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02-01
叶圣陶先生是近代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仍是一种指引。于永正老师是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他在语文教学上的建树,是我们学习的不竭源泉。读叶圣陶的文章,看于永正的教学,笔者发现,二人在写作教学上的许多观点及主张十分相似。于是,笔将这些相似之处作了一个简单的罗列。
1 作文是为了生活的需要
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叶圣陶和于永正的看法是一致的,学作文是因为生活中需要“用”。叶圣陶认为,“人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于永正的作文教学追求的也是“实用”二字,他的作文课,如《买手帕》《劝戒烟》《写寻物启事,写表扬稿》,都是一种实用性的写作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在日常生活中马上就可以派上用场。于永正在他的《教海漫记》一书中提到,他这样教作文,是受叶老先生的影响,是从叶老先生的书中得到的启发。
2 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
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毛病大多在于题目出得不好,即使勉强完篇,也无非是些空话套话,没有一句他们自己的话”。他希望教师出作文题时一定要为学生着想,要了解学生的生活,钻到学生的心里去考虑,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于永正也十分讲究命题,出题时,他都会考虑,“怎么能让学生一看便有兴趣,便很动情,便产生写的欲望?怎么能让学生一看便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觉得好写?”他认为,命题要让每个学生有内容可写,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去做无米之炊。同时,还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小学生的作文标准不宜太高
小学生作文的目标是什么?二人都认为,小学生作文,意在练习,标准不宜太高。叶圣陶先生给小学生作文定下的标准是“文理通顺”。他在《语文教育书简》写到:“作文一课,我谓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于永正老师主张小学生要先写放胆文,要求不能多,更不能高。但有一些要求他一定会提,比如把句子写通顺,写好了出声读几遍,把不通顺的地方改过来。他认为,作为小学生,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得具体明确,写得文从字顺,这种基本能力要培养,要具备。可见,于永正老师强调的也是“通顺”二字。
4 学习作文就是学习思想
为什么“通顺”这么重要?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就是“想心思”,“想心思怎么马虎得?”也就是说,清楚的思想,才有通顺的语言;语言不通顺,就是心思想得马虎;语言上的毛病,其实是思想上的毛病。于永正老师在《“三维一体”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一文中说:“语句不通顺说明学生思维混乱。所以要花大力气训练学生把文章写通顺。”由此可见,二人对“通顺”的重视,其实是对“思维”的重视。
5 “改”的优先权属于学生本人
要通顺,得多修改,修改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叶圣陶非常强调培养学生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他建议教师只给点拔,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于永正在作文教学中也是这么做的,他不主张“精批细改”,批阅学生作文时,他常常是只批不改——把问题用记号标出来,让学生自己改。他认为,学生修改的过程,就是获得方法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
6 “念”是改作文的最好方法
学生如何给自己修改作文呢?二人认为,“念”是最好的修改方法。叶圣陶说:“念下去觉得不顺当,顿住了,那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再念几遍,修改的办法也就来了。”他辅导自己孩子的作文时,喜欢坐在庭院的藤椅上,听孩子读当天写的东西,听的时候,他不会评价写得好不好,只会讲自己是否听懂了。如果他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就得改换词句后再念,直到父亲听得明白,才能继续往下读。于永正老师非常赞同叶老先生“念”的办法。学生写完作文,他就在黑板上写上六个大字:再念,再念,再念。然后告诉学生:“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念,是改作文的最好方法。”给学生改作文,于老师常常采用“面批”的方式,让学生当众念,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考虑。
7 多肯定,多鼓励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二人都主张要多肯定,多鼓励。叶圣陶强调:“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他说:“学生作文里有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该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丁玲、新凤霞、肖复兴等大作家,都是在叶老先生的这种鼓励下,走上作家之路的。于永正老师曾多次说起他初中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曾评价他的作文有老舍风格,这话鼓舞了于老师一生。所以,做老师后,评改学生的作文,于老师特别舍得鼓励,哪怕学生只写了一个好句子,只是恰当地用了一个词,恰当地引用了一句名言,他都会一个劲地鼓励。于老师的鼓励,曾经让不爱作文的学生喜欢上作文。
8 提倡教师“下水”
叶圣陶和于永正都大力号召教师“下水”,即教师要自己经常动笔。叶圣陶认为,教师经常写些东西,才能“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作文就有一回的进步”。于永正老师从1978年至今,坚持写“下水文”,他认为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下水”能让教师悟出指导的法门,能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启示,受到鼓舞。
在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上,叶老先生和于永正老师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于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叶老先生,可以说,于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一种传承。当然,二人的观点也并非完全相同,比如,号召教师“下水”,叶老重在提高教师的水平,于老师重在给学生以示范。这些细微的出入,是传承过程的一种发展。对我们而言,学习、实践和发展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