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案例教学控制数学课堂节奏

2016-05-14 18:43陈梦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

陈梦红

[摘 要] 课堂教学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方式呈现。学生往往跟随教师的授课节奏进行学习,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不一。教师应以慢节奏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吸收课堂内容。文章用案例形式,通过放慢教学操作过程、教学进程、教学语言等方式,让学生拥有自主活动空间和自由思考时间。

[关键词] 操作过程;教学进程;教学语言

一、慢工——放慢操作过程

片断1:苏教版第6册“认识面积”

出示例题2个图形。

师:注意这里比较的是面积。

师: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生:图1的面积大,图2的面积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

师:还可以怎样比呢?

生1:把它们叠在一起比一比。

生2:量出它们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许久无人作答。)

师:组长拿出学具袋,大家利用学习材料想想办法。

教师巡视,几乎全班都是采用叠一叠的方法进行操作。于是,教师补救:请同学们好好看看老师提供的材料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这才真正关注到学习材料。

接下来教师感觉时间不够了,就急急让学生收拾材料,结束操作。以老师演示替代学生操作的方式草草结束课堂。

片断2:苏教版第6册“认识面积”

出示例题2个图形。

师: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师: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小组谈论一下。

师:哪个组愿意来说说你们的交流结果。

生1:我们组想到了3种方法。

教师故作惊讶:哦,说来听听。

生1:第一种是把这2个图形叠在一起比一比,第二种方法是量一下他们的长、宽,比较他们的周长。第三种是把这2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小条来比较。

教师带头鼓掌:听了他们的想法后,你们有什么补充或疑问?

生2:第二种方法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我们是比较2个图形的面积。

生3:可以的,这个我们组谈论过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一条边是一样长的,那么只要量出另一条边也能比较。

师:说得很有理,而且老师觉得第三条也很有价值。为了奖励你们,我给你带来了一些学习材料。拿出来一起看看。

师:老师希望你们开动脑筋有多种方法比较这2个图形的面积。

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以操作为载体,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成了课堂的亮点。教师在教学中急于得出某个结论,让学生的操作在“设计”中进行,使得操作活动成了“浮光掠影”。上述2个片断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环节,同一学具,但课堂效果却大不相同。第一位教师的课堂,学生只是“操作工”,学具成了“摆设”,而第二位教师的课堂,学生是“探究者”,操作前的小组讨论给予学具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一票否决,让学生自行评价。教师以表扬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教师通过操作介入学生的活动,不时给予鼓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挑战意愿。

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教师要放慢操作过程,最大可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新的知识。

二、慢步——放慢教学进程

片断:苏教版第6册“旋转与平移”。出示简笔画(画在方格纸上)

师:红鸟和蓝鸟一前一后停在船板上,船前进了100米,红鸟得意地说:“我在前头,一定行得比你多。”蓝鸟不服气:“不对,我们一样多。”

师:谁对谁错,怎么办?

生1:只要帮他们量一量距离。

生2:也可以数一数格子。

学生操作汇报。

师:如果蓝鸟到旗杆上,你认为情况会怎么样?

学生通过量距离、数格子的方法一致认为两只鸟所行路程一样多。

师:请你试着帮蓝鸟设计一个位置,使它行得比红鸟多。

学生练习。

生3:老师,我认为船上任何一个位置都不可能让蓝鸟行得比红鸟多。

师:为什么?

生3:它们的距离总是5格。

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教师进行小结。

师:如果老师让你画出这只船向右平移3格的位置,你会吗?

生:会。

分析与思考:

教学进程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教学预设的充分展开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不断碰撞,新的需求不断产生,从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的进度。在组织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进度的把握及40分钟的整体效益,又要兼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适时放慢教学进程。

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距离是教学的难点。平时课堂上看到最多的是让学生在感知图形整体平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一旦离开了动态直观的演示做凭借,要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有难度的。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放慢教学进程,借助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观察产生图形上的对应点,巧妙设计激起学生两个对应点之间格子的需要,同时关注到图形上对应点距离相等,就为学生自己寻找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提供思维基点。

三、慢言——放慢教学语言

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通俗,让学生易懂易学,数学教师讲课时语速要放慢些。叙述概念要咬文嚼字,讲授难点要注意停顿。同时,还要讲究语调、节奏和情感。应根据不同需要赋予数学语言以不同的情感色彩来表达。

比如,提问时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认识小数”中提出问题:“12元4角用小数怎样表示呢?”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立刻举手,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再认真思考。学生都在积极思索,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教师才让他们回答。结果是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答案。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并发言。

教学中需要“慢”,但 “慢”并不是简单的时间拖长,而是借“慢”助“快”,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仲庚.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慢”的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2008,(4).

[2]林文.“读懂学生”从细微处入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7-8).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
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实施高效性教学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层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策略研究
融会贯通,强化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