平时成绩加分的鼓励措施。思政课作为通识课重在学生的过程参与,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我们在成绩评定上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平时成绩由原来占总成绩的30%调高到40%,其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学生只重期末不重平时的状况,把更多学生吸引到课堂讨论中。
参考文献:
[1]李晓晴,王艳.在哲学原理课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2).
[2]蔡小菊.讨论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才智,2014(12).
[3]金生.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
[4]易锦.“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4.
[5]宋绪富.从“一讲到底”到“问题”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建设当议[J].社科纵横,2014(2):154.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ttp://www.moe.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